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1 46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后尿蛋白定量变化作一分析 ,以观察 2型糖尿病肾病时应用不同降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对尿蛋白的影响。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本组 1 46例患者均符合 WHO关于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并有尿蛋白定量 >1 0 0 0 mg/2 4 h,除外其他因素所致的蛋白尿。年龄及病程 :1 46例患者中男 86例 ,女 6 0例 ,年龄 5 8.78± 1 0 .73岁 (3 2至 82岁 ) ,糖尿病病程 8.2 97±5 .41 4年 (3 d至 3 2年 )。血糖 :血腹血糖 <1 1 .1 mmol/L而餐后血糖 >1 1 .1 mmol/L者 1 7例 ,空腹血糖 >1 1 .1 …  相似文献   

2.
我院 1 999年 3月 -2 0 0 3年 1月 ,对糖尿病足患者 6例进行了庆大胰岛素复合液加中药泡足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符合 1 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56± 6岁 ,糖尿病病程 8.5± 6.1年 ,入院时空腹血糖9.0~ 2 5.7mmol/L ,均有足部溃烂、流液。入院前均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1 .2 治疗方法①全身治疗 :适当运动 ,饮食限制 ,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 ,将血糖控制在 5~8mmol/L水平。②局部治疗 :清洁患足后用3 %双氧水 2 0 0ml,5%甲硝唑注射液 50 0ml浸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测定经降糖治疗后空腹血糖高于 8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0 0、3∶0 0、7∶0 0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  4 9例中降糖药剂量不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分别为 14例、8例和 9例 ,前两者午夜血糖 (11.3± 1.0 3、6 .4± 0 .4 1mmol/L)、胰岛素 (10 .3± 2 .0 4、13.2± 2 .81mu/L)、C肽 (2 .0 4± 0 .15、2 .2 1± 0 .18μg/L)与后者午夜血糖 (2 .3±0 .13mmol/L)、胰岛素 (17.6± 3.4 2mu/L)、C肽 (2 .4 8± 0 .2 1μg/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或P <0 .0 1) ,黎明现象合并降糖药剂量不足 11例、合并苏木杰效应 7例 ,两者分别与单纯降糖药剂量不足、苏木杰效应各时相血糖、胰岛素和C肽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胰岛素、C肽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十分必要 ,疑有两种原因重叠者 ,应谨慎增减药物剂量 ,或行诊断性药物试验。  相似文献   

4.
拜糖平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糖平 (Glucobay ,又称阿卡波糖Acarbose)是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抑制肠道内多糖 ,低聚糖及双糖降解为葡萄糖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使全天 2 4小时血糖波动减少 ,平均血糖浓度降低。我科采用德国拜耳公司提供的拜糖平 ,对 5 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治疗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按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诊断标准所确诊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共 5 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 5 5 .5± 16.3 )岁 ,平均病程 ( 4.68± 3 .3 2 )年 ,5 0例病人中单纯饮食控制 18例 ,2 8例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朴东春  胥亮  李学  周松花 《医学争鸣》2003,24(20):1836-1836
1 临床资料 住院治疗的DPN患者 88(男 4 0 ,女 4 8)例 ,年龄 32~ 75 (4 6 .2± 6 .8岁 ) ,糖尿病病程 5~ 2 1 (1 2 .6± 5 .4 )a,病史 3mo~ 1 0a(6 .4± 2 .8a) ,入院前均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均符合 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常规饮食治疗加口服降糖药和 (或 )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稳定后进行神经阻滞 .上肢痛采用同侧腰椎旁交感神经节以及相关周围神经阻滞 ,第周 2~ 3次 ,每点注射 1 0 g·L-1 利多卡因 5~ 1 0mL[1 ] .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 :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消失 ;…  相似文献   

6.
孟信龙 《西部医学》2003,1(1):52-53
目的 评价口服降糖药瑞格列萘的疗效。方法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 ,给予瑞格列萘每次 0 .5~ 2 mg,每日 3次服用 ,观察 1 2周。结果 空腹血糖治疗前 1 0 .62± 2 .84mmol/ L,治疗后 6.86±1 .34mmol/ L,P<0 .0 1。餐后 2小时血糖治疗前 1 5.82± 4.2 0 mmol/ L,治疗后 8.62± 1 .48mmol/ L,P<0 .0 1。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治疗前 8.2 0± 1 .32 % ,治疗后 6.48± 1 .1 6% ,P<0 .0 1 ,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瑞格列萘治疗 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郭敏  刘洁 《医学新知杂志》2003,13(3):155-155,157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门诊、病房 2型糖尿病病人 6 0例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 3± 8)岁 ;平均病程 (6 .5± 3.7)年 ;平均BMI(2 5 .2± 1.9) ;均用磺脲类加双胍类药联合治疗而血糖控制欠佳者。同时合并高脂血症 39例、脑血管病 2 3例、冠心病 2 5例、高血压31例、神经病变 2 0例、肾病变 9例。1.2  方法  6 0例均保持原口服降糖药 (美吡达或达美康加二甲双胍 ) ,饮食活动量不变动 ,按其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两组均不考虑血脂因素 )。治疗组加用口服立普妥 10m…  相似文献   

8.
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4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患者 2 8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8~ 72岁。糖尿病符合WHO诊断标准 ,均为 2型糖尿病。DPN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糖尿病病程 7.8± 2 .8年 ,DPN病程 3 .7± 2 .6年 ,伴有其它并发症 8例 ,所有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2 方 法 糖尿病经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 8mmol/ L ,餐后 2 h血糖控制在 8~ 1 1 .1 mmol/ L基础上 ,给予奥多肽注射液 (西安吉尾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 0~ 1 6ml…  相似文献   

9.
1999~ 2 0 0 2年我们应用灯盏花素 (冻干粉剂 )加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 2型糖尿病 4 0例 ,和单纯口服降糖药比较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 :根据WHO (1 998年 )新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住院的 2型糖尿病病人 ,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男1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77岁 ,平均 (5 2 5± 5 8)岁。对照组 36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1 7例 ,年龄 4 1~ 76岁 ,平均 (5 2 9± 6 2 )岁。部分病例有合并症 ,其中患高血压病 2 2例 ,冠心病 1 3例 ,糖尿病肾病 8例 ,周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瑞易宁或瑞易宁联合二甲双胍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 2 6例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体重指数BMI为 2 5 1kg/m2 ,平均年龄 5 3 6岁 ,6 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 4 0例 (32 % )。 77例 (6 1 % )为空腹血糖很高的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 (39% )既往曾用非瑞易宁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平均病程 7 2年。接受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间平均半年以上 (0 3~ 2 2年 ) ,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体重变化 ,了解低血糖事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 ,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FPG由 (1 1 7± 3 0 )mmol/L降至 (6 8± 1 8)mmol/L(P <0 0 0 1 ) ,既往曾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FPG由 (8 8± 2 6 )mmol/L降至 (7 3± 2 1 )mmol/L(P <0 0 1 ) ,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达标率 (系指FPG≤ 7 0mmol/L)分别为 88% (P <0 0 0 1 )和 6 3%(P <0 0 0 1 ) ,体重平均下降 3 8kg和 0 9kg,轻度低血糖反应有 7例 (5 6 % ) ,96人 (76 % )自觉健康状况改善 ,1 0 2人 (81 % )对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结论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是有效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 ,容易诱发肝昏迷 ,因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本文总结我所1 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1 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 ,均为 1 999~ 2 0 0 0年期间的住院患者 ,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4 0~68岁 ,平均 52岁。 4例有糖尿病史 3~ 8年 ,均口服降糖药 ,血糖控制在 8mmol/L以下 ;8例入院后空腹血糖为 9~ 1 8mmol/L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 术前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每天基本热量 ,饮食按 1 /5、2 /5、2 /5三餐分配 ,口服降糖药治疗 …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其隐匿性大、病情严重 ,不易控制。现将我院 2 0 0 0- 0 1~ 2 0 0 3- 0 1收治的 82 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病例 ,对其中 12 8例并发泌尿系感染病例 ,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对象 82 6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5 0 2例 ,女 32 4例 ;年龄 6 0~ 92岁 ,平均 (6 6 .2± 6 .2 )岁 ;临床分型 1型 2例 ,2型 82 4例。并发泌尿系感染的有 12 8例 ,其中男 30例 ,女 98例 ;年龄 6 1~92岁 ,平均 (71.7± 6 .5 )岁。血糖浓度最高 4 6 .8mmol/L ,…  相似文献   

13.
牛云祥 《中原医刊》2004,31(10):40-41
目的 :探讨洛汀新与伲福达合用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用洛汀新 10~ 2 0mg/日和伲福达 2 0~ 40mg/日口服治疗 3 8例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 ,其中糖尿病肾病 (DN) 15例共 3 0天的临床现象。结果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由 170± 17 3 /10 2± 9mmHg降为 14 3± 11 5 /82 5± 7 5mmHg( P <0 0 1) ;空腹血糖 (FBG) /餐后血糖由 12 63± 4 43 /15 3± 3 6mmol/L降为 7 3± 1 92 /10 1± 2 5mmol/L (P <0 0 1) ;2 4小时尿蛋白由 ( 0 93±0 65 )g减为 ( 0 61± 0 43 ) g( P <0 0 1) ,结论 :表明这二种药合用在降压同时尚有改善糖代谢 ,降低蛋白尿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的疗效。方法 :停用口服降糖药后 ,将 3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应用诺和灵 R治疗 4周 ,测定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 (2 h 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水平 ,以观察疗效。结果 :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2 h血糖 (2 h BG)明显下降 ,分别从治疗前 14 .73± 1.14 mmol/ L和 16 .94± 0 .6 mmol/ L下降到治疗后5 .96± 0 .33mmol/ L和 10 .6 8± 0 .32 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亦明显下降 ,从治疗 (9.34± 0 .18(% )下降到治疗后 7.2 8± 0 .35 (% )。结论 :诺和灵 R可作为磺脲类药物失效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然疗法对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自然疗法 ,定期复查空腹血糖 ( FBG)、餐后血糖 ( 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 ( GHb A1c) ,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疗效。结果 :完成 FBG检测者 76例 ,FBG从 1 0 .1 7± 2 .84mmol/L降至 6.49± 0 .1 9mmol/L,P<0 .0 0 1 ;完成 2 h PBG检测者 47例 ,2 h PBG从 1 5 .0 2± 0 .5 1 mmol/L降至 9.45± 0 .2 9mmol/L,P<0 .0 0 1 ;完成 GHb A1c检测者 36例 ,GHb A1c从 9.5 6%降至 6.93% ,P<0 .0 0 1。口服降血糖药用量减少 7.2 2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自然疗法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好、无副作用、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6.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Sulfonylurea,SU)治疗Ⅱ型糖尿病易发生继发失效。本文对 65例糖尿病继发失效患者采用SU加双胍类与胰岛素联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 1 998年诊断标准。男 2 4例 ,女 41例 ,年龄 45~ 68岁 ,平均 (50 8±8 6)岁 ,病程 (1 4 8± 4 3)年。全部病例经饮食治疗、适当运动、足量SU规律治疗 1年以上发生继发失效。经加用双胍类(二甲双胍 2 50mg,每日 3次 ) 2周后症状仍不改善。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 (FBG) >8 3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 (2HPG)>1 …  相似文献   

17.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组 ) 2 6例 ,男 1 4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5 2 .1± 1 0 .2岁。发病年龄≥ 2 5岁 ,以 2型糖尿病的起病方式发病 ,采用饮食控制及降糖药物有效 ,数年后因自发酮症或血糖控制不佳需胰岛素治疗 ;LADA阳性。重症 2型糖尿病组 :3 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5 5 .3± 1 2 .5岁。发病时有典型的 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饮食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良好 ,随着病程进展 ,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 ,改用胰岛素治疗 ;GADA阴性。正常对照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2 .7± 8.5…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临床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品种繁多,血糖控制不佳时,采取加大口服剂量或改用胰岛素治疗,仍有很大局限性。为此笔者针对糖尿病不同人群,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发现其有明显降低血糖、血脂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例至少绝经1年以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58.2±6.3岁,病程9.7±5.1年,无心、肝、肾疾患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经长期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均>8mmol/L。所有病人均未服  相似文献   

19.
由糖尿病本身或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引发的乳酸性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现对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12月收治的 5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 2型糖尿病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66.0± 5 .4岁 ,病程 8.9± 4.4年 ,长期服二甲双胍史 2例 ,服降糖灵 1例 ,合并肺部感染 1例。1.2 临床表现 呼吸深大 3例 ,昏迷 4例 (昏迷时间 3~ 2 4h) ,少尿 1例 ,发热 2例 ,脱水征 5例 ,低血压 3例。1.3 实验室检查 血糖 (BS) 2 3 .7± 6.2mmol/L ,血Na+ 14 .0± 4.2mmol/L ,血K+ 4.3± …  相似文献   

20.
血糖升高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在血糖升高者中的意义。方法 :在岛津 80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血糖升高者的血清FFA浓度 ,并以血糖正常人血清FFA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有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耐量异常者、空腹血糖异常者和空腹血糖正常者血清FFA浓度分别为 0 . 748± 0 . 2 65mmol/L、0 . 70 6±0 . 2 5 4mmol/L、0 .683± 0 . 2 46mmol/L、0 . 663± 0 . 2 3 8mmol/L和 0 . 5 76± 0 . 2 0 3mmol/L。血糖升高者血清FFA浓度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P <0 . 0 1)。结论 :高FFA血症可能是糖尿病发展进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上在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时 ,也应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