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烯酸树脂系列辅料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丙烯酸树脂系列辅料在缓解微丸,缓释骨架片,固体分散体,微球和微囊,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及透皮给药系统等药物新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新型丙烯酸树脂的研究开发,其在药物新剂型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系列树脂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军涛  蒋琳兰 《医药导报》2006,25(11):1175-1176
通过对丙烯酸树脂在薄膜包衣片、控释骨架片、固体分散体、微球、微囊、透皮给药系统和结肠定位给药等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认为随着丙烯酸树脂的开发研究,其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辅酶Q10新剂型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CQ10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纳米粒、微囊技术。结果:通过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纳米粒、微囊技术,可以提高CQ10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结论:CQ10制剂新剂型是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梁莉  张鸿燕  王法琴  焦海胜 《中国药房》2013,(17):1618-1620
目的:了解阿苯达唑治疗全身性蠕虫病感染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文献,综述了阿苯达唑在抗全身性蠕虫感染剂型及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在阿苯达唑新剂型研究中主要通过改变剂型、处方组成和工艺过程等方法来改变药物的分散状态,或通过改变用药途径和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等达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目的。阿苯达唑新剂型的研究主要涉及脂质体、固体分散体、纳米粒、微球、缓释微囊、微粒、磁性水凝胶等;其在提高了阿苯达唑的生物利用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抗全身性蠕虫病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辉  潘卫三  周丽莉  郭宏 《药学学报》2006,41(12):1123-1129
随着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粒设计在药物制剂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粉化可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的晶型或晶态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囊、微球和脂质体等新剂型的研究均属于微粒设计的范畴。虽然现有的微粒制备技术种类繁多,但普遍存在一些缺点,如:难于控制微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批间重现性差;广泛大量的使用有机溶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几种抗菌药物新剂型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槐芾  陈茂蓉 《医药导报》2000,19(6):541-543
目的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抗菌药物新剂型在细胞、组织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 :按抗菌药物的脂质体、纳米球、微球、微囊分别介绍。结果 :抗菌药物脂质体、纳米球、微球等可提高感染细胞或组织的药物浓度 ,同时具有缓释特性 ,延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结论 :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靶向性 ,增强抗菌活性 ,降低毒性 ;一些抗菌药物适合制成脂质体、纳米球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年来角叉菜胶在药剂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总结,以了解并拓展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角叉菜胶具有乳化、增稠、胶凝、荷负电、成膜等性质,近年来在药剂中的研究与应用愈加广泛。角叉菜胶可用于各种非注射给药剂型,如:乳剂、凝胶剂、滴眼剂、栓剂、胶囊、片剂及膜剂等。同时角叉菜胶在新剂型中的研究已成为药剂学领域中的热点,如:口服缓释片、脉冲释药制剂、胃漂浮片、原位凝胶、微丸、微球、微囊、纳米制剂、凝胶珠及固体分散体等。结论角叉菜胶在药剂学中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抗过敏、抗哮喘药物由尼司特的用途及其剂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颗粒剂、凝胶剂、滴鼻剂、空心微球、毫微囊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3):1850-1853
目的:综述姜黄素的药理作用与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姜黄素""药理作用""剂型""临床应用""Curcumin""Pharmacological action""Dosage form""Clinical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 Med中有关姜黄素药理作用与剂型的相关文献,对有关姜黄素基础研究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降血脂、改善肾损伤等作用,并已开发出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物、靶向脂质体、微球、微囊、自微乳、纳米胶束等多种载体与不同前体药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药物——载体系统中,药物不呈游离状态,而是与载体结合以加强其与预期的靶的亲和性。目前已研究的药物载体有分子的,囊状的及粒状的。前二者包括脂质体及毫微粒。毫微粒为微小固体球状(毫微球),或为其中心为空穴四周被壁围成微小的囊(毫微囊)。毫微囊包括聚氰基丙烯酸丁酯毫微囊。本文报道的制备毫微囊的单体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它与水接触自动聚合成可生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已注意应用水不溶性药物载体对人体特定器官给药。此种给药系统的剂型有脂肪乳剂、脂质体、红细胞影(无色红细胞)、渗透性聚合微囊以及固体微球,所有这些剂型均有各自的局限性。采用粒状微球可能是剂型开发中最有希望的给药系统之一。可溶性人血清白蛋白为血液中生理循环的药物载体,并可在体内降解,因而应用白蛋白微球载体特别受到重视。然而白蛋白微球可引起免疫反应。采用淀粉  相似文献   

12.
毫微粒为固态胶体颗粒 ,大小在 10nm~ 10 0 0nm之间。由大分子构成并可作为药物载体。毫微粒可以分为毫微囊和毫微球 [1] 。毫微球为骨架型结构 ,药物或示踪物可以吸附在其表面 ,包封在其内部或溶解在其中。毫微囊有一个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外壳及液状核 ,活性物质通常溶解在其中 ,但也可吸附在表面。由于它增加了药物与生物体液的接触面积 ,使活性分子的溶解度增大 ,生物利用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近年来 ,已成为药剂学的研究热点。1 毫微粒的制备方法[2 ]毫微粒的制备方法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 ,可分为单体聚合法和聚合物分散法。1 1 单体…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由于其性质不稳定,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主要对白藜芦醇剂型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总结概述,发现通过将白藜芦醇制备成脂质体、纳米粒、包合物、分散片、凝胶剂、微囊、微球、微乳等新剂型,能够显著地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改善白藜芦醇在实际应用现状,提高其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及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罗红霉素肠溶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方法应用肠溶高分子材料 ,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一步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球。对影响微球形态、粒度分布、收率及其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和 pH 6 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累积释放度的处方因素、制备条件和溶剂系统进行了考察。应用X 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考察了药物在微球中的分散状态。结果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微球粒径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微球收率随架桥剂用量减少 ,良溶剂用量增加而增加 ;并且受到不良溶剂中乳化剂种类的影响。药物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中的释放速率随肠溶材料HP- 5 5用量增加显著降低。当HP- 5 5与药物质量比大于 5时 ,药物在 0 . 1mol·L-1盐酸溶液中释放小于 5 % (w) ,同时在pH 6 . 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迅速释放。X- 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 ,微球中药物已被高度分散 ,形成固体分散体。结论乳化溶剂扩散法适用于制备具有固体分散体结构的肠溶微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型扑热息痛离体透皮吸收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辉  李丽  申去非  张莉  齐刚 《中国药房》2008,19(28):2189-2191
目的:研究卡波姆凝胶、微乳、微囊、微囊凝胶、脂质体、脂质体凝胶等不同给药剂型对扑热息痛离体经皮渗透的效果。方法:使用Franz体外释药装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接受液中扑热息痛的浓度并计算药物的经皮累积释放量。结果:各种剂型的扑热息痛均有经皮吸收作用,剂型不同吸收效果不同。透皮速率常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微囊>脂质体>微乳>脂质体凝胶>微囊凝胶>卡波姆凝胶,数据分别为387.93、353.71、220.75、120.93、114.76、84.02μg.cm-2.h-1,其中脂质体和微囊剂型的透皮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微乳和各种凝胶剂(P<0.05)。结论:脂质体和微囊适合作为扑热息痛经皮制剂的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16.
Aphios公司的“多聚体微球/纳米微球及治疗性蛋白微囊化”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为7,708,915B2。该发明改进了制造多聚体微球和纳米微球及对治疗蛋白或其他有用物质进行微囊化的方法,并改进了多聚体微球/纳米微球产生装置。  相似文献   

17.
该课题针对典型农业生物药物的功能与特点,以改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分散性、稳定性和靶向传输效率与控制释放功能,提高药效和减少残留污染为目标,采用纳米载体药物智能传输理论,系统地开展了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和疫苗等纳米载药系统与剂型加工技术研究。该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构建了纳米乳、纳米微囊、纳米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等具有靶向和控释功能的通用药物载体系统及其关键制备技术;研制了阿维菌素、井冈霉素、武夷菌素、醚菊酯等生物农药缓/控释剂、以及啶虫咪和氟虫腈等可原位降解剂,显著地改善了药物制剂的综合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研制了新型油佐剂、基  相似文献   

18.
使药物集中于人体的作用部位,缓慢而有效地释放是治疗疾病较为有效、副作用又小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介绍了具有该作用的一系列剂型及其基质。其中有些工艺简单易行,具有确实效果。如:用水溶性高分子基质制成的蚀解式长效片剂、用膜控方法制备的缓释片剂、膜剂及宫内给药器等。有些是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剂型,如可生物降解基质的体内植入装置、在体外磁场引导下定向输送的白蛋白磁性抗癌药物微球、毫微囊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药物研究开发工作的大力开展,药剂研究领域中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剂型:纳米囊、纳米粒、脂质体、微球(MS)、凝胶、微乳等微粒分散体系,它们在药物应用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其中微  相似文献   

20.
何朝星  何函星  王静  曹德英 《中国药房》2011,(45):4297-4300
目的:为掩味口腔崩解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口腔崩解片中采用的掩味技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主要的掩味技术包括:添加矫味剂;对颗粒、粉末进行包衣;制备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微丸、微囊、微球;采用挤出沉淀法制备药物-载体复合物,喷雾干燥法制备掩味粒子等。上述掩味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改善口腔崩解片的口感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口腔崩解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