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尿中可溶性Fas(sFas)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膀胱癌病人和对照各68例,采用ELISA法测定标本尿中sFas水平,根据性别、年龄、膀胱癌病理分级和分期进行分析.根据ROC曲线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高点为参考,制定尿中sFas的界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诊断效率.结果 尿sFas在膀胱癌病例组为(148.0±64.4)ng/mL,对照组为(58.5±3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sFas随着病理分期、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根据制定的ROC曲线,尿sFaS在本次实验中的界值为91.0 ng/mL,曲线下面积为0.928(P <0.01),灵敏度为85.3%,特异度88.2%(P <0.01).结论 尿液sFas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可定量分析等优点,可能作为诊断膀胱癌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FasL(sFasL)含量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确定血清sFas及sFasL含量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浅表性膀胱癌54例,浸润性膀胱癌24例;G1期20例,G2期39例,G3期19例)术前、术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观察血清sFas和sFasL含量的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术前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分别为(18.53±1.74)、(13.46±1.57)μg·L-1,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7.03±1.54)、(4.38±1.23)μg·L-1及(5.98±1.36)、(3.42±1.03)μg·L-1](均P<0.05)。膀胱癌组术后血清sFas和sFas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P<0.05);膀胱癌G3期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G1、G2期患者(均P<0.05)。结论 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 Fas)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6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s Fas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根据3年内复发情况,将实验组膀胱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血清s Fas水平。结果:实验组复发18例,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13例。实验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5±0.13)ng·ml-1,对照组为(0.07±0.01)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6±0.08)ng·ml-1,无复发组为(0.09±0.04)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为MIBC者血清s Fas水平为(0.15±0.07)ng·ml-1,未进展为MIBC者为(0.14±0.03)ng·ml-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各因素后得出,膀胱灌注及血清s Fas值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膀胱癌肿瘤直径、G3分级及膀胱灌注是预测膀胱癌进展为MIBC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s Fas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标志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s Fas水平可反映膀胱癌患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34例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在麻醉医师建议或病人自愿选择的情况下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pinal anesthesia,SA)或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统计两种麻醉方式的人数,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比例危险度回归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s简称COX回归模型)分析麻醉方式与NMIBC的复发关系。结果 38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选择SA患者252列,复发人数为96例(38.10%),选择GA患者136例,复发人数为80例(58.82%),GA组复发率高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后,得出SA较GA的肿瘤复发率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比在Cox回归模型中为0.634(P<0.001),在倾向评分匹配的Cox回归模型中为0.649(P<0.001),在调整后的逆概率处理加权法分析中,风险比为0.627(P<0.001)。结论采用GA进行TURBT手术的NMIBC患者术后更容易复发,条件允许下尽量采用S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ORTC评分系统在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4例,进行EORTC评分,并进行随访,将实际1年复发率和进展率与EORTC预测值进行比较。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所获数据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根据EORTC评分表,随访的实际复发率与EORTC预测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尸〉0.05)。随访的实际进展率与EORTC预测进展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o.05)。结论EORTC评分系准确的预测NMIBC的预后与实际预后基本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Fas受体(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并比较32例脓毒症患者及2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血浆中sFas、sFas-L、sFas/sFas-L比值和MMP-7的水平差异。根据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sFas、sFas-L和MMP-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Fas和sFas-L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呈正相关。MMP-7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血浆中的sFas-L水平明显升高,而sFas/sFas-L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中sFas、sFas-L及MMP-7水平密切相关,这些指标有望成为判断脓毒症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CD)表达情况对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4例膀胱癌标本中E-CD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E-CD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均有密切关系(χ2=6.65,P<0.05;χ2=7.15,P<0.01)。E-CD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近期复发及不良预后有关(χ2=4.88,P<0.05;Log-Ranktest:χ2=4.6,P<0.05)。结论 E-CD的表达情况是反映膀胱癌恶性程度,判断膀胱癌复发及预后情况的指标膀胱癌上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表达的意义@郝毅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CDC20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使用Oncomine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CDC20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CDC20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人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CDC20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人年龄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CDC20有关蛋白网络图,分析蛋白富集的生理过程。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DC20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C20高表达的膀胱癌病人生存时间低于CDC20低表达的膀胱癌病人(P<0.05)。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与CDC20相关的蛋白有FBXO5、CCNB1、AURKA等,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生理过程。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显示,CDC20的表达与病人年龄、人种均有相关关系(P<0.05和P<0.01),与TNM分期及病理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
何丹  石艳宏  王峥  张晓炜  王冠杰 《疑难病杂志》2023,(10):1027-1031+1038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组织中核糖核酸结合蛋白15(RBM15)、泛素特异性肽酶24(USP24)蛋白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诊治NMIB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RBM15、USP24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MIBC患者RBM15、USP24蛋白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膀胱癌组织中RBM15与USP2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RBM15、USP24蛋白表达对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模型分析NMIB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RBM15、USP2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67%(60/90)、74.44%(67/90),高于癌旁组织6.67%(6/90)、11.11%(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61、73.739,P均<0.001)。NMIBC癌组织中RBM15与USP24表达呈正相关(r=0.716,P<0.001...  相似文献   

10.
徐敏  王彦舟  张华 《陕西医学杂志》2023,(11):1558-1562+1566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联合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118例为结肠癌组,选择体检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IRI、CONUT评分。分析SIRI、CONUT评分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SIRI、CONUT评分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RI和CONUT评分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肠癌组SIRI、CONUT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分化、TNMⅢ-Ⅳ期、有神经侵犯的结肠癌患者SIRI、CONUT评分高于中高分化、TNMⅠ-Ⅱ期、无神经侵犯的结肠癌患者(均P<0.05)。高SIRI、高CONUT评分结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率低于低SIRI、低CONUT评分结直癌患者(均P<0.05)。TNMⅢ-Ⅳ期、高SIRI、高CONUT评分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SIRI联合CONUT评分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独预测(均P<...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currence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NMIBC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 single center. Gender, age,BMI ,hypert-ension,diabetes,tumor size, tumor number, tumor grade, tumor stage, immediately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and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were predicted to be the risk factors.Surviv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employing Kaplan-Meier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Results: Finally 214 patients with NMIBC were studied, with mean age of 68.5 years at presentation, and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4∶1. Based on 8-48 months of following up, 63(29.3%) of 214 cases had recurrence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number, size, grade and stage of tumor and immediate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currence of NMIBC (all P<0.05). Number, size, grade and stage of tumor and immediate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NMIBC. Conclusion: number, size, grade and stage of tumor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NMIBC. Immediate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is protective for recurrence of NMIB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因高血压服用ACEIs/ARBs者为用药组,术前未用ACEIs/ARBs者为对照组,再按高血压因素分层。总结两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纳入的患者均为非肌层浸润后膀胱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均完成膀胱维持灌注化疗,其中306例术后完成了即刻膀胱灌注化疗,82例患者术后未行即刻膀胱灌注化疗。161例患者确诊高血压,其中,107例术前服用ACEIs/ARBs(用药组),54例未服用ACEIs/ARBs。对照组281例,包括54例高血压患者,227例非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状态、肿瘤分期分级、肿瘤数量、肿瘤直径以及是否行膀胱即刻灌注化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血压、用药(ACEIs/ARBs)因素分层后上述指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0月,用药组中36例复发,对照组中129例复发,两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48.43±23.50)月、(41.15±23.6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36%、5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未服用ACEIs/ARBs[标准偏回归系数(β)=0.174]是影响NMIB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排在肿瘤直径≥ 3 cm(β=0.193)、吸烟(β=0.191)、G3期肿瘤(β=0.181)之后,且权重排位不受血压影响。 结论 服用ACEIs/ARBs可改善NMIBC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 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8,OR=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0.011,OR=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的最佳方案,并探讨影响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评估现有NMIBC预后预测模型在我院NMIBC人群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  自2016年起,将在本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确诊为中高危NMIBC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卡介苗(BCG)19次、15次组及表柔比星(EPI,治疗18次)组,入组人数比例为2∶2∶1,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记录灌注前、中、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无复发生存为终点指标,绘制生存曲线,评估比较上述3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对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各项因素与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西班牙泌尿肿瘤研究组(CUETO)预后预测模型及欧洲肿瘤研究及治疗组织(EORTC)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的预测准确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3例NMIBC患者(BCG19组35例,BCG15组37例,EPI组21例),中位随访时间33.46个月。其中22例患者肿瘤复发,8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生存曲线示,BCG组无复发生存优于EPI组(P=0.002),而BCG19和BCG15两组间的无复发生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BCG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PI组患者(84.7% vs. 61.9%,P=0.022),但均未出现3~5级并发症。CUETO模型及EORTC模型的c-index高于单纯根据肿瘤T分期、核分级或EAU风险分层预测,且在BCG组中的c-index较在整体患者中更高。  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BCG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癌复发率较EPI膀胱灌注治疗低。CUETO模型及EORTC模型更适合对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而非对整体患者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 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 216名膀胱癌患者。将纳入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40 g/L)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0 g/L)。应 用Kaplan-Meier 模型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体生存率(OS)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216 例 NMIBC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共82(39%)例,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共127(61%)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 组的5年OS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17)。进一步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 平仍可成为NMIBC电切患者5年OS(HR:3.102,95% CI:1.200~8.020,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 平的NMIBC电切患者拥有更差的5年OS。对于NMIBC电切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一项廉价易得且简单有效的生 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检查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乳腺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MRI检查DWI序列扫描,获得ADC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49例患者复发(复发组),189例患者未复发(非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40岁、低ADC、有淋巴结转移、T3分期、ER阴性、Ki-67>30%的比例及均高于非复发组,术后放化疗比例低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ADC值(95%CI: 1.0622.641,P=0.025)、T3期(95%CI: 1.1533.267,P=0.010)是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化疗是保护因素(95%CI: 0.3240.83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预测乳腺癌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03(95%CI: 0.7370.869,P<0.001),敏感度为81.63%,特异性为62.96%。结论 术前ADC值降低是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高效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厚朴通闭汤口服,总疗程均为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癌复发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尿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经过1年的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8.37%,9/49)低于对照组(36.96%,17/46),整体中医证候改善率(79.59%,39/49)高于对照组(41.30%,19/4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中情绪功能、疲倦、疼痛、总健康状况及尿路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其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患者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6.73%,18/49)低于对照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厚朴通闭汤口服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学治疗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改善由肿瘤带来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化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病毒疗法对慢性乙肝合并肝癌手术后复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给予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44例未给予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发后6个月的相关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及各亚组的1、2及3年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6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1.2个月和14.8个月,观察组的1、2及3年总生存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TACE亚组中,观察组的2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化以及复发时已有肝硬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对于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而言,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其HBV-DNA水平,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及辅助化学治疗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将其分为中药暴露、无中药暴露两个队列。中药暴露组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辨证加减。观察性别、年龄、首次就诊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卡氏功能状态(Karnor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复发或转移、中药暴露等因素对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对62例患者随访2年,与无中药暴露组比较,中药暴露组患者体质量和BMI显著升高(P<0.05),复发或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暴露、基线KPS评分、复发或转移、基线BMI是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为口服中药的优势人群,“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可增加或稳定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体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