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2岁,主因间断性腹痛、发现左腹部肿物1 个月入院。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淋巴组织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腹腔淋巴瘤。术后行化疗和干扰素治疗。术后10个月出现腹痛、腹泻,大便4-5次/d。结肠镜检查:结肠可见多发性半球状息肉样结节,形态相似, 直径0.5-0.6 cm,多数表面光滑,少数表面充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肠镜诊断:结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胃镜检查未见异常。B超: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X 线胸片: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治疗2个月复查结肠镜:横结肠有多发性半球状息肉样结节,与2个月前结肠镜检查比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发热伴腹痛1年半,痰中带血7个月,再发1个月”于2010年2月9日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腹痛、腹泻,随即赴当地医院初诊为“肠穿孔”,曾行“剖腹探查+回肠末端切除术”,活检病理提示:慢性活动性肉芽肿性炎症伴溃疡及穿孔,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报告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S)消化道息肉恶变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 女,40岁。因便血伴里急后重半月入院。患者14a前曾因肠梗阻在外院手术。术中发现“小肠肿瘤”,切除小肠40cn。病理结果不详。3a前肛门指诊发现直肠息肉。其父死于胃癌,其一子10a前发现空肠息肉。查体:消瘦贫血貌,口唇及两颊有多个0.3cm×0.2cm紫黑色色素斑,手指和脚趾也有同样斑点。钡灌肠示:结肠多个圆形充盈缺损。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15~20cm肠腔有多发息肉,距肛门4cm处可见肿物突入肠腔。入院2周行全大肠切除(包括40cm回肠)及回肠造瘘术。术中同时发现右附件肿物(6cm×5cm×3cm)并予以切除。切除的40cm回肠及全部结肠内可见多发息肉,大者直径3.5cm,小者如米粒。直肠肿物约10cm×8cm×6cm,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腹痛、腹泻5年,加重伴全身多处溃疡7 d”就诊。5年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约4~5次/d, 偶有血便,伴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无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脓疱及溃疡等,外院完善肠镜及组织病理均提示肠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8个月后间断有腹泻症状,4个月前复查肠镜:结肠多发息肉、直肠炎,服用中药治疗。7 d前,患者腹痛、腹泻加重,伴黏液脓血便,全身出现多发脓疱,迅速形成数片巨大溃疡,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6岁,因“左上腹肿物伴腹痛半年”,于2006年1月20日入院。患者4年前曾因左上腹巨大肿物在我院住院治疗,剖腹探查并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起源空肠系膜,术后病理为间质瘤。此次入院半年前曾发现左上腹再次出现肿物,且近半年来肿物生长迅速,伴有腹痛,消瘦明显,饮食排便尚可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右下腹痛、纳差、腹泻6年,发热2个月入院。患者6年前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后未予以进一步正规治疗,6年来患者多于劳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差、右下腹部隐痛、腹泻等症状,予以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症状,体温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腹泻、消瘦1年,伴浮肿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腹泻,不伴发热和腹痛。入院前10个月,查体发现血浆白蛋白(Alb)26g/L,球蛋白(Glo)18g/L,尿蛋白阴性。胃镜检查:胃体、胃窦黏膜欠光滑,均可见弥漫性血痂,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欠光滑,可见水肿。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及直肠黏膜粗糙,充血水肿,未见溃疡及肿物。胶囊内镜检查:空肠、回肠黏膜弥漫性发红,  相似文献   

8.
马双  冉文斌  孙晓滨  杨梅  刘榴  单晶   《四川医学》2022,43(4):418-4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发现胃多发息肉样肿物8+月”于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8+月前因黑便伴头晕、乏力,行胃镜检查示胃多发息肉样肿物,病理检查提示增生性息肉。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2g/L,予以“泮托拉唑、多糖铁”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后经常有上腹饱胀感。既往反复鼻衄6年,4年前行电凝治疗后未再出血。2+年前因回盲部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家族中有两位姑妈分别患直肠癌及膀胱癌。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无脱发、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9.
例1 男性,33岁,因腹痛伴右下腹肿物半年而入院。查体:右下腹部有6cm×5cm×5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结肠双对比造影响显示:盲肠充盈缺损,造影剂不能充盈,升结肠下端突然中断,断端呈杯口状,结肠粘膜无破坏,壁柔软。全消化道造影显示:末段回肠粘膜规则,无破坏。手术探查发现回盲部有一约6cm×7cm×6cm的圆形肿物,边缘较清楚,与末段回肠稍粘连,周围可见许多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盲肠肿瘤。遂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盲肠炎性假瘤,慢性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64岁,主因直肠癌术后17年,发现结肠息肉2年于2006年12月7日入院。患者17年前在本院行经腹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于2年前造瘘口处无意发现一肿物,并行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曾在我院普外科行造瘘口肿物手术治疗,术后证实造瘘口癌,病情好转出院,曾在我院门诊行多次结肠息肉微波治疗,曾于9月份在我院查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示:①横结肠符合腺瘤,部分区域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②回盲部粘膜组织慢性炎症,部分区域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性,56岁,主因查体发现腹腔肿物1个月余入院。患者诉无明显不适,于1个月前查体时发现一腹腔肿物,无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异常。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神清,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前患者已行上腹部B超示:膀胱上方可见一低回声肿块,大小约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体检发现胸膜肿物1年半,头晕头痛9d,头部核磁共振成像发现多发占位,于2010年11月8日收入本科。入院前1年半因体检行胸部CT时发现右肺胸膜下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无任何症状,未行进一步诊治。CT检查3个月后出现右季肋部不适,行胸膜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行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47岁 ,于 1个月前偶感腹部不适 ,触摸发现腹腔内有一肿物 ,无腹痛、便血及消化道梗阻征象。检查后以“腹腔肿物待查”收入院治疗。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无异常。腹部稍隆起 (饱食后 ) ,腹部正中稍偏右侧可触及一巨大肿物 ,上至剑突下约 3.5cm ,下达脐下约 3cm。肿物中等硬度、活动、无压痛 ,肠鸣音正常。术前空腹再次查体时 ,发现肿物已转移到左季肋下方。上消化道造影 :胃大弯侧受压 ,向右上方移位 ,压迹光整 ,胃粘膜光滑连续。CT示 :腹腔内囊实性肿物 ,考虑来自肠系膜。剖腹探查见肿瘤位…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9岁,进食阻塞感三个月,于某医院行食道镜检查时发现食道距门齿35cm 处前壁结节状肿物,取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1989年11月1日以食管癌入我院。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无肿块。入院后再次行食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同入院前检查。1989年11月14日于全麻下经右后外侧切口行剖胸探查术,术中发现中段食道前壁明显增厚,长约4cm,无外侵,可以切除。切开左膈肌探查腹腔发现:胃小弯侧肿物6cm×5cm×5cm,胃小弯前后壁均为肿物浸润,并侵犯胰体部和第一  相似文献   

15.
宋书宁  寇毅  张克颖 《北京医学》2009,31(9):531-531
患者 男,19岁.主因口周黑色素沉着19年,加重4年,发现结肠息肉3个月拟行内镜下电切于2008年4月3日入院。患者自幼口周及手掌、脚掌黑色素沉着,青春期加重,就诊于皮肤科,疑为Peutz-Jeghers(P-J)综合征,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0.8~1.0cm大小息肉2枚.患者无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查体:发育正常,口周皮肤、唇颊部黏膜、手背、足背及足底均见黑色素沉着。余无阳性体征,血、尿、便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行肠镜下息肉电切顺利,病理回报为腺瘤。  相似文献   

16.
恶性间叶瘤是罕见肿瘤,我们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71岁,于入院前1个半月发现右大腿有一肿物,迅速扩大,尤以入院前10天增大明显。无  相似文献   

17.
现报道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合并肠套叠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发作腹痛2年,加重1小时余”入院,查腹部CT、腹部彩超均显示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小肠肿物伴肠套叠,考虑小肠肿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小肠)Peut z-Jeghers错构瘤性息肉伴假性浸润。仔细查体,患者有口唇色斑,详问家族史,患者父亲有口唇色斑、2个儿子中大儿子有口唇色斑、孙子(患者大儿子之子)有口唇色斑,明确诊断为PJS。提示对于长期腹痛的患者,应考虑到PJS的可能,需查皮肤黏膜有无黑斑、查胃肠镜、详问家族史,以确保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正> 子宫苗勒氏管腺肉瘤(Mullerian adenosarcoma of the uterus)极罕见,至今国内未见有报道,我院遇见1例。 [病例]女患,20岁。主诉肿物脱出阴道口外1天,于1991年3月21日入院。8个月前及7个月前曾两次因宫颈息肉行息肉切除术,病理诊断均为宫颈息肉伴慢性炎症。1个月前结婚,婚后性生活不满意,阴道常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有臭味。1天前无诱因出现尿闭,在当地医院导尿时发现阴道内有一肿物,随后肿物脱出至阴道口外,并排出大量烂肉样物,伴多量阴道流血。入我院后妇科检查见阴道外口有一鸭卵大肿物脱出,表现溃烂,组织呈紫红及暗红色,质软,表面渗血,阴道口已被填满。B型超声检查显示子宫正常大。入院当日将该肿物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致腹腔遗留纱布系医疗责任事故,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为避免类似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现分析报道1例腹腔手术致腹腔遗留纱布的病例,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3个月来因右侧腹内肿物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7天发现右侧腹部有一肿物。3个月来肿物无增大,饮食量正常,偶感腹胀,无腹痛及发热,大小便正常。B超检查腹内有占位性病变。查体:体温36.1℃,右下腹可触及约7cmx8cm大小的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有轻压痛。经剖腹探查,见大网膜包裹有一8cmx…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25岁,主因间断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半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先天性巨结肠行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半个月开始出现间歇性腹痛,逐渐加重,伴腹胀、恶心、呕吐,并停止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