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急诊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前后各100例对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改善输液环境、合理安排护士班次、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1.5%上升到95.5%。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庄洪 《妇幼护理》2022,2(18):4118-4120
儿童输液护理是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重难点。儿童受限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因很难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导致容易出现输 液事故,对护士的输液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输液室护理带教是帮助护士实习生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的有效手段。但在实践中,由于带教管理模式粗糙,很难保证护理带教的效果。PDCA 循环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重视全面 管理和可持续改进。基于 PDCA 循环组织,儿童输液室护理带教不仅可以提高带教效率,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因 此,本文主要介绍 PDCA 循环在儿童输液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输液室护理带教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儿童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儿童输液室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7月~12月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1月~6月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对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责任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门诊儿童输液室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责任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儿童输液室输液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患儿在医院输液治疗期间可得到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芸  朱海英 《家庭护士》2009,7(15):1386-1387
广大低年资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是医院护理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输液室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超负荷的工作、临床经验的欠缺、心理素质的不稳定等,都会给低年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持续高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低年资护士产生心身疾病,从而影响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2].认真分析儿童输液室低年资护士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来源,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级管理在儿童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输液室护理人员38名,将2011年能级管理模式实施前的样本与2012年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后进行对照,实施前后调查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能级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护士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基础理论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能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既稳定了护理队伍,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液室兼职护士工作模式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在院内实施输液室兼职护士工作模式,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兼职护士工作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及Ⅳ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室兼职护士工作模式可有效解决护士短缺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妍 《护理与康复》2006,5(4):303-304
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室优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行政管理及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连续6年无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护理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每月定期向门诊输液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输液室总体情况、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对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等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输液室总体情况、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等满意度较高,但对输液过程中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及输液治疗等候时间的满意度较低。结论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尚不够,输液室环境不够安静舒适,需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总结了对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把好药品关,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方位的护理,加强护士管理,规范青霉素的使用方法等。认为输液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并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对策,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时输液区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急诊科由抢救病区、留观病区、临时输液病区三部分组成。临时输液区负责急诊科及全院各专科的临时输液病人 ,一般情况下日输液量在 2 0 0~4 0 0人次 ,最高峰可达 50 0多人次。除了要及时、准确地为病人服务 ,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及完善的管理体制 ,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总结如下。1 输液区设置1 1 病区设有临时输液坐位 110个 ,其中儿童输液坐位 55个、成人坐位 55个 ,另有 9张床位主要给老年人或病情较重不能坐的患者使用。1 2 病区设登记护士 1~ 2人、配药护士 2~ 4人、注射护士 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找出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常见的风险问题和临床表现特点,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渗出标准,结合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生长发育特点,探索小儿静脉渗出的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对症护理措施,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重点评价Ⅲ级及以上渗出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对症护理措施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Ⅲ级及以上渗出发生率为0.85%,低于对照组的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5,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观察组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3,P〈0.05);经对症处理后渗出全部吸收治愈,无不良后果。结论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分级护理标准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便于临床护士实际掌握和应用;风险护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规范了渗出护理专业行为,有利于临床护士对输液渗出护理达成共识,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减少输液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信息化闭环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配置11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机预防理论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儿科病房8 285人次静脉输液应用危机预防理论进行管理和干预,包括培养护士危机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危机监测和预控和定时危机演习的方法。结果应用危机预防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无护理部投诉事件和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危机预防理论,降低了儿科因输液外渗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效降低和避免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0名护士、451例静脉输液药液准备及输液过程进行现场观察并记录。结果在最近1年内参加过静脉输液操作培训的护士67名,占总人数的60.91%;26.36%的护士在静脉输液药液准备、输液过程中受到干扰;药液准备时间与实际输液时间间隔为17 m in;实际输液时间与医嘱输液时间间隔为19 m in。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保证护理操作流程的连续性,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无线输液管理系统、开展预约输液、配备生物安全柜,优化门诊输液流程.记录优化输液流程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优化输液流程前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科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娜  王建荣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目的 通过测量和分析静脉输液操作环节风险,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选择5个城市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1~10模拟评分法,测量静脉输液技术31个操作环节产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风险事件的威胁性和纠纷的可能性.结果 静脉输液技术总体风险值为4.86,风险可能性、威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项目上的差别。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对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评价,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留置套管者和头皮针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67.5+/-82.9秒和316。3+/-78.5秒。进行头皮针穿刺时,护师所用时间较护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免洗消毒液(34%).排气时未能保护好针头,违反无菌原则(26%)。护师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要少于护士,而对病人资料的收集护师要多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护士,护师的静脉输液操作满意度没有差异。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培训,完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节约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7月于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9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通过改进小儿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干预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9;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4;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干预策略。方法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原因、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小儿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血管的解剖位置等,此外护理人员的技能、穿刺技术、血管的选择等也非常重要。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与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2016年1月8日,该科组织成立品管圈,以"提高儿科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以活动实施后收治的300例手背静脉、足踩部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品管圈组,对其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并加以组织实施;同时,2015年7月6日~2016年1月5日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 品管圈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意外拔除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本次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之后各项无形成果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活动之前(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则可以全面提升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延长留置时间,该模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