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心理康复治疗对其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调查及随访)与观察组(调查、随访基础上加用家庭心理康复治疗).采用SAS与SDS评分了解患者研究前后情绪变化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研究后生活质量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研究前SAS与SDS评分为(74.12±5.31)分、(71.94±4.26)分,与对照组(73.52±4.71)分、(72.74±3.5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为(64.27±4.28)分、(65.84±3.95)分,观察组为(47.25±3.11)分、(52.17±4.01)分,两组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2.43±4.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27±5.18)分(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家庭心理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在开展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分别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对比两次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下降;SF-36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在综合干预护理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数和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SAS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3.5±2.9)分、(42.0±3.7)分,而对照组的SDS和SAS评分为(43.3±3.6)分、(41.8±3.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2.7±4.2)分、(32.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3±4.6)分、(40.3±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F-36评分分别为(80.2±6.3)分、(62.5±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状态得到改善,还能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解东  代维松  闫力  徐旸  宋丽华 《吉林医学》2012,(34):7555-755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1周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测查一般资料、生理指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医学应对问卷(MCM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追踪研究,42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40例常规治疗。结果1.SF-36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逐步回归结果:影响有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和人格特质。2.①SDS分值具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心理干预组:(57.24±8.85)分,(54.71±7.51)分,(54.00±8.10)分;对照组:(57.98±8.11)分,(56.71±7.51)分,(55.00±8.11)分,F=4.501,P<0.05],心理干预组SDS分较无干预组下降明显(P<0.05)。②SAS分值具有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的趋势[心理干预组:(50.10±9.41)分,(48.20±6.82)分,(47.29±7.84)分;对照组:(51.23±10.10)分,(50.10±7.24)分,(48.29±7.38)分,F=1.801,P<0.05],两组SAS分下降程度类似(P>0.05)。3.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四个方面较无心理干预组改善明显。结论1.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回避和屈服)和人格特质。2.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抑郁情绪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进行诊治的12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0 d的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8.93±4.26)分和(49.72±5.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96±5.24)分和(54.12±5.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的总体健康[(77.62±4.70)分vs(75.74±4.53)分]、生理功能[(75.28±4.39)分vs(73.46±4.21)分]、生理职能[(78.34±5.25)分vs(76.16±5.18)分]、社会功能[(79.06±5.38)分vs(77.23±5.24)分]、躯体疼痛[(73.25±5.24)分vs(71.63±4.96)分]、活力[(72.38±4.35)分vs(70.73±4.22)分]、情感职能[(77.34±4.36)分vs(75.91±4.23)分]和精神健康[(75.86±4.52)分vs(74.37±4.41)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焦虑、躯体化、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强迫、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敏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焦虑[(1.51±0.43)分vs(1.75±0.48)分]、抑郁[(1.67±0.28)分vs(1.89±0.42)分]、恐怖[(1.45±0.27)分vs(1.68±0.33)分]和人际关系敏感[(1.67±0.29)分vs(1.86±0.34)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减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性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健康调查评分(SF-36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2组均需连续治疗28 d。观察2组疗效,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WOMAC评分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F-36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8,P<0.001);2组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WOMAC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WOMAC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3.20±0.98)分、(10.96±1.89)分、(96.83±2.9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30±0.99)分、(27.56±7.20)分、(80.03±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患者骨关节活动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给予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心理护理干预后,减少抑郁患病率的发生。方法:对5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护理干预)25例和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25例,均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性量表(SF-36)测试评分。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抑郁发病率下降8.14%(P<0.05);SF-36生活质量问卷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少MHD患者抑郁患病率的发生,从而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组同时予以帕罗西汀20mg,每日1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全部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第8周SDS(41.2±3.7)及SAS(34.6±5.8),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55.2±5.8和57.2±4.3),而对照组治疗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5例,阿普唑仑片)与观察组(46例,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6.73±1.23)分、NIHSS评分(7.51±1.74)分、SAS评分(34.60±4.66)分、SDS评分(35.71±4.16)分分别低于常规组的(10.32±2.96)分、(17.42±3.11)分、(45.74±6.82)分、(46.23±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46),低于常规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焦虑抑郁情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室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治疗的74例MHD患者纳入MHD组,并选择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入组次日对两组受检者进行SF-36量表评分;收集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组患者的SF-36量表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及综合评分分别为(56.19±19.28)分、(55.16±18.78)分、(56.07±2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9±23.36)分、(84.43±24.42)分、(86.17±28.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情况、经济状况、透析时间、白蛋白、糖尿病、透析充分性是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Kt/V及糖尿病均为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年龄、白蛋白、透析充分性及糖尿病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耳鸣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采用常规耳鸣药物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利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价不良情绪。结果综合组SF-36评分类别中8个类别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耳鸣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80例存在产前抑郁、焦虑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产妇则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将两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状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33.12±10.14)分、SAS评分(45.46±11.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评分(31.01±11.44)分和SAS评分(39.12±12.03)分,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具有抑郁症的孕妇来说,尽早的对其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尽快改善孕妇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大大降低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丹芬  白娟  林芳 《吉林医学》2011,(9):1802-180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CHD)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0例老年CHD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老年CHD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病程≤10年组的SF-36总分为(73.54±9.86)分,病程10~20年组的SF-36总分为(53.42±6.17)分,病程≥20年组的SF-36总分为(23.21±3.52)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并发症组的SF-36总分为(81.82±9.18)分,合并1~2种并发症组的SF-36总分为(59.30±7.67)分,并发症数量≥3种组的SF-36总分为(25.68±3.3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老年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对这两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老年C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在本院治疗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均接受服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为护理干预,两组治疗和护理结束后采用抑郁评估量表(SDS)、焦虑评估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另外采用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8.32±6.54)分、(49.65±6.39)分,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9.36±6.21)分、(50.39±6.27)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3.24±5.67)分、(46.35±5.97)分,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31.20±5.13)分、(33.17±5.21)分,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3.11±1.23)分、(5.24±1.38)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3.12±0.57)分、(4.87±1.45)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2.31±0.74)分、(3.78±0.54)分,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4.22±1.34)分、(6.98±2.37)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患者情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上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4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进行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变化;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心理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肌效贴结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FMA-UE、MBI以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83±0.62)分,低于对照组(2.80±0.90)分,FMA-UE评分(29.14±6.80)分、MBI评分(57.14±12.68)分、SF-36评分(66.71±13.23)高于对照组(24.26±6.18)分、(48.00±11.64)分、(58.86±1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以更好地减轻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的疼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t=1.46~8.06,P<0.05),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及SAS、SDS、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15~4.7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63例,透析治疗1年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腹膜透析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7.8±6.4)分和(45.2±7.3)分,血液透析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3.5±8.9)分和(54.6±6.9)分,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以及情感智能得分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面对评分为(20.3±2.0)分,高于血液透析组的(18.5±1.7)分,回避和屈服分别为(15.9±1.5)分和(9.5±1.8)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的(17.4±1.6)分和(11.5±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9%,高于血液透析组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面对疾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就诊确诊稳定期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积极护理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积极干预组随访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的抑郁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积极护理干预后,COPD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9.6±7.9/59.6±8.9),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78.8±4.5/62.1±10.4),P均<0.05。积极干预组患者1年后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55.6±15.2/39.6±7.9),生活质量总评分上升(63.9±14.7/78.8±4.5),P均<0.05。COPD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05,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着抑郁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积极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