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郝丽萍  赖洁莹  刘青 《吉林医学》2010,31(31):5618-5618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及胃癌(GC)并存情况的了解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总结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1995年5月~2009年5月在15285胃镜检查中DU与GC并存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285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DU1658例,其中DU与GU并存者11例,占胃镜检查总数的0.72‰(11/15285),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0.66%(11/1658)。结论:DU与GU并存可能是一渐进过程,发病率逐渐提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并无特异症状,临床医生要改变以往DU不易生癌的观念,对于DU病史较长的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不可忽视对胃的全面观察,以避免或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6例,女3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5.3岁,平均出血量800~1500ml。所有病例均在出血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为胃溃疡(GU)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所致。溃疡病平均病程8.3年,其中GU52例,溃疡63个,DU25例,溃疡27个,复合性溃疡(GU+DU)9例,溃疡18个。1.2 用药方法  胃镜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阿斯特拉(无锡)制药公司生产的洛赛克首次80mg静脉注射后,继以40mg静注,q12h。同时给予…  相似文献   

3.
根除HP治疗方案多,但价格昂贵 介绍价廉效佳的联用方案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DU)复发的主要因素,根除HP后可以显著地减少DU复发,此点已为世人所公认。当前根除HP的治疗方案很多,均因价格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实施。我科自1999年5月~2002年2月采用丽珠得乐(CBS)与阿莫西林(AMO)及陕喃唑酮(FZ)合用治疗DU,取得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rabeprazole,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ulce,DU),在停药前使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s,GS)的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GS是否与DU复发相关。方法 10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0例,采用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Rab治疗法。通过疗效判断标准判断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9周、1年检测血清胃泌素、胃镜检查复发病例,观察GS与DU复发的关系。结果 2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与88%,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1年2组GS检测结果与DU复发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复发病例的胃泌素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DU能恢复血清GS正常水平,减少DU复发率。研究表明血清GS水平与DU复发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汪英香  陈碧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212-1213,1217
目的:了解某县溃疡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某县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6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PU)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胃镜检查11588例,检出PU1726例(14.8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108例,胃溃疡(GU)542例,复合性溃疡(CU)76例;DU和GU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DU检出率40岁以下组高于40岁以上组(P<0.01),GU和CU结果相反;城镇人群PU检出率低于乡村(P<0.01),2007~2009年度段PU检出率低于2004~2006年度段(P<0.01)。结论:PU好发部位以DU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DU发病年龄较GU早;溃疡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有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溃疡(DU)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发生DU时,HP在胃窦粘膜内检出率高达80%以上;而且单纯抗HP治疗后,DU能完全愈合。因此人们认为HP是DU重要的发病因素。然而,胃窦粘膜内HP感染引起DU的机理尚不明确。本文旨在通过氢呼气试验(BHT)  相似文献   

7.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大幅度上升,因DM并发的糖尿病足(diabetic ulcer,DU)病变也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DU是DM四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DM比非DM坏疽发生率高达19倍。由于并存在着动脉硬化(AS)、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易感染等复杂的病理变化,因而除常规的临床治疗外,合理的护理和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将我院2002年至2003年所收治的38例DU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相关因素分析。以进一步探讨DU的预防和综合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角度探讨ABO血型对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发病的因素。方法: 比较80例DU患者组和1061名健康对照者血型分布的差别及DU组不同血型发病年龄。利用快速尿素酶实验Hp测定仪检测,确定DU组不同血型者Hp感染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DU组O型血者占56.3%,高于O型血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28.7%(P<0.005),不同血型者DU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组不同血型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型血者易患DU不是通过Hp感染或胃酸分泌来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活动期常并发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本文通过应用黄金汤治疗DU并CSG,并以甲氰咪胍作对照,观察黄金汤对DU及CSG的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DU并CSG40例,均为男性,年龄19~3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4.7岁,病史5个月~10年,平均2.9年;对照组平均年龄24.3岁,病史10天~8年,平均2.1年。主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相关发病原因。方法对42例DU患者DU根治前后的胃液pH值、空腹胃酸及氨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DU患者其空腹胃酸、氨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根除HP后,空腹胃酸显著下降,氨浓度明显下降。结论HP感染使DU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DU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洛赛克治疗35例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25例,胃溃疡(GU)10例,观察了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粘膜电位(PD)与幽门螺旋菌(HP)的变化。洛赛克20mg/d,DU服用4周,GU 6周,无论是DU或GU,治疗后GMBF与PD均显著增加。在DU与GU中GMBF分别增加23%与44%,PD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115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 (UGIH)发病特点和抑酸剂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2~ 2 0 0 1年 1150例住院 UGIH者临床资料。结果  UGIH主要病因 :十二指肠溃疡 (DU)、胃溃疡 (GU)、急性胃粘膜病变 (AMGL)、胃癌 (GC)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GV)。近年复合性溃疡(CU)增加 (P<0 .0 5) ,慢性胃炎 (CG)减少 (P<0 .0 0 1)。 GU、DU、CU多为轻度出血 ,AGML多为轻、中度出血 ,GC、EGV多为中度出血 (均 P<0 .0 5)。 40岁前 UGIH主要病因是 DU和 AGML (P<0 .0 5) ,70岁后主要是 GC(P<0 .0 0 1)。 CU、DU、GU冬季多发 ,夏季少发 (P<0 .0 5)。 DU并UGIH者 ,质子泵抑制剂 (PPI)组较 H2受体拮抗剂 (H2 RA)组止血中位天数短 (P<0 .0 5) ;对 CU、AGML、GU,PPI和 H2 RA止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DU、GU、AGML、GC、EGV是 U GIH主要病因 ,病因分布与检查时间段和出血程度有关。年龄和季节是 UGIH影响因素。 DU的抑酸治疗首选 PPI。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GU和DU)和反流性食管炎(RE)中检出率的不同,探讨幽门螺杆菌对RE的作用。方法 入选病例为胃镜室检查且具有Hp检测结果的下列患者:RE,RE GU,GU,RE DU和DU,共2018例,1240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RE287例,RE GU13例,GU225例,RE DU31例,DU684例,各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20)。结果 Hp检出率分别为RE 35.2%,RE GU38.5%,GU56.4%,RE DU54.8%,DU70.9%。Hp在GU中的栓出率高于在RE和RE GU中的检出率,Hp在RE DU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RE中的捡出率(P=0.027),但是低于Hp在DU的检出率(P=0.047)。结论 Hp可能对食管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从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应用阿莫西林加法莫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36例,观察近期愈合率及复发率,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将内镜确诊无并发症的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吸烟及饮酒习惯等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口服阿莫西林(太原制药厂生产)0.5g,每日3次,口服法莫替丁(广东彼迪制药生产)20mg,每天2次;对照组:单服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疗程均为4周。对溃疡愈合者采用“症状自我控制疗法”进行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5.
舟山群岛渔民2 772例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舟山群岛渔民消化性溃疡发病(PU)特点.方法:对10年间舟山渔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 7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 846例,胃溃疡(GU)854例,复合性溃疡(CU)72例.DU患者的平均年龄36.2岁,GU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8岁,CU患者的平均年龄44.3岁,与当地普通男性居民相比,DU的发病年龄要提早5-10年,GU提早3-5年,而CU基本一致.DU和GU的四季检出率均以秋冬季节为高.DU在PU中所占比例为66.5%,结论:(1)渔民的PU检出率及幽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2)病变好发部位以球部溃疡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3)PU与渔民在海上工作的年限、季节、生存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24例男性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DU)和9例胃溃疡(GU)患者进行了血浆睾酮(T)、雌二醇(E_2)、孕酮(P)和血清胃泌素浓度测定。结果表明DU组血浆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U和GU组血浆P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胃泌素与血浆E_2浓度呈负相关,DU组呈正相关,GU组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性激素紊乱可能是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酶联免疫学方法(ELISA)测定6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U),23例胃溃疡患者(GU)及28例对照组的血清单纯疱疹毒毒Ⅰ型IgG(HSV-ⅠIgG)水平。结果表表明,DU组(0.83±0.29U)明显高于对照组(0.55±0.36U,P<0.01)。GU组(0.71±0.30 U)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5)。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ABC)测定20例DU、8例GU及20例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粘膜HSV-Ⅰ抗原。结果显示,DU组的胃粘膜内HSV-I抗原阳性率(40%)明显高于对照组(10%,P<0.o1)和GU组(为0,P<0.01)。DU组十二指肠粘膜内HSV-Ⅰ抗原阳性率(2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0,0.025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8b,FGF8b)促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先选取3组细胞,分别为空白对照组(DU145细胞)、阴性对照组[(DU145细胞转染空白质粒(简称pcDNA3.1/DU145)]和实验组[DU145细胞转染FGF8b(简称FGF8b/DU145)]。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活性,然后将FGF8b/DU145细胞及DU145细胞在PD98059(ERK激酶抑制剂)作用下分为4组:A组为2%胎牛血清(FBS)处理的FGF8b/DU145细胞;B组为2%FBS+PD98059(50μmol/L)处理的FGF8b/DU145细胞;C组为2%FBS处理的DU145细胞;D组为2%FBS+PD98059(50μmol/L)处理的DU145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最后Western印迹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以及细胞的迁移能力改变。结果:实验组ERK1/2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PD98059后,B组与未给予PD98059组的A组相比,上皮细胞标志物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细胞迁移试验结果提示:在给予PD98059后,B组FGF8b/DU145细胞的迁移能力与A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FGF8b调控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可能由ERK激酶通路介导,MAPK激酶1作为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之一,可能是干预前列腺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GU和DU)和反流性食管炎(RE)中检出率的不同,探讨幽门螺杆菌对RE的作用.方法入选病例为胃镜室检查且具有Hp检测结果的下列患者:RE,RE GU,GU,RE DU和DU,共2018例,1240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RE 287例,RE GU 13例,GU 225例,RE DU 31例,DU 684例,各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20).结果Hp检出率分别为RE 35.2%,RE GU 38.5%,GU56.4%,RE DU 54.8%,DU 70.9%.Hp在GU中的检出率高于在RE和RE GU中的检出率,Hp在RE DU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RE中的检出率(P=0.027),但是低于Hp在DU的检出率(P=0.047).结论Hp可能对食管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行尿动力检查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尿动力学诊断结果,进一步对逼尿肌无力(detrusor underactive,DU)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656名女性患者基本情况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其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合并疾病及尿动力学诊断分布情况,按年龄、尿动力学诊断分组比较各组间患者症状及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按糖尿病患病情况分组比较DU患者LUTS和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差异。电话随访163例女性DU患者,了解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并使用AUAss评分量表评估未经治疗者的疾病发展情况。结果:尿频是本组门诊女性LUTS患者中位居首位的症状(25.03%),其次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20.04%)、尿急(19.97%)、排尿困难(17.32%)、急迫性尿失禁(12.00%)。SUI是LUTS患者的首要尿动力学诊断(36.04%),其次为DU(24.08%)、膀胱出口梗阻(17.58%)。各类型疾病的患病高峰主要集中于51~60岁,年轻女性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经尿动力学检查后未见明确病因。DU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膀胱感觉较非糖尿病患者迟钝(P<0.05),对DU患者的随访结果还提示,未经治疗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门诊女性LUTS患者以储尿期症状为主,SUI在尿动力学诊断中占首位。随年龄增长,患者膀胱感觉和逼尿肌功能逐渐减退,老年患者中DU取代SUI成为首要诊断。对于DU患者,糖尿病会影响其膀胱感觉功能,未经治疗的DU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