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及格列美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的79例为对照组,采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79例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早餐前、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凌晨1点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血糖、血糖平均绝对差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次数、血糖极差、餐后血糖峰值、餐后血糖波动均值、高血糖曲线下面积、低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达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动态双C疗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系统(CSII)(简称双C疗法),与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强化降糖后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50例使用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收住院后,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动态双C疗法,对照组采用双C疗法联合回药甘松降糖方强化降糖,在患者空腹血糖(FPG)达标后(FPG〈5.6mmol/L,2h PG〈7.8mmol/L)采集达标前72h CGMS,获取患者第3个24h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一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患者达标时的治疗天数,比较达标时动态胰岛素持续注射系统(CSII)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PG达标后,两组在血糖达标的时间,达标时胰岛素泵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记录的第3个24h内MBG,LAGE及MAGE,两组血糖波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为2.0%,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可强化降糖达标,FPG达标后,两组在血糖达标的时间,达标时胰岛素泵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全天血糖波动情况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16,(4)
目的:研究莲花丽芩降糖汤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莲花丽芩降糖汤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2、4、8周24h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花丽芩降糖汤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低血糖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消渴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4周后,选取每周血糖波动最大1天及相邻1天的血糖谱(7次血糖,即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餐前及餐后2 h和睡前血糖),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调控血糖稳定性、降低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改善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并降低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CSII组),采用三速一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MDI组),采用1天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30例(Mix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所用胰岛素总量,达标时所花费用,血糖达标后波动幅度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标后3组患者8个时间点的血糖比较,仅早餐前及晚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CSII组和MDI组均低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总量CSII组和MDI组优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费用CSII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达标后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案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血糖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快速稳定控制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能减轻病人多次注射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口服津力达颗粒,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各75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别。结果:A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1)。结论: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独特的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胰岛素治疗阴虚燥热型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接诊的阴虚燥热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和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养阴方改善胰岛素抵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血糖水平相比较明显下降(P均<0.05)。但2组空腹、睡前及凌晨的血糖水平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HbA1c水平及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短期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阴虚燥热型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并比较2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2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血糖全部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糖基血红蛋白(HbAlc)9%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诊治的HbAlc9%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与吡格列酮组各40例,以非药物治疗、甘精胰岛素治疗为基础,格列美脲组使用格列美脲治疗、吡格列酮组使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HbAlc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组甘精胰岛素剂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少于吡格列酮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对HbAlc9%的T2DM均可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但联合格列美脲时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加味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4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双号)和治疗组(单号),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丹纳胰岛素泵(CSII)治疗,治疗组在CSII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糖、血糖漂移度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平均血糖水平(MB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G和MAGE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早餐、午餐与晚餐的血糖漂移度(PPG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餐、午餐与晚餐的PPGE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早餐、午餐与晚餐的PPGE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胰岛素泵,选择六味地黄丸加味联合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的控制更优,血糖漂移度、餐后血糖波动的改善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介绍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将胰岛素分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注入体内;一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将胰岛素于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比较血糖的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3种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低血糖情况,比较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适用人群。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住院时的降糖方案分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比较观察各组末梢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总量、低血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胰岛素总量少于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等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使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血糖下降更平稳、血糖达标时间较短,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由于注射次数少使患者依从性较高,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可能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使依从性下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更适合老年糖尿病需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92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1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血糖、糖代谢紊乱、甲亢高代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疗效显著,能够平稳控制血糖,促进血糖的快速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各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在强化降糖治疗妊娠糖尿病方面明显优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解降糖方配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清解降糖方配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两组血糖值和Hb A1c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有效剂量较对照组节约19%(P0.01),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低血糖反应,与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解降糖方配合门冬胰岛素30降低血糖作用明显,可减少门冬胰岛素30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锐与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N(NPH)联合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锐治疗,B组给予NPH和诺和锐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配合三餐前诺和锐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243患者,分为强化组130例,给予三餐前诺和锐,起始剂量为0.2U/kg,平均分为三餐前即刻注射,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2U/kg;对照组113例,给予诺和锐30,起始剂量0.4-0.6U/kg,平均分为早晚餐前即刻注射。结果:强化组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仅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但在12周后,强化组血糖控制更加满意,低血糖发生率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可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降低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并可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