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波  池雷霆  李智  李程 《当代医学》2009,15(2):89-90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解剖及满意复位(满意率)87.03%。无明显盆部畸形,无双下肢不等长等。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严谦  胡旺阳  万泉 《现代医学》2011,39(2):156-159
目的:评价C型臂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环骨折21例,空心螺钉直径均为6.5 mm。单纯前环单侧骨折4例、双侧骨折5例;前后环均破坏中,一侧骶骨骨折脱位合并同侧或对侧耻骨上下支骨折7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合并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3例。骶骨骨折脱位除1例用2枚螺钉外,其余均用1枚螺钉固定,耻骨上支用1枚螺钉,耻骨联合分离用1枚螺钉。结果: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 min,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螺钉欠佳外,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未见螺钉移位现象。该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行走有跛行。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伟国  韦文武  黄钊 《微创医学》2009,4(5):512-513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损伤中骶髂关节脱位应用牵引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稳定骨盆损伤骶髂关节脱位12例,通过牵引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应用微创技术经皮空心加压螺钉行骶髂关节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经过6~20个月的随访,脱位复位满意,术后无1例发生再移位,无神经损伤,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牵引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损伤固定牢固,切口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安全,康复快,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骶骨空心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骶骨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5~2008年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27例,其中18例在C-臂监视下行1~2枚6.5mm骶骨空心螺钉固定(2例为双侧);8例行2块标准AO 3.5mm前路重建钢板(4~5孔)固定;1例因复合伤及骶后方软组织大面积严重挫伤坏死行骨盆外支架稳定.结果 18例后路骶骨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但骨折不易复位,需术中C-臂监护,其中骶前血管损伤1例;8例前路钢板固定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较多,但直视下容易复位.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13例,良9例,可4例.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空心螺钉固定具有较大优势,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将8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设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4 mm(低度移位组)及移位8~12 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骨盆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 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骨盆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对5例骶髂关节脱位采用后路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X片示5例均复位满意,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5.18个月,固定无松动断裂,髂关节无再脱位,且无明显松动。结论:腰4、5椎弓根螺钉及骶髂螺钉系统结合前路钢板骨折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加外固定支架冶疗复杂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19例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和肌电图监测下经皮穿刺导针,测量长度后再选择合适中空螺钉内固定骶髂螺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取出平均时间2个月。结果:19例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X线显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个月,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参照Matt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微创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治疗复杂性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术中应用C型臂定位准确,结合神经肌电图监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能明显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16例采用手术治疗 ,经 8~ 18个月随访 ,优良率达 75 % ,故骨盆环骨折合并内脏损伤者 ,应及早手术治疗。采用 8字钢丝固定耻骨联合 ,松质骨螺钉髂骨翼及骶髂关节 ,可使骨折端和脱位处产生有效拉力 ,使之压缩复位 ,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与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对骨盆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5具防腐成年男性骨盆标本,保留 L4至双侧股骨近端1/3,剔除软组织,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骶髂关节及周围韧带、双侧髋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黏贴应变片。将标本置于 BOSE 生物力学试验机,模拟双足站立中立位,垂直加载负荷至520 N,记录完整骨盆的应变值。制作 Tile C 型骨盆骨折模型,耻骨联合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复位后依次应用2种方法进行固定。分别记录2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骨盆后环时的应变值。结果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同一标本两侧对应位点的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应变集中位点沿骶股弓走行分布。与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相比,2种方法固定的骨盆后环,除位点5、6、10、11外,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500 N垂直负荷下,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的骨盆各位点应变值更接近完整骨盆的应变值。结论完整骨盆在垂直负荷下的传导与骶股弓走行大致相同。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联合单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比单纯使用2枚骶髂螺钉能更好地恢复力学的传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Tile分型,53例骨盆骨折患者中B1型23例,B2型13例,B3型2例,C1型7例,C2型6例,C3型2例。采用骶髂螺钉、外固定架、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骨盆环前后环的稳定。结果:本组53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按M ajeed功能评分,其中优45例,良4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92.4%。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杨雷  王洪飞  王中海 《海南医学》2012,23(15):45-47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Matta评分、术后Majeed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总长度、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21.9%),观察组术后Matta评分总优良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观察组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术前充分准备及患者积极配合可以大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测量加例18~68岁成人骶骨,CT水平面扫描图象之最佳体表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得出结论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8岁,均为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11例,C:型2例,C,型1例,术前均经大重量牵引纠正移位,仰卧位先行骨盆环经皮内固定,再取俯卧位作骶髂关节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加例CT片测量,得出标准进针点到躯干中线的距离平均为10.78cm(9.80~12.00cm),标准进针角度为61.24°(52.18~68.20°)。临床应用14例均达解剖复位,其中1例螺钉进入椎间孔1/2,有神经症状,于术后21d拔除螺钉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耻骨联合因螺钉陷入而分离。经6~24个月随访,14例骨折愈合后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空心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少、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贾燕飞  冯卫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5):564-566,F000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3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81例。固定方法有:前环骨折采用接骨板固定;后环骨折分离采用骶骨棒,重建接骨板,松质骨螺钉,经皮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81例病人全部能自主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B1型骨折患者行骶髂关节前方入路,应用钢板固定;对B2、B3、C1、C2型患者行骶髂关节后方入路,应用加压螺钉固定;对C3型患者行双侧连成一体的骶髂关节前方入路,应用钢板加空心钉固定。结果:本组5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4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60 mL;根据Matta判定标准,优秀34例,良好17例,尚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1%。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以使患者尽可能地进行早期活动,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特征和仰卧位C形臂引导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法来诊治,并记录相关数据,另外采用随访制度,观察放射性治疗和临床疗效患者满意结果。结果:放射性评定患者中满意者和良好者分别为18例和6例,临床疗效满意者、一般者和差者分别为9例、12例和3例。结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时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还具有创伤小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及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1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复位效果(术后Matta评分优良率)、患者的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性恢复状况(术后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伤口总长度较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总优良率均明显较高,以上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