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癌疑诊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不同b值DWI检查,分析比较不同b值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35例。b=500s/mm2,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3%和70.4%;b=1000s/mm2,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77.8%、88.6%和85.2%。b=10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b=500s/mm2,其中敏感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当b=1000s/mm2时,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DWI,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当b=10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b=50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永乾  郭佑民  孙兴旺  张月浪 《医学争鸣》2006,27(18):1711-17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包括35例原发性肝癌、36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进行磁共振DWI,在ADC图上利用Philips公司数据测量软件包直接测量不同b值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在DWI上大多数表现为混杂信号,实质部分为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为低信号,边界非常清楚,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信号稍有下降;肝囊肿在D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的信号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肝血管瘤在DWI上信号大多数表现为均匀的稍高或等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介于肝癌与肝囊肿之间.ADC图上信号强度表现与DWI图正好相反.b值为300,1000和1500 s/mm2时,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单位×10-3 mm2/s)1.163±0.206,2.207±0.463,3.522±0.340;0.898±0.155,1.723±0.303,2.885±0.289和0.802±0.140,1.321±0.149,2.332±0.237.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值下同一种病变的ADC值存在明显差异.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为1.274×10-3 mm2/s,敏感度96.99%,特异度97.10%;随着b值的增大,病变的ADC值下降,不同病变其ADC值下降的程度不同.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及其变化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夏仕勇  陈兵  宋超 《安徽医学》2018,39(6):742-7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高b值(b>1000 s/mm2)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32例,其中前列腺癌24例,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不同b值DWI检查,最后通过穿刺或手术所得病理证实.比较分析前列癌患者前列腺内不同b值(800、3000 s/mm2)癌性组织与非癌性组织弥散信号强度.结果 前列腺癌的癌性组织弥散信号强度高于非癌性组织的信号强度,对比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3000 s/mm2)较低b值(800 s/mm2)显示对比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癌性组织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清晰.在前列腺癌的筛查中,低b值时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4.38%,高b值时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96.88%.结论 在前列腺癌的筛查中,磁共振高b值DWI较低b值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7例共38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WI,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500 s/mm2、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①导管原位癌[(1.483±0.257)×10-3mm2/s、(1.296±0.239)×10-3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组[(1.718±0.190)×10-3 mm2/s、(1.462±0.159)×10-3 mm2/s]、正常组织间[(2.347±0.339)×10-3mm2/s、(1.902±0.164)×10-3mm2/s]2种b值(b=500、1000)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组[(1.577±0.276)×10-3 mm2/s、(1.308±0.223)×10-3 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正常组织组之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与正常组织组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34.21%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①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越高,ADC值越低;ADC值越小,病灶越趋于恶性;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比率较低,认为仅依靠DWI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确立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癌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时间点对患者行常规平扫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测定并比较在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肿瘤区域的平均ADC值。结果肝癌病灶位置呈中高信号或者高信号,治疗结束一周之后,T2WI上病灶区域的内有点状或者片状低信号,DWI上以低信号为主。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体积分别为(203.92±121.88)cm3和(146.38±118.29)cm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P<0.05。b=1000s/mm2和1300s/mm2的时候,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测量得到准确地ADC值。b=50s/mm2和100s/mm2时,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平均ADC值随着b值得升高而升高,且治疗前后的平均ADC值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肿瘤形态的微观变化进行有效的反映,选择合适的扩散敏感梯度值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的信号对比度,可以通过对细胞密度、肿瘤血管密度等的变化情况反映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b值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4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Ca患者,分别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DWI扫描,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ADC值的差异.结果 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为(0.73±0.03)×10-3 mm2/s,内分泌治疗1~2个月后ADC值为(1.10±0.08)×10-3 mm2/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00).结论 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高b值DWI可间接反映PCa内分泌治疗后微观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评估PCa内分泌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及骨质疏松所致良性椎体骨折患者89例,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T1WI、T2WI)及b值为200、400、600、800s/mm2 DWI扫描。结果常规MRI信号及DWI信号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200、400、600、800s/mm2时,良性椎体骨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椎体骨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b=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4%、92.17%、80.22%,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MRI序列及DWI信号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效果不佳,可结合ADC值进行诊断,当b值为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纵隔肿瘤病变MR弥散成像表现,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在纵隔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2例纵隔肿瘤性病变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取800s·mm-2),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观察不同纵隔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结果 良性胸腺瘤10例,在DWI图上表现为低信号,信号均匀;恶性胸腺瘤12例,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6例神经鞘瘤在DWI图上表现为稍低信号,信号强度明显不均匀;4例神经纤维瘤在DWI图上表现为稍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选取b值800s·mm-2时,测得的良恶性胸腺瘤组、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弥散加权成像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纵隔MRI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μg/L)患者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超声、常规磁共振及DWI检查,所有患者PSA均为4~10μg/L,分析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测量感兴趣区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对DWI与超声诊断PCA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PCA 3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DWI、超声诊断PCA准确率分别为93.8%、50.0%。PCA癌灶在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则为低信号。增生结节分为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DWI与ADC图上信号各异。前者DWI为不均匀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后者DWI图上为低信号,ADC图上呈稍低信号。b=800 s/mm2时PCA灶、BPH外周带、腺体增生、肌纤维增生ADC值分别为(0.76±0.08)×10-3 mm2/s、(2.04±0.22)×10-3mm2/s、(1.78±0.19)×10-3 mm2/s、(1.43±0.13)×10-3mm2/s,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腺体增生与肌纤维增生在DWI及ADC上信号与ADC值差别较大。DWI能提高PSA (4~10μg/L)内PCA诊断准确率,对鉴别PCA和BPH有重要意义,明显弥补常规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前列腺癌和6例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像表现,测量癌肿区和前列腺增生区的ADC值,对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6例前列腺增生的中央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16。18例前列腺癌中7例位于中央腺体,在T2WI上无明确肿瘤显示。17例肿瘤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8个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为0.64。两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8,P0.01)。结论 DWI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前列腺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1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子宫内膜病变的ADC值。结果 2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78±0.06)×10-3mm2/s;6例子宫内膜增生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41±0.12)×10-3mm2/s;4例子宫内膜息肉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3±0.07)×10-3mm2/s,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在DWI呈等信号,ADC值为(2.19±0.25)×10-3mm2/s。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与ADC值能有效区分子宫内膜病变的水分子扩散差别,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前列腺癌(PCa)检测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疾病病例446例,其中PCa有174例、前列腺增生(BPH)有27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Verio 3.0T MRI扫描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证实。MRI成像序列包括横断位、矢状位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横断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Matlab后处理计算化合成b分别为1500、2000s/mm2的DWI图像。本研究提出一个新型神经网络模型SegDenseAN,并结合不同b值DWI图像进行检测。将不同b值DWI与ADC影像的组合作为SegDenseAN网络的输入,各组合分别为: 组合1: ADC图;组合2: ADC+DWI0+DWI500;组合3: ADC+DWI0+DWI1000;组合4: ADC+DWI0+DWI1500;组合5: ADC+DWI1000+DWI1500;组合6: ADC+DWI1000+DWI2000,分析比较不同组合对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组合1~6的准确率分别为0.871、0.887、0.903、0.903、0.903、0.935;组合1~6的灵敏度分别为0.935、0.935、0.968、0.968、0.968、0.968;组合1~6的特异度分别为0.806、0.839、0.839、0.839、0.839、0.903;组合6的前列腺癌病灶区域识别最接近于前列腺癌标注的金标准。结论 SegDenseAN 可以实现对于病灶区域的自动分割进而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自动检测;多b值尤其是多高b值DWI与ADC影像的不同结合对算法的检测效果有影响,多个高b值DWI图像与ADC图结合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智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5TMR上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指标在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PB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寻求合适的诊断阈值。方法行前列腺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患者,按照前列腺6分区法在各区取ROI测量相应部位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的结果,将病变归入相应的分区。对前列腺癌区、增生区所得的各样本参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区之间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将ADC数据绘制成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值,得出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40例患者240个分区均得到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区的ADC值为(0.690±0.147)×10-3mm2/s,增生区为(1.420±0.251)×10-3mm2/s,前列腺癌区与增生区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ADC诊断界值取0.935×10-3mm2/s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8.3%。结论多b值DWI技术可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进行定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表现,探讨DWI及DCE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列腺癌(Pca)及20例前列腺增生(BHP)的MR征象,全部患者行DWI及DCE检查,分析病例的DWI及ADC图像,测量Pca及BHP的ADC值。DCE共采集36次图像,分析Pca及BHP的时间一强度曲线变化规律。结果前列腺癌于DWI(b=800)图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侵犯的精囊膀胱及骨、淋巴结转移在DWI(b=800)也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增生的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灶的DCE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峰值出现后强化度快速减低(快进快出),病灶范围显示直观、清晰;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快进慢出)。结论DWI、ADC值的量化指标及DEC图像表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并且可以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转移情况。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的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1.5T MR上应用头线圈进行垂体大腺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并优化序列参数,探索理想的层厚和b值。方法随机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及15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测定b值分别为300、800、12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及垂体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b值时正常垂体的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垂体大腺瘤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1)正常垂体DWI图像各b值时的信号强度随b值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P〉0.05);(2)b=800s/mm2时,垂体大腺瘤的平均ADC值为(1.032±0.059)×10^-3mm^2/s,正常垂体平均ADC值为(4.025±0.38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层厚3、4mm对垂体瘤显示评分明显高于2mm(P〈0.05),层厚4mm时图像伪影比3mm和2mm明显(P〈0.05)。结论 1.5T MR行垂体大腺瘤DWI是可行的。以层厚3mmb值为800s/mm2的图像质量为佳。  相似文献   

19.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19-102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检查.回顾性分析60例在T2WI、T1WI、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上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发病3h内(6例)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4例,T1WI上均为等信号,DWI上均为高信号,ADC图上均为明显低信号;发病4~15 h(30例)在T2WI、DWI上均为稍高到高信号,在T1WI、ADC图上均为低信号;发病16~24 h(12例)T2WI 、DWI上均为高信号,在T1WI上11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9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发病24 h上(12例)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DWI上10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T1WI上10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5例为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4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