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像法测定两组对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扩血管反应(FMD)。结果 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8周后显著降压(P〈0.05).降压总有效率71%,治疗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后FMD(flow—mediated dilation)与用药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具有降压.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胶囊(40~80)mg/d,连用12周;另选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至正常(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予以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患者血浆VEGF、ET-1和vwF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NO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替米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赵普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55-56,59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脂联素(APN)水平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贝那普利组予口服贝那普利片.替米沙坦组予口服替米沙坦片,血压未达标可加量,检测治疗前与12周末血清EL、APN浓度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均能降低EL浓度、升高APN浓度和有效控制血压,P〈0.01;治疗后替米沙坦组EL浓度下降幅度、APN浓度升高幅度大于贝那普利组,P〈0.01;治疗后两组SBP、DBP水平比较,P〉0.05;替米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贝那普利组20.69%,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均可有效控制血压,但前者降低EL浓度和升高APN浓度方面优于后者,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产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研究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1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口服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1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d。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晨峰现象(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国产替米沙坦为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APN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口服降血糖基础上,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10周后血压均达到140/90mmHg以下,治疗10周后两组SBP、DBP比较,无黟著性差异(P〉0.05o治疗前两组FBS、Fins、HOMA—IR、AP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周后,替米沙坦组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AP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血循环中APN含量,对减少患者远期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益,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何义霞 《大家健康》2014,(7):106-107
目的:分析研究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38%(P<0.05);在24 h 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及夜间血压均值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共2周。对照组除不服用替米沙坦外,其他用药与替米沙坦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2组血浆tPA、PAI活性,以及D-二聚体(D—D)和VWF水平。结果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tPA、PAI活性、D-二聚体(D-D)和VW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血浆tPA活性显著性增高(P〈0.05),血浆PAI活性、D-D和VW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照组却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间比较发现,替米沙坦组治疗后血浆PAI活性、D—D和vwF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而血浆tPA活性却无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短期口服替米沙坦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与其降低CHF的栓塞危险和改善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马文辉  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5-45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心脏超声、血浆BNP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功能分级在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万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30-31,44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高血压的疗效。方法45例高血压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40mg,po,qd×31w;43例高血压伴缺血性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使用非洛地平5mg,po,qd×31w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治疗组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或血栓及颈动脉狭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1w后显著降压(P〈0.05),31w持续平稳降压(P〈0.01),降压总有效率1w为57%,31w达93%。结论替米沙坦有效调控血压抑制内皮功能异常和内膜增生反应,可保护血管内皮和改善血管重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邦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4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邦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电解质、血脂和心电图的变化,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血压的降低较对照组比显著减低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减少、尿素氮、肌酐减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邦坦)可有效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80 mg/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 mg/天),实验组服用替米沙坦(40 mg/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天),比较不同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t=16.25、12.43、21.52,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降压效果更明显(t=13.52、14.21,P〈0.05)。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t=10.18、16.24、24.36,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肾功能改善明显(t=14.24、13.18,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患者肾性高血压,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晶  谢小菲  王勇  陈红敏  刘西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795-1797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其试验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ng-1/Tie-2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表达及其调控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活性,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Ang-1/Tie-2表达。结果观察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增殖活性为(6.17±0.89)×103/L和0.784-0.25,低于对照组(6.94±1.12)×103/L和1.14±0.36(P〈0.05)。观察组内皮祖细胞Ang-1和Tie-2的OD值分别为1.65±0.97和4.32±0.84,均低于对照组2.37±1.52和5.02±1.18(P〈0.05);观察组内皮祖细胞Ang-1和Tie-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6±0.02和0.09±0.04,均低于对照组0.21±0.05和0.20±0.0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弱,且内皮祖细胞上Ang-1/Tie-2表达下降,提示Ang-1/Tie-2通路的下调可能影响内皮祖细胞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周振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62-6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观察组66例给予替米沙坦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A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干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I)、醛固酮(ALD)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比较,观察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E/A)、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ED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ngⅡ、AL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ngⅡ、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有效减少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肝肾阴虚、瘀血生风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逆转左心室肥厚,并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高血压治疗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后1d内行24h尿微量白蛋白、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数[(4.8±0.2)%1明显低于对照组[(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IMT及硬化斑块指数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6,t=10.005,t=8.995,P〈0.05)。高血压患者微量自蛋白为58~245mg/24h,平均(198.32±33.6)mg/24h,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数呈负相关(r=-0.6008,P〈0.05),与IMT呈正相关(r=0.711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左心室损害,且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孔庆黎  何琴  李晋  程帆 《中外医疗》2013,(24):6-7,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0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40例,均服药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肌酐、血钾、空腹血糖、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变化。结果两组经12周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马刚  何灿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30-1632,1635
目的: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炎症因子含量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a(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皮微粒(EMPs)数目低于对照组、血管扩张反应(FM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有助于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