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关节损伤门诊复查患者57例,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其自我效能,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其锻炼情况,并记录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2.89±0.49)分,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锻炼情况得分为(3.02±0.65)分;患者自我效能与锻炼情况呈正相关(r=0.335,P<0.05);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锻炼情况呈正相关(r=0.230,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康复锻炼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SER)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65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SER得分为(67.94±17.22)分,年龄、经济状况、手术方式、有无锻炼督促者、有无与他人进行锻炼方法交流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不高,应加强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鸥  郑光新 《中国康复》2006,21(4):237-238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24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按相应训练程序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评分。结果: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平均随访(31.9±12.1)个月,24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量表中跛行、关节不稳、疼痛、肿胀和上下楼等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1或0.05)。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保护重建韧带,增加关节稳定性及恢复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8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处于中等水平。康复完成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增强自我效能和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针对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某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153例,按康复方案不同分实验组51例、延迟组51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予以系统性康复锻炼、延迟组延迟2周转康复医学科实施系统性康复锻炼、对照组建议适当自行锻炼。对比3组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至12个月HS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实验组高于延迟组、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至12个月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实验组低于延迟组、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系统性康复锻炼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术后2周及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路径式屈膝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胶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路径式屈膝锻炼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变化。结果:采取路径式屈膝锻炼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MBI)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路径式屈膝锻炼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提升关节稳定性和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自我康复积极性和自我效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洪  况丽  燕敏  李松青  官小丽 《护理研究》2013,27(8):739-740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32例(32膝),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用可调式膝关节支具指导病人康复锻炼,并应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32例病人术后7个月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87.25分±4.65分)较术前(54.75分±9.71分)明显提高(t=6.04,P<0.01)。[结论]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可帮助病人行早期适宜功能锻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融合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23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于2018年4月—2019年7月随机抽取我院24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住院病人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治疗方案。干预6周后对两组病人平衡功能、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步态、疼痛、肌肉围度、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周后试验组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得分为(90. 17±4. 72)分、步态为(3. 38±0. 50)级、腘绳肌肌力为(4. 81±0. 25)分、主动关节活动度为(109. 29±3. 32)°、被动关节活动度为(125. 63±3. 09)°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多学科融合康复方案符合运动医学要求和病人个体化状况,促进了快优康复。  相似文献   

10.
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本院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4股腘绳肌腱及人工韧带移植物经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ACL、PCL)53例,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4个月,平均随访3.4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恢复到(92±13)°,术后6个月(114±11)°。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配合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可达到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板撕裂的MRI表现,评价MRI在诊断半月板撕裂中的作用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半月板损伤的MRI资料和手术的所见作对照分析。MRI半月板内异常高信号分为I~Ⅲ度。结果:在40例80个半月板中有48个半月板呈Ⅰ~Ⅲ度MRI表现,有5个半月板表现不典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933%,准确性938%,阴性预测值955%。结论: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骨坏死低场强MR诊断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坏死的低场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患者选自本院门诊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40-48,平均年龄43岁,多数病人均有疲劳损伤及外伤史。结果:20例患者25个膝关节。大多数发生在股骨远端,少数在胫骨平台软骨下骨与髌骨。结论:骨坏死的特征表现为(1)病变多位于特重关节面的有下骨质区;(2)信号强度大部分表现为在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IASH T2WI的典型表现为低信号环绕的高信号区,高信号为剥脱下的髓腔脂肪,低信号为坏死后修复的纤维化区或营养不良钙化区。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兽医,因右膝关节酸痛来医院就诊.查体:右膝关节饱满,未见明显红肿.生化检查:Casoni试验及包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均阳性.X线检查:双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于右膝关节髌上囊内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和椭圆形囊性无回声,最大的囊腔大小约15 mm×13 mm,最小的约2 mm×2 mm,囊内可见小囊,并可探及分隔;囊内透声清亮,囊壁薄,厚薄均匀、光滑、完整,连续性好,髌上囊后方的股骨下端骨膜完整,回声均匀(图1、2).肝脏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14.
应用膝关节镜诊断技术 ,可以明确病损部位 ,镜下活检 ,治疗随诊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观察滑膜、半月板交叉韧带和关节面动静态情况。应用膝关节镜外科技术可在损伤最小前提下 ,镜下完成多种膝关节病损精准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常男性青年膝关节等速屈伸力量测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调查正常男性青年膝关节的运动参数,为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iodexMultiJointSystemⅡAP型等速装置对54例正常男性青年膝关节进行等速屈伸力量测试研究。结果膝屈伸肌的峰力矩(PT)和单次最大做功量(MRW)测试结果有如下趋势:在同一测试速度下,膝屈伸肌测试值均为右侧大于左侧、膝伸肌大于膝屈肌、慢速测试大于快速测试;总做功量(TW)测试结果也显示膝屈伸肌测试值均为右侧大于左侧、膝伸肌大于膝屈的变化趋势。正常男性青年双侧膝屈伸肌的差异范围为9.11%~20.01%。120(°)/s运动速度时的膝屈伸肌的运动效率最高,60(°)/s时的效率最低。结论本研究中的膝屈伸肌PT占体质量的比值(PT/BM,%)和膝屈伸肌肌力(峰力矩)比值(F/E,%)的测试结果与国内外的有关报道相近。不同的关节肌肉运动应有一个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率的特定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6.
T/M值用于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腱反射肌电波幅和电刺激肌电波幅的比值(T/M值),来准确评价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方法对36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股神经最大电刺激和定量髌腱反射的肌电图检查,比较健患侧股四头肌T/M值的差异。结果患侧T/M值显著地低于健侧。股四头肌T/M的灵敏度为72.2%。结论T/M值是可靠灵敏的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小腿后内侧肿物1个月、双下肢水肿6个月"就诊.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年,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无重大外伤史.查体:左小腿后内侧可扪及包块,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触痛和压痛.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余未见明确异常.MRI:平扫于双小腿内后方软组织内可见多发不规则囊状长T2异常信号,最大者位于左小腿内侧肌群间(图1);增强扫描见左小腿巨大囊性病变约20.36 cm×4.56 cm×4.21 cm;右小腿囊性病变18.85 cm×3.45 cm×4.81 cm,囊壁明显强化,但厚薄欠均匀,囊内可见分隔,腘窝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环状强化病变(图2);双膝关节滑膜增厚及异常强化(图3),滑膜最厚处1.21 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一站式个性化单束重建术治疗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根据术前精确测量其股骨骨性解剖参数及半月板损伤类型制定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方案,其中试验组采用股骨AM束附着点(即足印区直接止点区域)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足印区中心定位。比较2组治疗前、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并对比治疗前、末次随访时拉赫曼(Lachman)、前抽屉试验(ADT)及轴移试验(PST)结果,另比较KT-2000测量仪下胫骨前移度。结果2组末次随访时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末次随访时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Lachman试验、ADT试验、PST试验结果等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时的Lachman试验、ADT试验、PST试验结果等级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KT-2000测量屈膝30°及90°的胫骨前移度均小于治疗前,试验组末次随访时KT-2000测量屈膝30°及90°的胫骨前移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精确测量其股骨骨性解剖参数及评估半月板损伤情况,并以此为指导,采用改良的股骨AM束附着点定位的单束解剖重建方案,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稳定性,且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is a valid proxy for medial knee joint loading. However as it only measures load at one instance of stanc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a measur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the stance phase, may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directly compared the abilities of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and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knee osteoarthritis severities.

Methods

169 participants with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 completed radiograph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 to assess pain and a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Participan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four dichotomous classifications: 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alignment, medial tibiofemoral bone marrow lesions, and pain.

Findings

When using Kellgren–Lawrence grade and alignment classification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urv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than for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covarianc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Kellgren–Lawrence grade and alignment groups while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and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distinguished between bone marrow lesion severities while neither measu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in severity groups.

Interpretations

Findings suggest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is more sensitive a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sease severities and may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medial knee joint loading. Future studies investigating biomechanic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should include knee adduction moment impulse in conjunction with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  相似文献   

20.
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诉就诊的34例患者的68个膝关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 结果 关节腔积液最多见,29例患者58个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积液;滑膜增厚21例42个关节;关节软骨损害11例22个关节;关节游离体2例4个关节;骨质破坏15例30个关节;腘窝囊肿6例6个关节。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在超声表现上有一定的重叠性。 结论 高频超声对膝关节病变,尤其是滑膜病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