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24小时临床路径管理,以研究和探讨白内障手术患昔最短住院天数和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对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本组4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无术前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床位费与药费分别下降8.46%,89.9%1和80.70%。无1例非计划再入院。结论:实施24小时临床路径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同时还可取得降低住院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白内障患者采取适当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结果 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改善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不适,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对白内障患者进行适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疾病,白内障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而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复明效果。我们在临床护理中,体会到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心理护理要贯穿手术前后全过程。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知识的普及,高龄白内障患者日益增多,防盲与脱盲任务相当艰巨。老龄白内障患者有如下特征:(1)往往存在着心血管系统疾病。(2)生活自理能力差。  相似文献   

4.
石莹 《中外医疗》2010,29(23):39-40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并总结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来我院医治的4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制定以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为主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相关知识教育,所有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够很好的配合手术治疗,掌握术后自我护理方法,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均有很大提高。结论合理安排诊疗流程,准确有效地评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相关知识宣教是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2009年起江西省在全省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使全省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工程目标中明确规定在全省范围内为所有视力低于0.1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光明工程诊治,使全省具有白内障手术适应症患者施行免费手术治疗[1]。我科从2009年5月起对全市凡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施  相似文献   

6.
晏璞 《吉林医学》2010,31(9):1272-1272
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后护理,以促康复。方法:对4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及全程的心理护理。结果:486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通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没有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成功要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36只眼)患者,在围手术期所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效果的实施体会。结果:在围手术期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病人术前心情平衡,术中配合良好,住院天数由原来的7 d缩短为4.2 d,119例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运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难控性青光眼患者合并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及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6例药物难控性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人工晶体植入合并乳化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实施护理常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3眼(81.25%),视力不变3眼(18.75%),无视力下降患者.结论:对药物难控制眼压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及时行手术治疗,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健康宣教,不但能早期复明,控制眼压,而且能防止视神经进一步损伤,防止青光眼复发.  相似文献   

9.
陈瑛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2):121-121
1976年Kelman首次运用自制超声乳化仪摘除白内障后因其切口小,散光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而逐渐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我院自1999-2000年8月对100例患者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我国西部省份青海、云南、贵州和广西50岁及以上农村人口的白内障手术率、手术覆盖率和术后效果.方法 以自然村为抽样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年龄≥50岁的农业人口共5562人(青海平安1486人;云南楚雄1494人;贵州六盘水1238人;广西崇左1344人),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以较好视力眼低于0.1的白内障患者为纳入标准计算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同时计算白内障手术率(CSR)并分析术后效果.结果 青海平安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最高为54%,其他3个地区分别为41%、36%和39%;贵州和广西的男性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明显高于女性,青海和云南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2002年期间青海平安的CSR值最高为1551,其他3个地区的CSR值均在800以下.4个不同人群白内障手术眼的总体人工晶体植入率51.5%,术后视力低于0.1者为4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和CSR值较低,同时,术后视力不良的情况较严重.提示在积极增加白内障手术数量的同时,应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3种手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5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0眼)作为研究对象。经2阶段手术(先抗青光眼手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为A组。经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同时治疗患者为B组。仅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为C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A组和B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并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临床为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预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过熟期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7例(67眼)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行角膜缘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和总结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d视力为0.1-0.3者11眼,0.3~0.8者56眼;术后1周时扩瞳后检查,仅有5眼脱位范围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出现轻度的人工晶体偏位.结论采取先植人人工晶体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法,在晶状体半脱位过熟期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实施日间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设立日间手术办公室,配置专职医护人员,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白内障日间手术相关知识及流程,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配合手术和术后自我护理的依从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使白内障日间手术顺利开展,有效利用了床位资源,并取了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颖达 《四川医学》2013,(9):1359-13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手术切口对视力和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情况设计手术切口的位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且于术后3个月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时根据患者角膜散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手术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散光,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手术现状及人工晶状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经河 《微创医学》2006,1(4):280-283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例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而且白内障致盲每年新增加40万例[1],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措施。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先进仪器及设备引进眼科领域,眼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理念已从原来单纯白内障复明手术提高到白内障屈光手术。1白内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632例,男292例,女340例,11~95岁,平均53岁。先天性白内障46例,外伤性白内障31例,并发性白内障48例,老年性白内障507例。手术均表面麻醉,前15min开始用倍诺喜滴眼液(日本参天公司)点眼3~4次,每次点眼后闭眼5min。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麻醉均获成功。术后1d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视力0.6以上628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185例23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患者术前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三组:血糖控制组58例、血糖未控制组63例、血糖不详组6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于术后1d、7d、3个月复查视力、眼前节及眼底。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d、7d、3个月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水肿7只眼(3%),前房炎性渗出5只眼(2.1%),晶体后囊混浊6只眼(2.6%)。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其手术安全性受血糖水平影响不大,可考虑放宽术前血糖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62-65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应用于老龄成熟期白内障贫困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实施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206例(206眼)白内障贫困患者资料,并与同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206例(206眼)患者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研究组(均为扶贫手术病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手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9.42%,5.83%和1.94%,≥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80.58%,94.17%和98.06%。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7.18%,8.74%和0,≥0.3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2.82%,91.26%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71%)低于对照组(1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老龄成熟期白内障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加上手术操作和设备相对简便,特别适合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白内障扶贫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风险眼"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高风险眼"白内障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结果 本组病例无论在心理适应、承受能力、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 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风险眼"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对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是上海地区患者致盲的首位原因 ,白内障手术已成为复明工程的关键。目前上海区级以上医院基本普及了超声乳化手术 (超乳手术 )设备 ,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方式以超声乳化为主 ,因此 ,超乳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已成为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我院在开展超乳手术半年多的实践中 ,积极、稳妥地选择手术适应症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特别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 ,成功地为 2例非传统白内障手术适应症的特殊病人实施了手术 ,突破了手术禁忌 ,为患者重建了视力。病例 1:女性 ,6 8岁。患者因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1993年先后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但术后不久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