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行EVD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脑室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合并感染、致病菌、导管引流时间、留取脑脊液标本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48例,颅脑肿瘤患者7例,其他疾病3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25例。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456个导管日的资料,感染率为8.6%,10.9/1 000导管日,导管引流时间(≥11 d,Wals=4.8、RR=17.3、95%CI:1.4~218.3、P=0.028)、留取脑脊液标本频率(≤2 d,Wals=5.3、RR=15.3、95%CI:1.5~243.7,P=0.022)以及合并肺部感染(RR=7.8、95%CI:0.8~74.8,P=0.04)均为EVD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导管引流时间长、留取脑脊液标本频率高以及合并肺部感染可能增加EVD相关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照颅内压探头类型分为脑室组25例和脑实质组(对照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脑室组患者伤后两周死亡率为28%,脑实质组为2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伤后3个月脑室组患者GOS评分为3.8±0.7,高于脑实质组患者GOS 3.0±0.6(P0.001);伤后6个月脑室组患者GOS评分为4.2±0.6,高于脑实质组患者GOS 3.4±0.5(P0.001)。脑室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0%,脑实质组为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可以显著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不增加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脊液引流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在本院进行脑脊液引流手术的6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60例接受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GCS评分、穿刺部位、手术方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等相关情况,筛选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天和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TNF-α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和脑脊液取样次数是脑脊液引流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和脑脊液取样次数是脑脊液引流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术后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非手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GCS评分、脑脊液取样次数均是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应结合具体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感染组(n=40)和非感染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及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类型(OR=1.41,95%CI:1.09~1.84)、留置部位(OR=1.42,95%CI:1.13~1.78)、留置时间(OR=1.42,95%CI:1.04~1.94)、静脉营养(OR=1.39,95%CI:1.03~1.87)、置管次数(OR=1.44,95%CI:1.14~1.81)、营养不良(OR=1.42,95%CI:1.15~1.76)及糖尿病(OR=1.42,95%CI:1.15~1.74)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度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SAP)发病28 d内继发胰腺/胰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收治并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以发病28 d内继发胰腺/胰周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的特点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43例MSAP-SAP患者,感染组81例(33.3%),非感染组162例(66.7%)。81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83株,革兰阳性菌20株(24.10%),革兰阴性菌62株(74.70%),真菌1株(1.20%)。两组对比分析发现,感染组中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使用率和经皮穿刺引流(PCD)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6.05 vs 7.45%,P=0.038和64.20% vs 39.20%,P<0.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仅PCD是胰腺/胰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21,P<0.001)。在PCD患者中,继发感染组中小网膜囊与肝肾间隙/脾肾间隙穿刺、猪尾管使用和生理盐水/甲硝唑冲管的比例高(P≤0.001),而盆腔穿刺比例低(P<0.001),导管留置时间则较长(P<0.001)。对上述与PCD相关性感染呈正相关的多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肾间隙/脾肾间隙穿刺和使用猪尾管与感染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64和P=0.215),而小网膜囊穿刺、生理盐水/甲硝唑冲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与PCD相关性感染密切相关(P=0.010,P=0.015和P=0.004)。结论 PCD是MSAP-SAP发病28 d内继发胰腺/胰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感染的高发主要与小网膜囊穿刺、生理盐水/甲硝唑冲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8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检验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50岁、接受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4小时、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GCS评分低于非感染组,探头留置时间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后颅窝手术、GCS评分、探头留置时间是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早期颅内感染具有较多危险因素,年龄增加、后颅窝手术、低GCS评分和探头留置时间长均会增加颅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2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对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2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脑感染8例,感染率为3.6%;感染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与颈项强直,临床体征为脑膜刺激征,影像学主要特点为脑室均匀性扩大;实验室指标检查方面,脑脊液呈浑浊改变,脑脊液多表现白细胞水平、糖蛋白水平升高,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因素分析,手术时间长、多种合并症、GCS评分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置管、开放性损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7.5%,病死率为1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多具有明显临床特点,且具有多项复杂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置管的颅脑手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置管的颅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资料,探讨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治愈,1例未愈死亡。结论脑室外引流置管、V—P分流置管、引流管置管时间长、违反无菌操作、置管中出现脑脊液漏、未重视引流管的护理等,是置管的颅脑手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至2020-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5例IPN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有无MDRB感染,分为MDRB感染组(107例)和非MDRB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转归。结果 MDRB感染组病人入院时CT严重指数(CTSI)评分[8(6~10) vs. 6(4~8),P=0.00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1.7±1.4)μg/L vs. (0.8±0.7)μg/L,P=0.001]高于非MDRB感染组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MDRB感染组病人更需要营养支持(80.4% vs. 50.9%,P=0.001)、微创手术干预(88.8% vs. 64.8%,P=0.001)等治疗措施。在临床转归方面,MDRB感染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3.4% vs. 12.1%,P=0.029)和新发器官衰竭(11.2% vs. 0.9%,P=0.002),导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30.1±28.7)d vs. (17.9±13.7)d,P=0.001)]和总住院时间[(50.0±31.1)d vs. (29.0±21.5)d,P=0.001]延长。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胰腺外感染(OR=4.116,95%CI 1.381-12.271,P=0.011)、入院时PCT水平(OR=2.728,95%CI 1.502-4.954,P=0.001)、胰腺坏死程度(OR=2.728,95%CI 1.502-4.954,P=0.001)是影响IPN病人出现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IPN病人是否出现胰腺外感染、胰腺坏死严重程度、入院时PCT水平可评估其发生MDRB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生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358例于本院ICU中心行动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入组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10.34%,其中年龄(OR = 5.214、P = 0.000)、穿刺次数(OR = 3.823、P = 0.000)、置管时间(OR = 2.189、P = 0.002)、留置部位(OR = 2.227,P = 0.006)和糖尿病(OR = 3.323、P = 0.000)均为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7例发生血流感染的病例,分离出38株病原菌,其中G-菌19株(50%),G+菌15株(39.47%),真菌4株(10.53%)。 结论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和留置部位和糖尿病均为引发ICU导管先惯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应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钻孔引流术后血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8例和正常组8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血肿影像学特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区别,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血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名患者,男性8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7±13.1岁。复发组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66.7%vs 34.1%,P=0.013),复发组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比例也高于正常组(50.0%vs 12.9%,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混杂密度血肿(OR=8.31,P=0.045)以及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OR=5.42,P=0.005)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T显示混杂密度的血肿以及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8例重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1063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8例重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65例,发生率为5.76%(65/1128)。65例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04%(34/79);其次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25.32%(20/79)和24.05%(19/79)。两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及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0.443,95%CI:0.228~0.860)、侵入性操作(OR=1.613,95%CI:1.163~2.104)、留置导尿管时间(OR=2.719,95%CI:2.314~4.106)、24 h尿量(OR=4.362,95%CI:1.974~10.915)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等。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带cuff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透析导管血流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使用带cuff透析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CRBSI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空腹血糖、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白蛋白(albumin, Alb)、红细胞计数(erythrocyte count, R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等临床指标,并将筛查出的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26例,发生率为2.4/千导管日;检出病原菌2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占34.48%),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占13.79%);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b与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发生CRBSI有关(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发生CRBSI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OR=2.731)、导管留置时间90 d(OR=5.627)、空腹血糖≥12 mmol/L(OR=7.035)、糖化血红蛋白≥10%(OR=6.571)、Hb80 g/L(OR=3.469)、Alb35 g/L(OR=5.049)。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带cuff透析导管患者CR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导管留置时间长、血糖浓度高及Hb、Alb水平低,提示应对高危人群开展积极的防控工作,以降低带cuff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脑疝、急诊手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14.9%)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6.421,95%CI=2.312~22.517,P=0.001)和GCS评分(OR=0.422,95%CI=0.233~0.851,P=0.002)是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伤情和并发脑疝是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水平在早期诊断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意义。方法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20)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20)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脑脊液和血液乳酸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PCT、乳酸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PCT和乳酸水平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血清PCT和乳酸水平高。结论脑脊液PCT、乳酸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PCT较乳酸敏感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32例作为观察组,未感染的13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结果开放性损伤、手术部位、次数、时间、术后蛋白量、脑脊液漏形成及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治愈20例(62.50%),好转9例(28.13%),死亡3例(9.37%)。结论针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53-155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共322例合并糖尿病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22例患者中1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BMI、手术时间、尿蛋白阳性和术前依赖胰岛素等4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1.867,P=0.032)、尿蛋白阳性(OR=2.978,P=0.001)和手术时间(OR=1.366,P=0.028)。[结论]体重指数、尿蛋白阳性和手术时间是糖尿病患者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行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置管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经皮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52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依据导管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出现导管细菌定植或导管出口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组,对CRI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52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8例(7.1%)、导管出口感染10例(4%)、导管细菌定植21例(8.3%)。在单因素分析中,三组患者在慢性肾脏病5期及急性肾损伤比例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CRI发生率高于女性;三组患者在病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其他部位感染,在置管前或带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CRI发生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71,95%CI 1.218~6.033,P0.05)和病程中没有使用抗生素(OR=2.22,95%CI 1.086~4.540,P0.05)是CR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导管集束化管理,可减少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9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中29例合并肺部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有:高龄(> 60岁)、呼吸机应用、休克、气管切开、基础疾病、肺部原有疾病、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和激素应用以及GCS评分等(P均< 0.05)。而与患者性别和手术史无关(P均> 0.05)。年龄(OR = 6.852)、GCS评分(OR = 7.483)、基础疾病(OR = 8.852)、气管切开(OR = 5.597)、抗菌药物(OR = 8.849)和激素的应用(OR = 8.674)以及休克(OR = 5.832)是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 结论充分做好入院相关准备且进行积极预防,可降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体会,为制定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手术治疗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有关。本组经治疗后感染控制总有效率痊愈90.00%(27/30),治疗期间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病情危重,手术次数多、手术时间较长等危险因素较多的颅脑手术患者,应合理控制基础病变,提高机体免疫力。发生感染后积极完善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及时干预,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几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