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点征”和平扫“黑洞征”预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8月于本院就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完成基线CT平扫检查,且24 h内复查CT平扫,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早期扩大,并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28例和无血肿扩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CT血管造影“点征”、平扫“黑洞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血管造影“点征”和平扫“黑洞征”与自发性脑出血早期扩大的相关性。结果 血肿扩大组患者和无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脑梗、凝血异常和首次CT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出现点征、黑洞征和点征+黑洞征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血肿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无显著显著相关性(P>0.05),点征、黑洞征和点征+黑洞征均和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有显著显著相关性(P<0.05)。CT血管造影“点征”敏感度可达89.28%,特异度可达75.00%,准确率可达81.67%,阳性预测值75.75%,阴性预测值88.89%,平扫“黑洞征”敏感度可达85.71%,特异度可达68.75%,准确率可达76.67%,阳性预测值70.58%,阴性预测值84.61%,“点征+黑洞征”敏感度可达92.85%,特异度可达87.50%,准确率可达90.00%,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3.33%。结论 CT血管造影“点征”和平扫“黑洞征”均可有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CT平扫影像学检查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血肿是否扩大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n=32)和非血肿扩大组(n=48)。记录所有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及血肿体积,比较两组比较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及血肿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一征象、血肿体积与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CT平扫影像学征象、血肿体积评估血肿扩大的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血肿扩大组的CT平扫出现“岛征”、“黑洞征”、“混杂征”占比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 < 0.05);血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大于非血肿扩大组(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岛征”、“黑洞征”、“混杂征”、血肿体积与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均呈正相关关系(r=0.423、0.456、0.427、0.516,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岛征”、“黑洞征”、“混杂征”联合血肿体积评估血肿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9.6%,均高于单一征象及血肿体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岛征、黑洞征、混合征、初诊血肿体积增大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基于CT平扫影像学表现及血肿体积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HE)的头颅CT征象及联合检查的预测价值。方法11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于首次检查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根据血肿扩大情况将患者分为HE组(血肿体积增大≥6 ml或血肿量增加>33%)及非HE组,比较两组首次头颅CT征象,分析其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HE的预测价值及与HE发生的关系;根据发病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将HE组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首次头颅CT征象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E组血肿形态不规则、存在混合密度征、岛征、黑洞征、血肿内低密度征、卫星征的人数比例高于非HE组(P<0.05);血肿形态不规则、存在岛征、黑洞征、血肿内低密度征是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HE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HE的AUC大于各征象单独检测(P<0.05);预后不良组中血肿形态不规则、存在血肿内低密度征的人数比例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血肿形态、血肿内低密度征联合检测预测原发性脑出血HE患者预后的AUC大于各征象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肿形态不规则、存在岛征等征象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HE具有预测价值,且血肿形态、血肿内低密度征对HE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比较混杂征与卫星征对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了235例自发性脑出血成人患者,并于发病6 h和24 h内行两次CT平扫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稳定组。资料采集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肿体积、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混杂征及卫星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混杂征及卫星征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组80例,血肿稳定组155例,与血肿稳定组相比,血肿扩大组的初始血肿体积、舒张压、混杂征及卫星征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征(OR=7.548,95%CI=3.823~14.904,P0.001)、卫星征(OR=2.898,95%CI=1.430~5.874,P=0.003)及初始血肿体积(OR=1.015,95%CI=1.004~1.027,P=0.01)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混杂征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61.0%,阴性预测值为84.3%,曲线下面积为0.743;卫星征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69.0%,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77.0%,曲线下面积为0.645。结论 CT平扫上的混杂征较卫星征对血肿扩大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点征、混合征及两者联合征象对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96例,根据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患者入院后行头部CT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混合征、点征和两者联合征象等影像学征象;入院后24 h复查头部CT及术后头部CT。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影像学征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脑出血患者196例,分为血肿扩大组59例和血肿未扩大组137例,血肿扩大组的联合征象比例较血肿未扩大组明显高(59.3%vs. 29.9%,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联合征象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2,95%CI 1.308~5.09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征象预测血肿扩大的约登指数较单一点征、单一混合征象更高(22.0%vs. 5.9%和4.7%);联合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59.3%、70.1%、46.1%、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相关因素,探讨危险因素赋分在血肿增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患者1002例,根据头颅CT提示血肿是否增大分为增大组190例和稳定组81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相关系数进行量化赋分,分析危险因素赋分之和判断血肿增大的可能性。结果增大组初始出血量,脑出血史、出血前应用抗凝药物、6h内行CT检查比例,脑室扩大、斑点征发生率高于稳定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史、斑点征、脑室扩大、6h内行CT检查、脑出血史是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危险因素量化分值12~14分时,对血肿增大的阳性预测率为100%,0~2分时对血肿增大的阴性预测率为96.4%。结论抗凝药物应用史、脑出血史、脑室扩大、6h内行CT检查、斑点征是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赋分较高或较低对预测脑出血后血肿是否增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 13 8例高血压性幕上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行脑CT检查 ,4 8h复查。血肿体积增大 3 3 %为早期血肿扩大。对血肿扩大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和对病情的影响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期血肿扩大 4 9例 (A)组 ,未扩大 89例 (B组 )。无论单、多因素分析 ,A组发病 <6h做首次CT与B组相应时间做首次CT的例数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A组血肿体积、形态不规则及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皆明显大于或多于B组 ,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合并糖尿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酗酒及颅压增高不突出发病 2 4h内应用甘露醇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仅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A组复查CT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增加 (P <0 .0 1) ,两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于发病 6h内最多见 ,>2 4h者较少见。首次CT时间、血肿体积和形态、肾功能状况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合并糖尿病、收缩压过高、酗酒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与早期血肿扩大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急性脑出血的患者316例。依据入院24 h内颅脑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118例和非血肿扩大组1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饮酒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入脑室发生率、首次血肿量、非规则血肿形态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空腹血糖>6.1 mmol/L比例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入院时收缩压、饮酒史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92、3.846、7.359,P<0.05)。结论空腹血糖、入院时收缩压、饮酒史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的血肿扩大CT预测征象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相关性,以探究ApoE基因在脑出血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纳入我科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符合急性ICH诊断且具有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评估影像学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CT征象与ApoE基因的相关性。结果:发病12 h和18 h内的征象中,ApoE基因?2携带与CT上的"黑洞征"征象有关(P=0.009,P=0.030);发病24 h内的征象中,ApoE基因?4携带与CT上的"血肿不均质密度"征象有关(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2及18 h内,?2等位基因携带是CT"黑洞征"独立预测因素;发病24 h内,?4等位基因是CT上"血肿不均质密度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poE不同等位基因可能参与血肿扩大,ApoE基因检测在脑出血患者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26-2827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进行CT扫描及CTA检查,并在发病24h后再进行CT扫描,对CTA原始图像中的点征进行寻找,对比两次检查的血肿体积。根据血肿扩大情况分为点征阳性组和点征阴性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及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的体积。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征阳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征阴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血管的CTA诊断中出现造影剂的外渗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有一定的关系,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入院时NIHSS评分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分析8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于发病6 h内及24~48 h行头颅CT检查,定义血肿扩大为血肿体积增加≥33%或≥12.5 mL。将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血肿扩大的独立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预测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3%(14/86)。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CT血肿体积、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NIHSS(OR 1.355[95%CI1.050-1.748],P=0.020)和收缩压水平(OR 1.061[95%CI 1.004-1.122],P=0.036)是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NIHSS预测血肿扩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为0.817(95%CI 0.701-0.934),NIHSS≥6分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66.7%,而NIHSS≥11分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为57.1%和94.4%。结论 NIHSS可作为预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工具之一,NIHSS≥6时患者出现血肿扩大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血肿扩大组(12例)和未扩大组(138例)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起病时间间隔、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结论:饮洒、肝脏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疚病、凝血功能障碍、起病时间间隔、血肿体积大小、血肿形态及血压升高程度都是影响和预测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住院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4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分成两组:血肿未扩大组和血肿扩大组。通过两次CT扫描观察血肿体积、形态和出血部位,并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①性别、年龄、抽烟、饮酒及入院时意识状态与血肿扩大无关(P>0.05);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伴有呕吐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②Fbg水平越低,血肿越易扩大(P<0.001);而肝、肾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均与血肿扩大无关(P>0.05)。③出血量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的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越大(P<0.01);丘脑出血,血肿扩大发生率也高于其他部位的脑出血(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呕吐、Fbg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是影响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AICH)"动态点征"区域CT灌注(CTP)参数定量预测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ICH首诊平扫CT、CTP原始图像、灌注参数图及24 h内复查CT,根据CTP原始图像有无"动态点征"分为阳性组(n=21)和阴性组(n=24);比较组间血肿体积变化、"点征"/密度最高区域(强化区),血肿全部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强化区灌注参数预测血肿扩大的效能;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阳性组血肿体积变化与"动态点征"总出现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首诊2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中,阳性组血肿体积明显大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17例(17/21,80.95%)、阴性组2例血肿扩大(2/24,8.33%)。阳性组强化区rCBF、rCBV及强化区与血肿区rCBF、rCBV差值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5)。以rCBF=8.90 ml/(min·100 g)、rCBV=6.55 ml/100 g为截断值,预测血肿扩大的AUC分别为0.877和0.889。阳性组血肿体积变化与"动态点征"总出现时间呈正相关(r=0.628,P<0.05)。结论 CTP"动态点征"区域灌注参数可用于预测血肿扩大;血肿体积变化与对比剂渗漏总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2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7.02%);发病6h内的患者较发病6-24h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高(P=0.000);多因素分析显...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颅内出血(TAICH)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CT动态观察93例 TAICH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伤后至首次CT间隔1h内、高血压、长期饮酒、脑内不规则形出血、血肿量 ≥20ml与血肿扩大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凝血功能障碍(OR=7.25,95%CI=3.812~ 14.173)和脑内点片状出血(OR=2.56,95%CI=1.095~5.994)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伤后 至首次CT1h内、高血压、长期饮酒、脑内不规则形出血、血肿量≥20ml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 碍和脑内点片状出血是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扫CT征象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效能。方法:选取歙县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HICH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基线血肿<30 mL采用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并依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情况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平扫CT征象参数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CT征象参数构建HICH患者预后质量的评估模型。结果:78例HICH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2.31%。基线血肿体积、血清hs-CRP、糖尿病、CT平扫征象是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单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洞征、岛征、旋涡征及混合征均是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CT平扫征象构建联合预测模型Logit(P)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0.758~0.928),显著优于各单一征象的AUC。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学征象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CH患者不良预后情况,能够帮助筛查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能引发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多种危险因素,建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量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危险因素与早期血肿增大之间的关系。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急性期收缩压、发病到第一次CT时间、脑出血病史、第一次CT血肿量、CT特异征象6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以上数据建立评分表,其中评分≥16分为极高风险组,11~15分为高危组,6~10分为中危组,≤5分为低危组。  结论  该预测量表可较准确地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是否扩大,可作为正确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住院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4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分成两组:血肿未扩大组和血肿扩大组。通过两次CT扫描观察血肿体积、形态和出血部位,并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和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①性别、年龄、抽烟、饮酒及人院时意识状态与血肿扩大无关(P&;gt;0.05);高血压病史及人院时伴有呕吐与血肿扩大有关(P&;lt;0.05)。②Fbg水平越低,血肿越易扩大(P&;lt;0.001);而肝、肾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均与血肿扩大无关(P&;gt;0.05)。③出血量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的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越大(P&;lt;0.01);丘脑出血,血肿扩大发生率也高于其他部位的脑出血(P&;lt;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呕吐、Fbg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是影响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基于平扫CT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朴素贝叶斯(NB)模型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初次CT扫描和24 h内随访CT资料,以随访CT显示血肿体积比例较前增加>33%或体积差>6 ml为HE,将患者分为HE组(86例)和非HE组(12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