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抗生素与肝素封管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搜集比较抗生素封管和肝素封管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31篇英文文献,9篇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生素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30~0.38),I~2=39%,P0.01]。亚组分析显示,抗生素组置管出口感染率低于肝素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67~1.02),I~2=0%,P=0.07];抗生素组患者365日无导管感染存活率高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43,95%CI(3.53~8.35),I~2=0%,P0.01];抗生素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04,95%CI(0.27~1.82),I~2=100%,P0.01];抗生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46~0.90),I~2=32%,P0.05];抗生素组导管感染死亡率低于肝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38~0.74),I~2=42%,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封管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优于纯肝素封管,但尚需对使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银粒子与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穿刺时静脉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导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9例留置银粒子导管患者(银粒子组)及85例留置普通导管患者(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CRI发生率.结果 银粒子组置管时间为(22.01±2.53)d,CRI发生率4.08%;普通组分别为(7.99±1.84)d和7.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粒子导管可有效延长带管时间,且不增加CRI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和比较抗生素涂层与普通中心静脉置管对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DV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6月行颈内静脉、腋-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 359例,年龄26~82岁,ASAⅠ~Ⅲ级。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匹配分为两组,即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组(A组)和普通中心静脉置管组(B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SA分级、术前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手术部位、是否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是否接受抗凝治疗等。分析术后CADVT的风险和血栓程度,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938例患者匹配成功,共323例患者(34.4%)经床旁超声诊断为CADVT,其中A组172例(36.7%),B组151例(32.2%),两组CADVT发生率和血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危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5分)(OR 1.34,95%CI 1.01~1.78)、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OR 1.69,95%CI 1.04~2.74)和未接受抗凝治疗(OR 1.39,95%CI 1.01~1.92)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导管CADVT的风险高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A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9%vs 4.1%,P0.05);其余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涂层中心静脉置管不增加CA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糖脂供能比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根据其糖脂供能比分为A组(糖脂供能比4∶6)、B组(糖脂供能比5∶5)、C组(糖脂供能比6∶4)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三组患者CRI发生率、CRI病原菌谱。结果 200例肠外营养患者中发生CRI 17例(8.50%);三组CR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感染率最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共培养出菌株31株,其中G+菌14株、G-菌12株、真菌5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结论肠外营养患者CRI发生与肠外营养液糖脂供能比密切相关,过高的葡萄糖供能会增加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风险。在提供足够热量的前提下,应考虑由脂肪乳提供相对较多的能量,降低肠外营养支持患者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其分为感染组(n=40)和非感染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及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类型(OR=1.41,95%CI:1.09~1.84)、留置部位(OR=1.42,95%CI:1.13~1.78)、留置时间(OR=1.42,95%CI:1.04~1.94)、静脉营养(OR=1.39,95%CI:1.03~1.87)、置管次数(OR=1.44,95%CI:1.14~1.81)、营养不良(OR=1.42,95%CI:1.15~1.76)及糖尿病(OR=1.42,95%CI:1.15~1.74)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类型、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置管次数、营养不良及是否合并糖尿病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深静脉置管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己定全身擦浴对ICU行中心动脉/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41例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组,2015年2~7月118例为对照组,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123例为干预组,两组均实施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温水全身擦浴,干预组采用氯己定全身擦浴,观察两组预防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结果两组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及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行中心动脉/静脉置管患者行氯己定全身擦浴,可减少导管尖端细菌定植,降低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软件,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深层感染的疗效。方法通过MEDLINE、PUBMED、EMBASE、WOS检索2000~2015年相关文献,采用Jadad评分评估所涉及研究的质量,取得胫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后使用抗生素患肢深层感染发生的RR、95%可信期间,统计分析所有研究的胫骨开放骨折预防使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发生风险。结果 16项研究共计12 506例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开放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深层感染总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71,95%CI(0.059,0.085),P=0.000];静脉使用抗生素后感染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29,95%CI(0.100,0.167),P=0.000];患处局部使用抗生素感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017,95%CI(0.005,0.055),P=0.378];植入物表面使用抗生素感染发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39,95%CI(0.029,0.051),P=0.000]。结论胫骨开放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预防使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患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带涤纶套隧道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涤纶套隧道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资料,探讨感染发生时间及细菌种类,导管感染发生率,抗生素治疗效果等,为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85例次),进行抗生素肝素盐水封管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有出口感染及隧道感染的还进行局部换药。结果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83例次,其中81例次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次为皮肤出口及隧道感染;股静脉导管相关感染2例,均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天数的中位数为368导管日,四分位间距为975导管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32.94%。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在1年内为6.5例次/1000导管日,总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29例次/1000导管日。2例患者因基础疾病死亡,其余均临床治愈。结论带涤纶套隧道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敏感抗生素导管封管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2-3周,无效者可拔管。检出细菌种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较其他菌种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在1年内最高,带涤纶套隧道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纯肝素盐水封管与肝素联合抗生素封管对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失功能、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置入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45 mg/ml肝素钠+10 mg/ml头孢呋辛钠封管,对照组单纯给予45 mg/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使用寿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曲线;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导管使用时间的危险因素。 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17%与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2)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前三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0.0%)、链球菌(30.0%)、肠球菌属(20.0%);(3)血红蛋白水平和感染是影响导管使用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4)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以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6%(5/46)与为30.43%(1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3,P=0.02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导管中位使用时间分别为58(13~72)周和52(9~70)周,实验组的导管失功能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395,95%CI 0.172~0.965, P=0.048)。 结论应用抗生素与肝素钠联合封管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银粒子与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穿刺时静脉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留置银粒子导管患者(银粒子组)及85例留置普通导管患者(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CRI发生率。结果银粒子组置管时间为(22.01±2.53)d,CRI发生率4.08%;普通组分别为(7.99±1.84)d和7.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粒子导管可有效延长带管时间,且不增加CRI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透明薄膜敷料与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效果,为合理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外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70例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观察组(240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对照组采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皮肤病原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以及皮肤病原菌定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感染发生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可以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方法选择2013-08—2015-09间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腹腔穿刺及细菌培养,按有无感染标准将其分为观察组(感染,n=19例)与对照组(未感染,n=39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胆源性或非胆源性致病因素、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胃肠道障碍水平、血淀粉酶水平、血清清蛋白水平、血糖,CT表现、有无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等因素。结果 2组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禁食时间、胃肠道功能障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EⅡ、血淀粉酶水平、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胆源性因素、CT表现有无坏死、渗出及是否机械通气等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9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3株,依次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时间、禁食时间、胃肠道功能障碍时间、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给予个体化针对性治疗,适当应用抗菌药物,及时预防胰腺感染,可提高治疗有效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方法 .方法 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穿刺点局部,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穿刺点局部.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疗效显著,且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8例重症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1063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8例重症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65例,发生率为5.76%(65/1128)。65例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04%(34/79);其次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25.32%(20/79)和24.05%(19/79)。两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及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0.443,95%CI:0.228~0.860)、侵入性操作(OR=1.613,95%CI:1.163~2.104)、留置导尿管时间(OR=2.719,95%CI:2.314~4.106)、24 h尿量(OR=4.362,95%CI:1.974~10.915)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等。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胆囊切除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3.08%)发生感染,其中切口感染1例、肝下感染1例,对照组有4例(6.15%)发生感染,其中切口感染2例、肝下感染2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结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预防或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及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LC患者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术前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对照组(92例)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结果:5例中转开腹(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不再纳入研究的范围,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两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3.33%),分别为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观察组发生感染2例(2.22%),均为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全身感染1例(1.11%),观察组无全身感染发生。两组SSI与全身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CC的LC手术中,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体质、胆囊坏疽破裂或取出困难、术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将4 9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 :颈内静脉组 31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 ;股静脉组19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 (387± 10 1)d ,而股静脉组为 (2 10± 88)d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 (P <0 .0 5 ) ;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 ,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敷贴对儿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局部皮肤细菌定植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利于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敷贴.方法 将61例留置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随机分为透明敷贴组(22例)、含碘敷贴组(20例)和高通透敷贴组(19例),分别采用透明敷贴、含碘敷贴和高通透敷贴覆盖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在观察期(7 d)内使用同一种敷贴用于中心静脉维护.结果 含碘敷贴组穿刺点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和高通透敷贴组(均P<0.017);敷贴内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透明敷贴组(P<0.017);三组患儿未发生全身感染,观察期内各组局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含碘敷贴在抑制中心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菌落生长方面的效果优于高通透敷贴及透明敷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