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科ICU术后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探讨感染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外科ICU收治的非心脏手术术后VA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VAP患者68例,检出病原菌173株,前三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病原菌中存在严重多重耐药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的危险因素:二次插管、多联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低蛋白血症及合并脑血管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插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低蛋白血症及合并脑血管病是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组较未感染组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5)。结论:外科ICU中VAP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二次插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低蛋白血症及合并脑血管病为VAP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15株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药敏资料。采用 Vitek2 Compact 对11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技术(ERIC-PCR)对其中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115例患者主要集中在 ICU、干部病房和呼吸科病房。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6)岁。平均住院时间52.1 d。最常见的合并症为COPD 和糖尿病。72例(62.61%)患者曾接受侵入性操作。86例(74.78%)患者病程中使用过2种及以上的抗生素。48例(41.74%)患者接受机械通气。11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 B 耐药率最低,为0%,其次为替加环素,耐药率7.83%。仅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于40%,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56.52%和58.26%。ERIC-PCR 技术将67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分为9个基因型。结论二级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接受机械通气及使用多种抗生素。对常用的抗生素高度耐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院内接触传播的现象,因此应该提高医护人员消毒意识,加强耐药性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以及菌株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药敏分析,了解耐药性变迁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62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15株,阳性率为24.19%,且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率逐年上升。临床分离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分泌物,病区以ICU最多(占20.97%),其次为急诊科和神经外科。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其次为多粘菌素E。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升高主要是由于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此类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45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肺炎患者和97例CRAB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显示CRAB肺炎患者独立风险因素有: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系统性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接受多次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在分离出致病菌前28天使用过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合并其他感染以及不合理的治疗和患者28天的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CRAB肺炎比CSAB肺炎死亡率高。结论系统性全身疾病、APACHE II评分、侵入性操作是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的危险因素,CRAB肺炎很可能和之前使用的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I临床特点。方法分析57例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细菌耐药现状及治疗转归等。结果57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多见,多伴有血象升高、影像学改变,超过50%的患者有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病程中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机械通气病史。23例(40.4%)患者死亡。痰培养提示此菌仅对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50%以F。结论临床上应重视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其死亡率较高,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诱导耐药产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经验性用药可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B和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的临床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73株,在临床标本中,痰液分布率最高,占78.6%,感染分布以ICU为主,占36.2%.药敏试验显示对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多粘菌素E敏感性较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侵犯ICU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术后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本院呼吸道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方法 2010年1月1日~ 2010年12月31日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267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资料.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达85.4%;对美罗培南敏感性21.3%,占第2位;对亚胺培南敏感性21.0%,排第3位.中介率最高者为四环素,为14.6%,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为10.9%.头孢曲松占第3位,为9.7%.耐药率最低者为米诺环素,为7.1%.其它抗菌药耐药率波动在71.9%~85.8%.结论 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最高和耐药性最低的抗菌药均为米诺环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因耐药率过高失去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ABA)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ICU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更易于感染.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ABA临床菌株,目前只有少数抗生素对此类细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如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和舒巴坦.建议l临床医生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的ABA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并且为预防和控制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对2018年至2021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出的44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采用VITEK-2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判定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20年标准。结果 2018-2021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49株,标本类型主要以痰液为主,328株,占73.05%;送检科室主要为ICU、呼吸科;对于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数量在2018—2020年逐年降低,但是在2021年出现上升趋势,并且2021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调查感染因素,为治疗及控制院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1年检出的157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检测40株CRAB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与40位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消毒监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50.9%,临床分布以烧伤科为主占37.4%,对多种抗生素耐药。35株CRAB检出OXA-23。医护人员手、呼吸、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环境≤10cfu/cm2,烧伤科、ICU≤5cfu/cm2。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CRAB耐药机制是OXA-23,感染因素是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相似文献   

11.
田雪  修清玉 《山东医药》2012,52(15):83-85
鲍曼不动杆菌(Ab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湿热环境中,易导致各类感染,目前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指对目前推荐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多肽类等耐药者,但多黏菌素类除外。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儿科住院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 ~ 2011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全部菌株进行培养并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111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862株(占70.51%),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耐药率>9.60%.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儿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梅州地区5所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10株,采用K-B法检测药敏性,改良Hodge试验筛选耐碳青霉烯表型,PCR扩增IMP、VIM、OXA-23、OXA-24、OXA-51和OXA-58型碳氢霉烯酶基因,并测序。应用ERIC-PCR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17种药物除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0.48%外,其他药敏耐药率都高于60%;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163株(77.62%)。扩增结果显示Bla-OXA-51的检出率为最高为94.29%(198/210),Bla-OXA-23的检出率次之为78.57%(165/210),Bla-VIM的检出率为4.29%(9/210),Bla-IMP、Bla-OXA-24、Bla-OXA-58均未被检出。210株菌株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97株,B型44株,H型25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株。结论 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产OXA-51、OXA-23和VIM型碳氢霉烯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克隆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科(27.8%)、呼吸内科(26.6%)、神经内科(24.1%)、ICU( 16.5%),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77.8%)、神经系统疾病(51.9%)、心血管疾病(43.0%)、糖尿病(32.9%)多见,与有创检查或治疗(64.6%)、使用广谱抗生素(86.1%)可能存在相关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66.4%)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逐年上升,由20.4%上升至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重症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6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痰检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44例,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重症肺炎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XDRAB)的危险因素,及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人院1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0分、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是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8%、33.3%、12.5%),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79.2%,美洛培南耐药率高达83.3%.XDRAB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入院1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是重症肺炎中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耐药情况严重,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相对较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省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情况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地区6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病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CRAB组和碳青霉烯敏感组(CSAB)。 结果共收集到非重复Ab菌株202株,其中CRAB 90株,耐药率40.1%。CRAB发生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尿管(OR=9.576,95%CI:4.964~18.474,P=0.000)、中央静脉置管(OR=2.707,95%CI:1.158~6.330,P=0.022)、氟喹诺酮类(OR=3.869,95%CI:1.603~9.377,P=0.003)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2.755,95%CI:1.164~6.521,P=0.021)的使用。 结论二级综合医院CRAB感染的发生与侵袭性操作、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分析可能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记录其一般情况,进行病原菌培养、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将多重耐药感染者纳为多重耐药组,其他患者纳为非多重耐药组,并找出可能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 20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142株。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检验证实,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3种、免疫抑制剂/激素使用均可能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激素使用、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感染高风险;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对米诺环素耐药性相对较弱,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0-01-01/2011-12-31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培养阳性的致病菌,用VITEK一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辅以手工方法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25株,以革兰阴性菌(237株,72.92%)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48株,14.77%)、铜绿假单胞菌(47株,14.46%)、肺炎克雷伯菌(46株,14.15%)及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45株,13.85%)为最常见;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27株,8.31%)为主,其次是肠球菌(5株,1.54%);真菌(55株,16.92%)所占比例不小,以白色假丝酵母菌(37株,11.38%)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和普遍耐药.肠杆菌科耐药性最强的为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达96.21%,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97.73%.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大于60.0%,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敏感率>70.0%.结论 2010-2011年某院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自重症监护室病人痰液等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析细菌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鉴定用VITEK-GNI+,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分离出1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占87.21%;综合性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为43.60%(ICU-1)和29.65%(ICU-2)。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分别是1.32%、5.88%、4.71%、17.65%和23.53%,对其他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且耐药性高,建议首选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193-197
近年来, 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 在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 碳青霉烯耐药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已构成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大威胁, 其中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全球新型抗菌药物不断涌现, 但我国可供选择的抗CRO感染药物有限。因此, 及时诊断CRO感染并基于现有药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精准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