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经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的巨大肩袖损伤且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患者74例,其中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4.3±10.1)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肩关节检查,记录双侧肩关节的前屈上举、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体侧外旋肌力,并记录Constant-Merl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CL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前屈上举、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体侧外旋肌力及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的前屈上举程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前屈上举肌力及体侧外旋肌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Merly评分、ASES评分、SST评分、UCL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粘连、神经血管受损、内固定松动及再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患者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左侧11例,右侧47例,平均年龄57.5岁。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记录术前及术后最终随访时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肌力、外展强度的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术前ASES评分为(8.2±1.4)分,Constant评分为(37.1±7.2)分,UCLA评分为(8.7±2.5)分;术后18个月ASES评分为(28.5±4.5)分,Constant评分为(84.6±4.7)分,UCLA评分为(28.4±4.5)分。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对冈上肌腱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单位2010 年3 月- 2011 年12 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4 例,关节镜下证实冈上肌腱全层撕裂。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即肩峰成形组和非肩峰成形组,每组17 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 Score,CMS) 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CMS 评分和UCLA 肩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肩峰成形术对冈上肌腱全层撕裂的患者肩袖修复术术后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治疗1例巨大肩袖撕裂的经验。方法 2018年7月收治1例因摔伤致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半年的52岁男性患者。术前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显示肩峰肱骨头间隙2mm,hamada分型2型,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为Ⅱ型。术前肩关节MRI体会肩袖撕裂,累及冈上肌和冈下肌,裂口5cm。冈上肌萎缩Thomazeau分型2型。术中采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术后积极康复锻炼。结果治疗2月后,VAS评分由术前为3分降至2分;UCLA由术前12分提高至20分;肩峰肱骨头间隙为由术前2mm增加至术后6mm;主动外展角度为由术前30°增加至40°。结论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7月,对32例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在肩关节镜下进行松结以及5.0 Twinfix锚钉单排修补术,术后均予康复指导。术后随访时间为随访6-24月,平均13.4月。比较术前与术后VAS评分,以及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UCLA、ASE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 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表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ASES评分(t=40.180Sp=0.00)、UCLA评分(t=54.884,p=0.00),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ASES评分(t=42.226p=0.00)、UCLA评分(t=51.338S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好转。术后12月UCLA评分为(31.281±2.543),优9,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3.75%。 结论 通过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伴肩关节粘连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分析术前1 d、术后2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以及肩袖再撕裂概率等。结果 术前1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 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VAS评分低于术前1 d, UCLA评分高于术前1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 2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1 d,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与患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期被动康复运动锻炼,于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进行疗效评价、复查核磁用于评估术前肩袖损伤程度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对比,评估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末次随访肩袖再撕裂率。结果 3例失访,5例出现术后6月内再撕裂,余均获得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被动运动可获得相当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发生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16例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患者,对比术前、术后的X光片表现,采用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Constant - Murley评分分析患者术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明显,患者VAS、Constant - 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是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一种微创、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对肩袖撕裂患者肩功能恢复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比较2组的康斯坦汀(Constan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各项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手术时间,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Constant、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Constant、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前2组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率和肩袖再撕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方式更简单,能够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346例患者,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的3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优势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高血脂、损伤原因、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撕裂肌腱类型、缝合方式、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滑膜清理、肩峰成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锚钉数量及缝合肌腱数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术前VAS评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部分)、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及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53(95% CI:1.200,11.121)]、术前高VAS评分[O^R=1.609(95% CI:1.115,2.323)]均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0.05);肩袖小撕裂[O^R=0.177(95% CI:0.038,0.825)]是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女性患者及术前疼痛度高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肩袖小撕裂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前应评估上述因素,及早采取应对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全镜下缝合修复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6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全镜下肩袖重建修复肩袖损伤,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进行功能恢复评估。【结果】本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患者,ASES评分:平均术前72.3分,而术后87.1分;SST评分:术前6.1分,而术后10.7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前屈上举为术前150.3°,而术后173.3°,平均外旋为术前28.5°,而术后45.2°;Constant-M urley评分:平均术前70.9分,而术后85.4分。上述各指标手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肩关节镜全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关节镜下操作技术以及术后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微创治疗全面处理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55.6±9.1)岁。术前均拍摄肩关节前后位和冈上肌出口位的X线片及行肩关节MRI检查,均行选择性封闭帮助确定诊断。13例患者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外还合并其他疾患,合并冻结肩5例,合并肩袖撕裂5例,合并冈上肌钙化1例,合并肩锁关节炎2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并对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冻结肩行关节囊松解,肩袖损伤行肩袖修补或清创,钙化性腱炎行钙化灶清除和肩袖修补,肩锁关节炎行锁骨远端切除。结果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8±6.4)个月。ASE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术前总分(42.7±13.4)分,随访(92.5±12.9)分,较术前提高(P=0.001);UCLA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术前(17.2±4.1)分,随访(31.1±3.4)分,也较术前提高(P=0.000),优良率为93.8%。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肩部疾患,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影像学资料、选择性封闭试验和关节镜检查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时对各类合并症进行全面处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28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后,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缝合修复肩袖,使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28例患者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9.8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平均为12.7分,术后为34.5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有2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者有3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者有2例,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双排缝合锚钉固定是修复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固定牢靠,有效增大腱骨接触面,促进肩袖一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完全清理钙化灶术对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病人术后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评分(ASE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 其中行关节镜下完全清理钙化灶术者31例作为观察组, 行关节镜下部分清理钙化灶术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主动最大活动度时间、被动最大活动度时间和术前及术后1、2、6、12个月的ASES、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主动最大活动度时间及被动最大活动度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术后1、2、6、12个月的ASES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 且观察组术后1、2个月ASE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但2组术后6、12个月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6、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5), 且观察组术后1、2、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但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 且观察组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 但2组术后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完全清理钙化灶术应用于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对病人术后远期ASES、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的改善效果与关节镜下部分清理钙化灶术相当, 但近期效果弱于关节镜下部分清理钙化灶术, 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15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2±1.2)分,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简单,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除术中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PRP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PRP,对照组术中于肩袖缺损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以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袖损伤愈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钙化灶清除术中应用PRP治疗顽固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在促进肩袖损伤愈合方面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