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俊慧  杨帆  甘建红  林厚文 《中草药》2015,46(23):3455-3459
目的研究采自中国西沙群岛海域的一种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荚内酯B(1)、(1S*,3S*,4S*,7E,11E)-3,4-epoxy-13-oxo-7,11,15-cembratriene(2)、(2E,4E,7R,8S,12Z)-1-isopropylcyclotetradeca-4,8-dimethyl-7-hydroxy-1,3,11-triene-8,12-carbolactone(3)、(2E,4E,8S,12Z)-1-isopropyl-4,8-dimethyl-7-oxocyclotetradeca-1,3,11-triene-8,12-carbolactone(4)、sarcrassin D(5)、laevigatol B(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自中国南海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MS、NMR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短指软珊瑚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固醇(1)、3β-羟基胆甾-5-烯-7-酮(2)、3β-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7-酮(3)、菜油甾醇(4)、24-亚甲基胆固醇(5)、过氧化麦角甾醇(6)、axinysterol(7)、麦角甾醇(8)、(3β,4α,5α,8β)-4-甲基麦角甾-24(28)-烯-3,8-二醇(9)、花生四烯酸(10)、花生四烯酸甲酯(11)。结论化合物1~9属于3种不同类型的甾醇,而化合物10和11属于不饱和脂类。其中,化合物7和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压制备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PTLC)等手段从侧扁软柳珊瑚中的乙醇提取物分离次生代谢产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对照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合物共14个,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1)、2β-hydroxy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2)、subergorgic acid(3)、suberosenolA(4)、suberosenolB(5)、suberosenone(6)、suberosanone(7)、3β-羟基-5β-孕甾-20-酮(8)、3β-羟基-5α-孕甾-20-酮(9)、3α-羟基-5β-孕甾-20-酮(10)、孕甾-4-烯-3, 20-二酮(11)、3β-羟基-5-烯-孕甾-20-酮(12)、胆甾醇(13)、过氧麦角甾醇(14)。结论化合物5和10首次从软柳珊瑚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首次从侧扁软柳珊瑚S. suberos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南海软珊瑚Dendronephthya gigante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和反相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南海软珊瑚Dendronephthya gigantea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4E,8E)-2(hexadecanoylamino)-4,8-octadecadiene-1,3-diol(1),(4E)-2(hexadecanoylamino)-4-octadecane-1, 3-diol(2),乙酰基苯乙胺(3),Cyclo-(Leu-Pro)(4),Cyclo-(Ala-Pro)(5),Cyclo-(Val-Pro)(6),2,4-二氯苯甲酸(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8),胞嘧啶脱氧核苷(9),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软珊瑚Dendronephthya gigante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圆盘肉芝软珊瑚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林富  郭佳伟  范腾  姚励功  郭跃伟 《中草药》2016,47(24):4331-4335
目的研究采自中国南海的圆盘肉芝软珊瑚的萜类成分。方法采用1H-NMR导向分离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圆盘肉芝软珊瑚的丙酮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士松烯A(1)、(E,E,E)-7,8-epoxy-1-isopropyl-4,8,12-trimethylcyclotetradeca-1,3,11-triene(2)、sarcophytonolide A(3)、deacetylemblide(4)、4Z,12Z,14E-sarcophytolide(5)、sarcrassin D(6)、emblide(7)、(4Z,8S,9R,12E,14E)-9-hydroxy-1-isopropyl-8,12-dimethyloxabicyclo[9.3.2]-hexadeca-4,12,14-trien-18-one(8)、β-榄香烯(9);其中化合物1~8为二萜类,化合物9为倍半萜类。结论化合物4是1个新的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13C-NMR数据。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人蛋白酪氨酸酶(PTP1B)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5.4μ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栎壮短指软珊瑚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手段分离栎壮短指软珊瑚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MTT法测定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分离得到3个9,11-开环甾醇(1-3),化合物1-3对SKMG-4,Hep-G2和CNE2三种人体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首次从栎壮短指软珊瑚中分离得到3个具有细胞毒性的9,11-开环甾醇。  相似文献   

7.
拟缺香茶菜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拟缺香茶菜干燥的地上部分的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1D-NMR,2D-NMR以及HR-ESI-MS等谱学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O-β-D-阿洛糖-1-辛烯-3-醇(1),布鲁门醇A(2),光色素(3),黑麦角内酯(4),线蓟素(5)和胡麻素(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张迪  倪刚  唐源江 《中草药》2015,46(15):2209-2211
目的研究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薇茎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二(3-羟基-4-甲氧基苯基)-3-氧代丙醇乙酸酯(1)、morusinol(2)、neocyclomorusin(3)、(+)-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yunnanensin A(5)。结论化合物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薇乙酸酯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中首次分离得到三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4β,10α-香兰木二醇(1)、6-愈创木烯-4α,10β-二醇(2)、(1′E,5′E).5.(2′,6′-二甲辛烷基.1′,5′,7′-三烯基)-3-羧基呋喃(3),这三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精根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精新木脂素苷A(1)、(+)-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2)、反式-N-p-香豆酰基酪胺(3)、3-(4-羟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4)、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2-甲氧基乙基]丙烯酰胺(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骈呋喃型木脂素,命名为黄精新木脂素苷A,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