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静  王晓丽 《新疆医学》2006,36(4):200-202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穿刺途径和方法很多,临床应用广泛。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实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5120例次,现仅将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使用中发生断裂的不同情况,探讨导管断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12例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断裂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修复导管,手术取出导管的处理方法。结果12例导管经修复后继续使用。结论重视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维护和使用的学习,规范操作,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374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麻醉处理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王明安关键词麻醉,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血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结扎或切断未闭的动脉导管,术中麻醉处理有其一定的特点。作者报道374例(...  相似文献   

4.
九、治疗 (一)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当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管的类型亦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2年~1996年10月,不用控制性降压药物,实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轻中度肺高压结扎手术麻醉处理11例,术前测平均肺动脉压2.66~3.6kPa9例,4.12~4,62kPa2例。结扎导管时,病人血压用加深麻醉药能控制到13~12/9~7kPa。术者试阻未闭的动脉导管,观察1~2分钟后,病人血压没有明显升高,监测心电图无异常改变,即可结扎导管,结扎导管后血压一般都在5~10分钟内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儿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时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我科从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50例置入PICC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PICC留置时间最短100天,最长达1年,均无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次,机械性静脉炎3例次,导管异位3例次,导管堵塞2例次。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单,可由有资质的护士单独操作,且留置时间长,维护方便,相关并发症少,为患儿输液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280例,男79例,女201例,年龄为10月~39岁。术后导管有残余分流3例,术中大出血3例,无手术死亡。对婴幼儿手术的适应症,对大龄病人的手术认识,术中大出血的处理,导管残余分流的预防及合并其它心脏畸形的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杨承莲  李政文  文永均  曹蓉  吴辉  岑瑶  袁佳 《当代医学》2010,16(29):521-52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中心静脉置管中疑难护理问题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1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置管过程不顺、使用中导管移位、导管断裂、血栓形成等护理问题,在DSA下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给予相应处理。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导管打折1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断裂2例,原位换管致导管滑入体内1例,血栓形成2例。除1例股静脉原位换管不慎致导管全部滑入体内未取出,最后行外科处理外,其余异常情况均得到圆满解决。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疑难护理问题,在影像设备(DSA)的引导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后,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10月全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Ⅰ组,不对导管进行任何处理),液体石蜡处理组(Ⅱ组,导管前端10cm均匀涂抹石蜡油)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组(Ⅲ组,导管前端10cm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与暂时双腔留置导管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期与暂时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血透)思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与结果:自1998年6月~2001年11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26例。其中24例暂时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透析1次~6月,平均2个月)。出现各种导管相关性并发症11例次。2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1例早期皮下隧道出血,发生动脉端血流不畅,反复发生感染,经过全身用药及导管内用药,感染控制,保留到至今已8月。结论:暂时双腔留置导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多。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血管造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只要注意护理,带涤沦套长期双腔留置导管是~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敏感抗生素封管等治疗可延长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德耐高压型导管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分析置管部位(上及下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根据PICC导管置入的穿刺部位分为上臂置管组15例和肘下置管组15例;均行PICC导管置入治疗。结果上臂置管组、肘下置管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但上臂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肘下置管组46.67%(7/15)。上臂置管组舒适度评分(6.94±1.92)分、Karnofsky评分(76.53±5.13)分均显著高于肘下置管组(P0.01)。结论巴德耐高压型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高,PICC导管的穿刺部位以上臂置入为佳,肘下导管置入期间易发生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应采取高压团注后的护理、集束化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相关对症干预。  相似文献   

15.
李秀东  罗萍  林冰 《海南医学》2005,16(8):28-2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在普外科创伤、恶性肿瘤晚期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管理。方法132例病人因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或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的需要而接受了中心静脉置管,用心电图方法监测导管尖端位置,插八深度参考Madan M方法计算,严格插管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插管后进行严格的导管无菌管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插入深度及导管尖端位置适宜。128例病人于完成输液后拔除导管,其中2例怀疑导管败血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的发热病人,经用0.1moL/L的NaOH冲洗腔及罗氏芬封管2天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另外4例中,1例因使用不慎致导管破损而中途拔除,3例因发热怀疑CRS而中途拔除,其中2例诊断为临床CRS。结论正确的插管及管理方法有利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导管镜在乳头溢液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乳导管镜对乳头溢液之导管进行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98例乳头溢液中,共检查118乳孔,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头状瘤病3例,乳导管扩张症7例,乳管内癌4例。结论乳导管镜能对病变乳管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是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最佳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置管引流后确定引流导管位置及引流导管是否通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 经引流导管注射稀释后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患者 (78例, 93支引流导管) , 观察显影后导管位置、引流效果.结果 81支引流导管全管清晰显影, 导管头端位于预定位置, 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 占87.1%;5支头端显影不清, 但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 占5.4%;3支头端显影未能到达预定位置, 4支管体部分显影, 并突然截断, 占7.5%, 此7支引流导管拔出后再次置入并注射稀释后的超声造影剂, 导管全管清晰显影, 导管头端位于预定位置, 造影剂弥散区域与预定区域吻合.结论 经引流导管注射声学造影剂Sonovue造影对于引流导管显示、导管位置判断及引流区域判断方法可靠, 无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加强对长期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防止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与血栓形成,从而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保证患者充分透析。方法按无菌操作规程操作,用肝素盐水封管,透析时适当控制血流量,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3年中未发生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导管堵塞及血流不畅,血流量可达220 ml/min以上,透析有效。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防止长期锁骨下静脉相关的感染和导管堵塞,保证有效透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带cuff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长期留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最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血管通路装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ICC)和静脉留置针在长期、连续输液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中的实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7例肝衰竭静脉输液患者进行PICC和静脉留置针对照治疗。结果两组比较,PICC组液体外渗率、导管脱出率、局部感染率低。结论对肝衰竭患者实施PICC置管,效果更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