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CTGF和MMP-2的表达,探讨复方落地生根膏促进大鼠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大鼠创伤性溃疡模型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块、生长因子纱块和复方落地生根膏外敷伤口。每组40只大鼠随机分4次,每次10只于实验的1、7、14天及皮肤愈合时取材。采用RT-PCR法检测CTGF和MMP-2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改善瘢痕质量;CTGF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的早期(第1、7天),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MP-2表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创面愈合的中晚期(第14天)。结论:复方落地生根膏可通过调节组织愈合过程中CTGF和MMP-2的表达而促进创面愈合并改善瘢痕质量,与常用的生长因子相比,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愈膏在对大鼠溃疡创面愈合不同时间点肉芽组织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表达,为进一步验证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复制成背部感染溃疡创面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外敷创愈膏、湿润烧伤膏和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并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取创面肉芽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量TGF-β1,以阳性细胞数反应其含量变化。结果: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肉芽组织TGF-β1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在同一时间点TGF-β1也达到高峰,但明显低于前两组。各时间点创愈膏组高于湿润烧伤膏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创愈膏能增加大鼠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含量,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肉芽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含量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从16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尾静脉采血加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按照血糖、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120只糖尿病大鼠背部打孔制备糖尿病溃疡模型,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敷料外敷。分别于1 d、7 d、14 d、21 d后手术取溃疡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TGF-β含量。结果:4组愈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3组创面IGF-1的表达逐渐增加,至第14天达高峰后降低,第14天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IGF-1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含量:除空白对照组,其余3组均渐增至第7天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实验组TGF-β含量在各个阶段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增加创面TGF-β的表达,对创面IGF-1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肉芽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并探讨象皮生肌膏对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方法:从160只SD大鼠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动物背部打孔制备溃疡模型,按照血糖及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敷料外敷。分别于1天、7天、14天、21天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手术取溃疡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FN。结果:四组愈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三组创面IGF-1的表达在愈合早期逐渐增加,于14天达高峰后骤降,14天与其他时点有差异(P0.05),三组间IGF-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FN含量:实验组愈合早期逐渐增加,14天达到峰值后下降,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FN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组FN含量在各个阶段较其他三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FN的表达,但不能促进创面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阴生肌散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27只糖尿病大鼠切除皮肤制备皮肤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养阴生肌散组,每组9只,另取10只大鼠作空白对照。分别于给药3、7、14 d记录皮肤愈合面积,计算愈合率;于第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创面组织TGF-β1、b FGF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在给药第7、14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养阴生肌散组在第14 d愈合率明显高于美肤宝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皮肤溃疡组织TGF-β1、b FGF和VEGF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给药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养阴生肌散组表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生肌散通过增强皮肤组织TGF-β1、b FGF和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散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散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象皮生肌散组,康复新液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依据文献复制了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每天换药1次,以上各组均以造模后换药直至处死为止.同时在光镜下观察换药后各组5 d、10 d创面周围组织生长情况.另组内再随机分成术后5 d、10 d 2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术前禁食,通过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结果:象皮生肌散组局部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的计数与分布面积都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散能够增加创面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对皮肤溃疡组织的愈合有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及在愈合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溃疡大鼠模型,其中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0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各组大鼠第7、14天创面愈合情况;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各组第7、14天TGF-β1、IGF-1、FN的mRNA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第7、14天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纤连蛋白( Fibronectin)蛋白表达情况; 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干预第7天,空白组、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 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实验组E-cadherin表达降低,Fibronectin表达升高,而TGF-β1、IGF-1、FN的mRNA表达均高;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Fibronectin蛋白表达升高; 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的VEGF含量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第14天,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低于其他组; 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实验组E-cadherin蛋白表达较低,Fibronectin蛋白表达较高,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FN mRNA表达均高,空白组、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均高。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的VEGF含量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第14天,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的IGF-1的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促进EMT过程,加快愈合速度,其途径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表达,介导IGF-1,调控FN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鼠的实验性研究,观察紫黄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只SD大鼠背部两侧对称部位造成两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照自身对照方法,每只大鼠背部两个创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创面应用紫黄生肌膏,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和创面愈合率。结果:紫黄生肌膏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凡士林纱条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愈合率在术后第3天、7天、14天与凡士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紫黄生肌膏可促进创面愈合,加速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肛瘘术后创面造模,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凡士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创面换药。动态观察各组治疗后创面修复情况及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第8天、第14天创面愈合率及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第14天创面愈合率湿润烧伤膏组高于凡士林组(P0.05);创面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而湿润烧伤膏组低于凡士林组(P0.0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2组(P均0.05),而湿润烧伤膏组短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可明显提高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创面中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痔愈喷剂对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痔愈喷剂组、空白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按照制备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取创伤周围少量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术后第7、14、21天痔愈喷剂组TGF-β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痔愈喷剂可增加术后创面TGF-β1表达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制备糖尿病足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只。大鼠足部溃疡处对照组覆盖凡士林纱布,实验组覆盖生肌玉红膏油纱布,隔日更换1次;分别于造模后3、7、14天取大鼠足创面局部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bFGF、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鼠足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HIF-1α及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3天,HIF-1α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VEGF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bFGF、HIF-1α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VEGF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生肌玉红膏能够促进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HIF-1α及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缺血缺氧状态,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较凡士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4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3组糖尿病溃疡大鼠按照血糖和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观察创面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7、14、21、30天有统计学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肌象皮膏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于第14、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与其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鼠烫伤创面给予康美肤烧伤膏治疗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分别在烫伤后第3、5、7、9、14d检测EGF、TNF-α、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EGF的表达:治疗组伤后第1d在基底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伤后第5d表达明显,伤后第7-14d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伤后第7d出现表达高峰。②TNF-α的表达:对照组TNF-α的表达在伤后3、9d出现2个高峰。治疗组TNF-α的表达第二个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分别在伤后3、7d出现2个高峰。③TGF-β1的表达:治疗组伤后第1d在创面浅层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伤后第5d表达明显;伤后第9d之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伤后第1d基本无表达,第3d开始有所表达,第7天表达出现高峰。结论:康美肤烧伤膏能够促进EGF、TGF-β1在创面修复的早期表达,并抑制TNF-α在创面修复后期的过度表达,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效膏对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84只雄性SPF清洁级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28只。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切取其背部皮肤制备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于治疗后第1、2、3、4周评估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及CD31、VEGF和HIF-1的基因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三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00%,91.8%,86.8%(P<0.05),实验组CD31、VEGF和HIF-1表达强于阳性对照组,且两组均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一效膏能够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主要机制为增强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2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36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连续注射7d。停止注射后第3、6、1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兔耳创面愈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射15d-PGJ2后瘢痕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浅。在各时间点CD34及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减少瘢痕内CD34、TGF-β1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增生的作用,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肛门洗剂对肛瘘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率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30只建立肛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肛门洗剂组和阳性对照组。各组连续干预14 d。检测实验末各组大鼠TGF-β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lagenⅢ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TGF-β1、p-Smad3、collagen I、collagenⅢ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肛门洗剂组较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调更为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肛门洗剂组较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的组下调更为明显(P0.05)。结论肛门洗剂能激活TGF-β1信号通路,抑制MMP-1的表达,促进创面纤维形成,加速创面愈合,这可能是其治疗肛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巧芬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2,29(6):570-572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受体(IGF-1R)含量的动态观察,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链脉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糖尿病溃疡Wistar大鼠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分别于1、7、14、21 d每组处死动物10只,手术取新鲜肉芽组织1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1及受体的含量。[结果]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的表达于7 d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在21 d各组的IGF-1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在第7、14天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生肌象皮膏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增加的趋势。在21 d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IGF-1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R的分泌在各时间段均低于空白组,且呈递减趋势。第7、14、21天空白组、生肌象皮膏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14、21天生肌象皮膏组与凡士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GF-1在糖尿病溃疡早期、中期含量增加,而糖尿病溃疡后期含量减少。生肌象皮膏不能促进糖尿病溃疡肉芽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却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对难愈合创面TGF-β1/Smads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模型组、对照组(贝复济组)、实验组(美洲大蠊提取液组),每组15只。空白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造模后3天、8天、15天、20天留取创面新鲜肉芽组织,运用免疫组化观察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TGF-β1,Smad3、Smad7及其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空白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模型组愈合缓慢。免疫组化发现实验组与模型组TGF-β1、Smad7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mad3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3d无明显差异(P > 0.05),8天、15天、20天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TGF-β1、Smad7、psmad3的表达,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Smad3的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smad7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3-8天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5-20天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下调Smad3表达水平的现象不显著,但能引起Smad3的磷酸化;其能有效降低Smad7的表达,减少Smad7的自身磷酸化,从而减弱Smad7对TGF-β1信号转导的抑制,提高TGF-β1的表达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溃愈灵膏对愈合大鼠创伤性皮肤溃疡的促进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通过手术形成皮肤溃疡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溃愈灵膏组,每组24只。于敷药第3、7、14天测量并计算溃疡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及毛细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Ang-1、Ang-2、Tie-2蛋白定位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含有量。结果第7、14天,美宝湿润烧伤膏组、溃愈灵膏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7、14天,溃愈灵膏组Ang-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对照组(P0.01);美宝湿润烧伤膏组、溃愈灵膏组Ang-2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各组Tie-2阳性细胞表达率依次为溃愈灵膏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溃愈灵膏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IL-1β含有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溃愈灵膏组更显著;第14天,溃愈灵膏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愈灵膏可能通过促进Ang-1、Tie-2表达,降低Ang-2表达水平和血清IL-1β含有量来促进大鼠溃疡创面新生毛细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柏烫伤膏对家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创面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在该模型上,用参柏烫伤膏给药24 d,测定相关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在烫伤后第1、3、6、12、18、24天创面组织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设模型对照组及烧伤灵酊阳性对照组。结果: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烫伤面积愈合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参柏烫伤膏低剂量组对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参柏烫伤膏能有效促进创面早期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参柏烫伤膏对深Ⅱ度烫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TGF-β1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