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女性ACS患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部分18导联心电图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55例女性患者与85例男性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40例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3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8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其中55例女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50例,未明显狭窄病变5例.85例男性ACS患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82例,未明显狭窄病变3例.55例女性CAG阳性率为90.9%.85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6.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女性ACS患者ECG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于男性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改变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CS患者的DCG资料,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5例ACS患者中,DCG检查的总阳性率为80.00%,其中多支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其诊断阳性率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检查能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对诊断ACS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造影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对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12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图诊断ACS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62.5%,漏诊率32.6%,误诊率37.5%。危险因素越多、单支病变者,心电图诊断ACS的敏感度相对较高。结论与冠脉造影检查相比,心电图诊断ACS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结合症状、体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 h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结果由吸光度单位表示,经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a chestpain,NICP)与ACS最适Cutoff值。IMA、cTnI及ECG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NICP与ACS组间IM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ROC曲线下面积0.978,在cutoff值ABUS=0.52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9.8%。入院即刻检查,IMA、cTnI和ECG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5%、20%和40%。结论: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尤其针对aVR导联ST段改变的特点,探讨其对ACS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0例AC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冠脉造影结果和心电ST改变,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冠脉动脉狭窄〈50%者与冠脉动脉狭窄〉50%者更易出现心电图改变(P〈0.05)。狭窄部位近端、远端、近端+远端病变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电图初步判定ACS病变血管对病人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ACS(ACS组)70例,对上述入选患者行体表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关联性,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S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4 mg/L组ACS发生率、C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4 mg/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支冠脉病变患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正相关,提示颈动脉超声联合hs-CRP检测可对ACS的诊断及预测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安贞医院2007年8~10月诊断或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134例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ACS患者首份心电图对判断病变血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慧  耿海华 《医学争鸣》2009,(24):3126-312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无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 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 MSCTCA)对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CAG)证实且术前接受64 MSCT-CA检查的CTO病变患者94例,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 MSCT-CA对CTO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94例患者(282支主要冠脉血管)经CAG检查发现完全闭塞病变108处,其中前降支37处,左回旋支21处,右冠50处。以CAG为“金标准”,64 MSCT-CA诊断CTO的敏感度为90.74%,特异度为98.28%,准确度为95.39%,阳性预测值为97.03%,阴性预测值为94.48%。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64 MSCT-CA诊断与CAG诊断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0.901,P=0.000)。结论64 MSCT-CA对CTO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与CAG检查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常规心电图(ECG)ST-T改变,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4例,对其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7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0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3例多支病变中有14例出现ST-T改变,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依据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具有局限性,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慎重,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相似文献   

11.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9):192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心电图表现。方法:对65例临床初诊为ACS的患者的ECG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ECG检出阳性率为66.2%;单支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0.0%。结论:ECG对ACS患者单支冠脉病变定位的准确性较高,但对反映多支血管病变的准确率较低,医师需结合临床认真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ACS 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设对照14例,均行CAG排除冠心病.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PAPP-A水平.采用CAG计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ACS组血清PAPP-A水平((19.5±7.8)mIU/L)高于SAP组((8.3±4.7)mIU/L)和对照组((7.6±2.7)mIU/L),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ACS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造影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临床诊断怀疑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动态心电图、MSCT冠脉造影、常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结果 150例患者经过CAG冠脉造影检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阳性118例,阴性32例,MSCT冠脉造影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3%、95.76%、93.75%、98.26%、85.71%,高于动态心电图(84.00%、87.29%、71.88%、91.96%、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冠脉造影判断病变严重程度显示正常32例,轻度34例,中度55例,重度29例,MSCT冠脉造影与CAG冠脉造影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0.88、0.94,高于动态心电图与CAG冠脉造影(0.33、0.45、0.65,P0.05)。结论 MSCT冠脉造影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价值高于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 4层双源螺旋CT(DSCT)与冠脉造影(CAG)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SCT检出冠脉狭窄病变141处,CAG检出156处,两者检出冠脉病变节段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作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3.6%,特异性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7.0%,阳性预测值为84.6%;DSCT检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软斑块、纤维斑块、硬斑块分别占16.7%、26.7%、56.7%,其中软斑块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块比例则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DSCT共检出156处冠脉斑块病变,与CAG检出率无差异,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21处、66处与57处,轻度、中度狭窄均以软斑块为主,重度狭窄以硬斑块为主,重度组硬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DSCT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G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指导冠心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216例,先后分别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平均间隔时间为(8.8±4.5)d.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与冠脉病变组,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TET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0.8%,预测准确性为73.6%;冠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的TET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的TET阳性率达100%,双支病变阳性率为71.8%,单支病变的阳性率为37.5%,单支与双支、三支病变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女性TET假阳率高于男性(P<0.01).结论:TE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简单、易行、方便、安全,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目前仍是临床诊断及评价冠心病的一项较为理想且实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脉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功能扩大、心功能不全患者200例,完善冠脉CTA及冠脉造影(CAG)检查。基于冠脉CTA图像,评价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勾画心室壁轮廓,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及左室舒张末容积(LEDV),以CAG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估冠脉CTA对ICM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患者中,CTA诊断ICM阳性145例,冠脉单支病变占比13.79%,双支病变占比24.14%,三支病变占比62.07%,其中左前降支血管占比66.94%,左回旋支占比20.00%,右冠状动脉占比13.06%;基于CTA图像对200例患者进行心功能参数测量,阳性组LVEF、LVED及LEDV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诊断金标准,CTA诊断ICM的灵敏性为88.97%(129/145),特异性为78.18%(43/55),准确性为86.00%(172/20 0),阳性预测值为91.49%(129/141),阴性预测值为72.88%(43/5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诊断和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对临床已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CHD)292例行CAG,男216例,女76例,年龄21~76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64例,典型心绞痛59例,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但至少有一项CHD易患因素,同时心电图有ST-T改变者123例,心律失常4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检查4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287例,桡动脉途径5例。结果冠脉正常者168例,狭窄124例,其中单支病变占42.7%,2~3支(含左主干)占58.3%;轻度狭窄1.6%;中度狭窄19.4%,重度狭窄为79%。结论通过CAG可以明确诊断CHD及全面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手术依据,也提示CH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冠脉病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病人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再发心脏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ACS病人108例,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58例;CAG阴性组50例。对2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分别计算HRT中TO及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并进行TO、TS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年龄、LVEF、LVEDD、SDNN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AG阳性组较CAG阴性组TO值明显增高,T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相比,病变程度重时TO值高,TS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事件ACS组与非合并心脏事件ACS组比较,TO值明显增高、TS、LVEF值显著缩小(P<0.05),而年龄、SDNN、RR间期平均值、HRV指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当TO与TS相结合作为一个变量时对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r=3.06,P<0.05)。结论:ACS病人TO值增高,TS值降低,存在HRT减弱现象;HRT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与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指标TO、TS值可预测ACS病人自主神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提示HRT指标可作为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心电图(DCG)与普通心电图(EC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ACS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ECG和DCG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AG确诊ACS患者120例,ECG确诊91例,DCG确诊106例,E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DCG(76.8%vs 88.3%,50.0% vs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CAG确诊的ACS患者中,多支病变的检出率DCG明显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变部位的检测结果DCG和EC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要高于ECG,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CTA)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先行冠脉CTA筛查,经冠脉CTA检查诊断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3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CAG检查,分析比较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评价其与CAG对冠心病诊断的吻合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良好的三维重建.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判断的精确率达73.4%.冠脉CTA对于评估正常或重度狭窄的冠脉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冠脉CTA与CAG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比较可靠、简便而且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一种筛查与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