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锡类散、甲硝唑、地塞米松四种药物混合保留灌肠预防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接受3DCRT技术照射的6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仅行单纯放疗;处理组为放疗+预防性药物保留灌肠,灌肠剂为龙血竭胶囊+锡类散+甲硝唑+地塞米松,2-3次/周,直至放疗结束.结果:处理组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时间上,处理组也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锡类散+甲硝唑+地塞米松混合灌肠液能够预防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67例在第1次放疗后及每次放疗前2~3h给予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对照组60例只做常规护理宣教和健康教育。[结果]用药组和对照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47/67)、100%(60/60)。0+Ⅰ+Ⅱ级皮肤反应发生率用药组为94.03%(63/67),对照组为70%(42/60)(P〈0.05)。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90%(54/60)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用药组仅为21.28%(10/47)(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皮肤耐受性,使放疗反应出现晚、程度低,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对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需要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28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予以三乙醇胺乳膏涂沫的为用药组,26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为100%。重度放射性反应(Ⅲ+Ⅳ级)用药组为10.7%(3/28),对照组为46.2%(12/26)。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出现于照射40 Gy以前:用药组32.1%(9/28)、对照组96.1%(25/26),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的降低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非手术老年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00~1 000 mg/m2早晚饭后各口服一次,连续用药14天,休息7天行下一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巩固化疗2~4周期。观察组行IMRT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HIFU于放疗第1天开始,5次/周,连用4~6周。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近期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急性放射性胃肠道损伤及急性放射性肾脏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失败模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及HIFU治疗老年非手术胰腺癌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确切,但未延长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比亚芬)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在放疗开始的第1天到放疗结束后3—6月给予比亚芬涂抹为用药组,32例给予氢地油涂抹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00.0%,其中比亚芬组Ⅰ、Ⅱ、Ⅲ、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37.5%、47.5%、5.O%、0%,氢地油组I、Ⅱ、Ⅲ、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18.8%、31.2%、34.4%、12.5%,比亚芬组急性皮肤反应明显低于氢地油组(P〈0.05);比亚芬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多发生在40Gy之后,明显晚于氢地油组(P〈0.05)。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愈时间比较,比亚芬组平均6天,氢地油组平均11天,明显缩短(P〈0.05)。放疗后3—6月继续使用比亚芬和氢地油,比亚芬组慢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率为27.5%,氢地油组为68.8%,明显低于氢地油组(P〈0.05)。结论比亚芬在头颈部肿瘤急慢性放射性损伤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明显延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缩短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确诊乳腺癌且行术后辅助胸壁放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第1次放疗后即给予清得佳凝胶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及相应剂量进行比较。结果:症状轻的I级放射性皮肤反应在治疗组发生率(68%)高于对照组(12%);症状较重的III级皮肤反应治疗组(8%)低于对照组(28%)。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21例(84%)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治疗组仅有11例(44%),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及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P〈0.01)。结论:清得佳凝胶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放射治疗的86例鼻咽癌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性放射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用药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用药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三乙醇胺乳膏涂擦,直至放疗结束,发生湿性皮炎后局部继续涂擦三乙醇胺乳膏;对照组保持照射野皮肤干燥、清洁,不予任何药物外涂,发生湿性皮炎后局部涂擦烫伤油。结果:用药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有1例发生Ⅳ级急性放射性皮炎,而用药组无Ⅳ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且用药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用药组明显缩短急性放射性皮炎愈合时间(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地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棘籽油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放射性食管粘膜炎的作用。方法:可评价的100例头颈部和胸部肿瘤,其中头颈部肿瘤51例,分为粘膜预防用药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预防用药组用沙棘籽油抹口腔咽部或口服,每日3次,每次5ml至放疗结束;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0ml,每日3次漱口。49例胸部肿瘤分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从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开始口服沙棘子油,每次5ml,每天3次,14~21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ml+20%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10mg溶液,每次10ml口服,每天3次,14~21天。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结果:预防用药组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1级多出现在放疗20Gy左右,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预防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1、3~4级的发生率分别为64.0%、34.6%和8.0%、34.6%(P〈0.05)。急性放射性疼痛预防用药组1、2~3级分别为72.0%和28.0%,对照组分别为34.6%和65.3%(P〈0.01)。延迟放疗的例数预防用药组少于对照组(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粘膜炎治疗给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2.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棘籽油可降低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毒性分级,缓解急性放射性疼痛,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粘膜炎的疗效好,有助于顺利完成放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晓珊  梁良  罗树春 《癌症进展》2014,12(2):167-171
目的在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中评价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预防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基本一致的放疗方案,放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放疗前2小时内用药,每天1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则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采用NCI-CTC3.0评分标准、NRS评分表、KPS评分等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出现时间、吞咽疼痛、一般状况、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结果共纳入患者4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和100%(χ2=4.38,P=0.036),出现时间分别为20.74±5.92天和16.83±5.11天(t=2.399,P=0.021);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3.48%和60.87%(χ2=1.39,P=0.238),出现时间分别为30.09±6.33天和26.70±6.28天(t=1.823,P=0.07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平均体重下降分别为2.94±1.31kg以及3.27±1.15kg(t=0.885,P=0.381),两组患者在吞咽疼痛(χ2=3.50,P=0.174),一般状况KPS评分(χ2=4.661,P=0.198)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预防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可降低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推迟发生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在预防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同时推量调强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1例2003-01-2010-03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预防组从放疗第1天预防性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并>1 cm的范围;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肤护理.结果: 预防组Ⅰ、Ⅱ和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0.4%(47/52)、7.7%(4/52)和1.9%(1/52),对照组分别为69.4%(34/49)、24.5%(12/49)和6.1%(3/49),P=0.030.预防组≥Ⅱ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为21~36 d,中位时间28 d;对照组为14~35 d,中位时间17 d,P=0.006.放疗中断预防组2例,对照组8例,P=0.047.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对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同时推量调强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减轻了皮肤的急性放射性损伤,保障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蛋黄乳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106例初诊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放疗第一天和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时开始使用蛋黄乳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结果: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4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0.219、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8.644、P=0.000。预防组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蛋黄乳可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三乙醇胺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 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作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作为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放射性皮炎较慢,在照射DT 20Gy时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是29.7%(11例),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6%(36例)和78.4%(29例),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7%和59%,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而对照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达78%,其中Ⅲ度为5%,Ⅳ度为3%,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天、9天和13天.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为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供了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TXT)、顺铂(DDP)、替吉奥(S-1)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99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TXT组、DDP组及S-1组,各33例。治疗方案:TXT 25 mg/m2静滴,每周1次;DDP 40 mg/m2静滴,每周1次;S-1 40 mg/m2口服,2次/日,d1~14,21天为1周期,共2~3周期。同步IGRT放疗,鼻咽靶区剂量(69.96~73.92) Gy/33 f。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9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TXT组CR 20例、PR 11例、SD 2例,RR为93.9%;DDP组CR 21例、PR 10例、SD 2例,RR为93.9%;S-1组CR 18例、PR 12例、SD 3例,RR为90.9%。DDP组与TXT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S-1组在疗效上稍差于DDP组及TXT组(P<0.05)。主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及口腔黏膜炎。DDP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TXT组(P<0.05),S-1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TXT组(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依次为DDP组>S-1组>TXT组(P<0.05)。结论:TXT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晚期鼻咽癌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昂丹司琼对肺癌患者接受含顺铂双药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含顺铂25mg/m2 d1~3双药方案化疗。对照组用昂丹司琼注射液8mg qd d1~3化疗前30min 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100mg口服 d1~5。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急性恶心控制的有效率为 90% vs 80%,完全缓解率为73% vs 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5天延迟性恶心控制的有效率分别为:87% vs 53%(P=0.011),80% vs 47%(P=0.016),80% vs 50%(P=0.030),87% vs 74%(P=0.331)。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5天延迟性恶心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7% vs 37%(P=0.039),57% vs 27%(P=0.036),60% vs 23%(P=0.009),67% vs 40%(P=0.070)。试验组和对照组急性呕吐控制的有效率为93% vs 90%,完全缓解率为84% vs 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5天延迟性呕吐控制的有效率分别为:90% vs 73%(P=0.182),83% vs 70%(P=0.360),87% vs 73%(P=0.333),94% vs 80%(P=0.255)。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5天延迟性呕吐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 vs 46%(P=0.034),66% vs 33%(P=0.020),70% vs 40%(P=0.038),73% vs 50%(P=0.11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镇静、嗜睡、乏力、便秘、头痛和皮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昂丹司琼能有效预防肺癌患者含顺铂双药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能提高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未增加特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是可供选择的止吐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上颌窦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1996年3月~2004年3月收住71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上颌窦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全程加速超分割组(CAHF)36例;每周5d,每天2次,每次1.5Gy,间隔时间6h以上,总量DT66~70Gy/44~46 f/32~34d;(2)常规分割照射组(CF)35例,5次/w,1次/d,每次2.0Gy,总量DT66~80Gy/33~35 f/44~46d。结果:常规照射组和全程超分割组1,2,3,4,5年的局控率分别为62.8%,34.3%,22.9%,14.3%,5.7%和88.6%,66.7%,52.8%,36.3%,25%(P<0.05);常规照射和全程加速超分割组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 5.7%,4 5.7%,2 8.6%,2 2.8%,1 6%和9 4.4%,7 2.2%,5 8.3%,5 7.2%,3 6.1%(P<0.0 5),加速超分割组较常规分割组高,两组的晚期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结论: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的晚期上颌窦癌患者,能明显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但口腔粘膜反应较常规分割组增高,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蛋黄乳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106例初诊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放疗第一天和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时开始使用蛋黄乳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结果: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4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0.219、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8.644、P=0.000。预防组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蛋黄乳可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组52例采用前胸后背相对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36Gy,18次,2Gy/次,3.6周完成;然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30~42Gy,3Gy/次,10~14次。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剂量60~62Gy,2Gy/次,30~31次。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均进行化疗。[结果]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近期有效率(CR PR)(86.5%,45/52)显著高于对照组(51.9%,27/52)(P<0.05)。研究组1、2年局部控制率(78.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46.2%,15.4%)(P<0.01)。研究组1、2年生存率(63.46%,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3.85%,17.31%)(P<0.0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其毒副反应轻,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爱维治对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以评价其防治急性几腔黏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1例Ⅱ~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同期化放疗±诱导化疗,3个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龄基本一致.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十放疗第1灭和放疗至出现2级黏膜炎时开始静脉使用爱维治30 ml,1次/d,5 d/周,直至放疗结束.采用NCI CTC 2.0和VRS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几腔黏膜炎和疼痛程度.结果 可进入疗效评价者154例,其中预防组49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52例.预防组和对照组3+4级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1%和56%(χ2=6.49,P=0.011),2+3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9%和83%(χ2=6.81,P=0.009).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样发生2级以上黏膜炎的48例患者作比较,其3+4级黏膜炎(38%:60%)和2+3级疼痛发牛率(70%:90%)不同(χ2=5.19,P=0.023;χ2=5.98,P=0.014).预防组比对照组2级黏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76%:92%;χ2=5.34,P=0.021),发牛时间明显延长(22 d:18 d;t=2.68,P=0.009).末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 预防性和治疗性静脉使用爱维治均可明显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急性几腔黏膜炎和疼痛程度,预防性用约还可推迟和减少2级黏膜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化疗方案均采用顺铂三周方案并同步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组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配制的含漱液及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配制的含漱液及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急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放疗计划,治疗组在放疗第4周末及放疗结束时急性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口腔黏膜损伤引起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体质量下降值,治疗组平均体质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平均总放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损伤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