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分子和CD28/CTLA-4mRNA的表达。方法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9例(活跃期30例、缓解期19例)及对照组2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分佛波醇乙酯(PMA)(10ng/ml)及伊屋诺霉素(500ng/ml)刺激组和不加刺激剂组两组培养。将PBMCs分别培养24、48、72及96小时。应用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前后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28mRNA和CTLA-4mRNA的表达。结果刺激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78±0.51)%vs(1.34±0.76)%,P<0.05]。刺激后72小时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前后PBMCs中CD28mRNA及CTLA-4mRNA表达情况与刺激前后CD3+T细胞上CD28及CTLA-4分子变化情况相似。刺激前SLE患者CD3+T细胞上CTLA-4分子表达量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SLE患者T细胞CTLA-4分子存在表达及上调机制障碍,提示CD28分子及CTLA-4分子存在功能失衡,这种失衡可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CTLA4)的表达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对CD28和CD152(CTLA4)的表达。结果尿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增加,共刺激分子CD28和CD152(CTLA4)在CD4+和CD8+T细胞上表达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尿毒症患者CD4+T细胞表达的CD28明显高于CD8+T细胞,两组间T细胞亚群上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率差值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CD152分子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较CD8+T细胞上明显减少(P=0.027)。结论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共刺激分子对CD28、CD152(CTLA4)在CD4+和CD8+T细胞上表达均增加,提示可能存在T细胞活化或抑制信号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AIHA同时或相继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次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AIHA/Evans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0比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发作时CD8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在AIHA/Evans综合征发作患者中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CD86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AIHA/Evans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方面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肝移植患者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CD28、CD152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表达的影响,探讨FK506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健康对照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组及使用FK506治疗的肝移植患者组T细胞亚群及各亚群细胞表面CD28、CD152和ICOS的表达。结果CD3 T细胞总数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4 T细胞数明显下降,CD8 T细胞数明显增加;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CD28和ICOS的表达均显著降低,而CD152分子则均显著升高。结论FK506对治疗组患者T细胞亚群平衡紊乱的迅速纠正有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正性共刺激分子并同时促进负性共刺激分子表达,FK506可在T细胞免疫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阻断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发挥了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共刺激信号分子表达,探讨人类SLE和RA中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CD28、CD152、诱导性共刺激因子(ICOS)、CD154、CD30和CD95分子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和RA患者组分别为CD3 CD8 T细胞和CD3 CD4 T细胞增加(P<0.05);SLE患者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CD28和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ICOS分子表达减少(P均<0.05),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均下降;RA患者2类T细胞亚群上CD28分子表达均降低,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P均<0.05),ICOS分子表达率无明显变化,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分别增加或减少;SLE和RA患者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CD95分子表达率均明显增加。结论SLE和RA有不同的外周T细胞亚群平衡失控;T细胞的异常活化受复杂的细胞共刺激信号网络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D40抗体或配体不同形式刺激对RPMI8226细胞增殖及表面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RPMI8226细胞CD40基因突变在其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方法和DNA序列测定检测RPMI8226细胞CD40基因突变体,分析RPMI8226细胞经CD40抗体或配体四种不同方式(CD40单抗、CD40单抗包板、rhsCD40L和CD40L转基因细胞)刺激后,其体外生长曲线、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RPMI8226细胞表面CD40信号转导体的形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RPMI8226细胞表达CD40突变体(TCA→TTA,Ser→Leu),但是该点突变并未影响hmuCD40的抗原表位.三种激发CD40活化的分子(CD40单抗、rhsCD40L和CD40L转基因细胞)并不影响RPMI8226细胞的体外增殖,但是CD40单抗包板能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2.5±0.6)×105 vs (7.8±1.2)×105,P<0.05],并产生明显的G1期阻滞[(58.0±3.6)% vs (42.0±2.3)%,P<0.05].RPMI8226细胞上黏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在CD40被激活后能形成CD40信号传导的复合体.结论 RPMI8226细胞高表达一种CD40基因突变体,该突变体能在被激活后形成相应的信号传导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及B7分子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以及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CD152、CD3、CD4、CD8及B7分子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3^+CD28^+、B7-1(CD80)、B7~2(CD86)的表达水平及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CD3^+、CD152^+和CD8^+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低表达CD28和B7分子,高表达CTLA-4分子,导致了胃癌患者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异常,影响了T细胞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抑制,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8.
齐静姣  张平  熊小华 《临床荟萃》2007,22(3):174-17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与其发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CD152和CD154的表达。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为(41.86±7.67)%vs(32.20±6.51)%,CD8 T细胞减少,分别为(23.82±6.88)%vs(28.16±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协同刺激分子CD28在RA患者较对照组CD4 和CD8 T细胞亚群上分子的表达均减少分别为(9.81±1.36)%vs(42.13±0.59)%和(7.27±3.24)%vs(18.56±2.17)%,而CD152分子的表达均增加,分别为(0.46±1.21)%vs(0.13±0.42)%和(18.78±0.14)%vs(0.42±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54分子在RA患者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上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也均增加,分别为(3.64±2.61%)vs(2.37±1.05)%和(4.23±1.24)%vs(2.1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与T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CD4+表达高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而Graves浸润性突眼患者外周血CD28+表达低于单纯性突眼患者(P<0.05)②病程>2年患者CD4+表达高于病程≤2年的Graves眼征患者(P<0.05),病程>2年患者CD28+表达低于病程≤2年的患者(P<0.05)③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外周血CD4与CD28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Graves病合并眼征患者CD4+表达升高伴随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降低,共刺激分子CD28+在CD4+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起重要作用,CD4+、CD28+表达与Graves病眼征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CD200/CD200R1信号通路分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P患者组(n=19)和健康对照组(n=19)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ITP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及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ITP患者中CD200/CD200R1与细胞因子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监测有效治疗后ITP患者CD200/CD200R1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ITP组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下降,且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ITP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上调,其中TNF-α和IL-17的表达和与CD200及CD200R1的表达量间均呈负相关。经地塞米松治疗有效的ITP患者PBMC中,CD200及CD200R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CD200/CD200R1在ITP患者中表达降低,减少了对炎性因子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因此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从而参与了ITP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CD45RA/CD45RO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CD45RA和CD45RO是白细胞共同抗原的两种异型。CD45RA+和CIM5RO+T淋巴细胞在表型、功能等各方面均不同,了解其亚群的变化可能有助于了解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40-CD40配体(CD154)相互作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异常及肾脏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2名,透析前采静脉血,正常对照10名,非空腹采静脉血;sCD40的测定采用ELISA法,CD4+T细胞上CD154的测定采用双色流式细胞仪。结果 sCD40在正常对照血浆中水平为(30.28±11.09)pg/ml,而血液透析患者为(781.22±203.0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外周血CD4+T细胞上CD154在正常对照的水平为(29.24±3.99)%,而血液透析患者为(41.41±5.54)%,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说明在血液透析患者,其CD40-CD154相互作用处于过度活跃状态。结论 CD40-CD154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功能及加速肾脏损伤参与了尿毒症的发生发展,阻断CD40-CD154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6分子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人CD4+T淋巴细胞,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刺激对CD4+T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与CD3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ConA、CD3/CD28、CD3/CD46和CD3/CD28/CD46共刺激后.CD4+T细胞均出现显著增殖反应(P<0.05).而且CD3/CD28/CD46共刺激组的增殖活性较CD3/CD28或CD3/CD46共刺激组显著增高(P<0.05).ED3/CD28共刺激后,IL-2和IFN-γ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C03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IL-10和TGF-β水平较阴性对照组、ConA组、CD3组和CD3/CD28共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体调节蛋白CD46可以诱导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产生IL-10和TGF-β,有可能抑制同种移植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及CD4^+ CD25^+T细胞(Tn细胞)的数量,探讨其在RA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T细胞及TR细胞的数量。结果 49例急性期RA患者的CD4/CD8比值和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28例RA患者治疗后的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4/CD8比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治疗后症状改善患者,TR细胞数量明显上升,RA的发病和发展与该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 T辅助淋巴细胞CD45RO和CD45RA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8例活动期SLE患者CD4^ T辅助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率,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SLE患者CD4^ T辅助淋巴细胞CD45RO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59.30%vs.59.74%),CD45RA下降(21.40%vs.31.64%),CD45RD、CD45RA双阳性T辅助淋巴细胞显著增高(18.57%vs.7.92%)。结论:SLE患者体内CD45RA^ T辅助淋巴细胞被激活,向CD45RO^ 细胞转化。CD45RA^ T辅助细胞的减少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去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PNH患者淋巴细胞CD59和CD45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上糖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CD59)的表达和功能转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多色分析法,配合多种细胞特异性抗体,对PNH患者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上CD59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细胞刺激实验对CD59表达阴性和部分阳性的异常淋巴细胞(即病态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5异构表型的功能转化进行研究.结果14例PNH患者病态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较病态的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低;所有PNH患者均可检测到病态B淋巴细胞的存在,B淋巴细胞病态比例高于NK细胞和T细胞;在T细胞亚群中,抑制性T细胞病态比例高于辅助性T细胞(P<0.001);病态T细胞上HLA-DR和CD45RO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T细胞(CD59表达完全阳性的细胞)(P<0.01),而其CD45R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T细胞(P<0.01);病态T细胞经植物血凝素刺激后培养7 d,其CD45RA的表达率明显下降(中位数从82.7%降至26.6%),而CD45RO表达率明显升高(中位数由19.6%升至64.3%).结论PNH患者各种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均存在病态细胞,B淋巴细胞上CD59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诊断PNH的指标,病态的T淋巴细胞以无活性的初始细胞(CD45RA+HLA-DR-)为主,受到抗原刺激后,可获得有活性的记忆细胞表型(CD45RA+HLA-DR+).  相似文献   

20.
CD55、CD59在健康者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55和CD59在健康者的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膜上CD55和CD59表达的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CD55在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的表达率(99.50±1.987,98.63±1.629)及平均荧光强度(11.14±2.927,13.37±4.127)均高于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上的表达(P0.01);CD59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上均高表达(大于98.21±1.857)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其他组(P0.01),CD59在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荧光强度(8.65±1.655,8.595±2.091)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表达时应选取中性粒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作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