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抗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以微波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GST-π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132例乳腺癌中,78.,8%(104/132)呈阳性表达。GST-π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与组织学类型有一定关系,GST-π在ER(一)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91.3%,显著高于ER(+)者64.4%(P<0.01),同样GST-π在PR(一)乳腺癌的阳性率88.2%,也显著高于PR(+)者66.7%(P<0.05)。结果表明,GST-π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且与ER和PR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文中就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朴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法检测P-gp、GST-π、TopoⅡ在8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80例骨肉瘤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36.25%、91.25%和47.5%,其中P-gp和TopoⅡ表达与W  相似文献   

3.
GST—π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李继昌 《内镜》1995,12(3):138-139
用人体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抗体,按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食管癌、68例癌前病变组织和51例正常对照组织。结果表明:正常食管组织GST-π阳性率为3.9%;不典型增生组织为77.9%;食管癌组织为86.0%。不典型增生组织中GST-π阳性率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著而增加。同此可见,GST-π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为研究其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酶学指标,可以作  相似文献   

4.
用β-肌动蛋白(β-actin)作内参照,设计不同扩增片段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引物,建立同时定量检测GST-π和MDR1mRNA表达水平的复合定量PCR法。扩增条带光密度值用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用目的基因和β-actin光密度比值计算。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作批量分析。室内X控制图可有效控制定量PCR扩增和电泳质量,保证本法能检测出小于2倍的表达差异。在乳腺癌组织中GST-π和MDR1mRNA中位数分别为0.27和1.32,且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23,P<0.05)。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多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MDR1-Pgp检测。结果显示Pgp在39例(67.24%)中有表达。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PR及PCNA指数无显著关系。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Ⅲ级组Pgp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Pgp表达强度与GST-π表达有相关性的趋势(P=0.059).Pgp强阳性组的c-erbB-2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研究表明,在原发性乳腺癌中自然存在MDR1基因,分化差的乳腺癌MDR1-Pgp的表达率低,MDR1-Pgp的表达可能与GST-π和癌基因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肿瘤耐药相关标志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肺耐药相关蛋白基因(LRP)在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及与化疗效的关系,并探讨血浆CST-π水平用一卵巢癌化疗监测的可能性。方法 用逆转录-聚 麦链反应9RT-PCR)检测GST-π,MDRI,MRP,LRD227份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卵巢癌血浆GST-π的浓度。结果 在检测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基因(mdr1)机制以外导致人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因素。方法:采用生化方法,对K562和HL60敏感和耐药细胞株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进行测定;用Northern杂交对GSTα、π、μ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mRNA表达进行检测;用Western杂交对GSTα、π、μ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敏感株相比,K562/H20和K562/VCR的GSH含量、GST活力明显增高,HL60/Adr的GSH含量和GST活力无明显增高,Northern和Western杂交可见GSTα、π和GSTπ、μ在K562/H20和K562/VCR过度表达,HL60/Adr无GST同工酶过度表达,MRP在三种耐药株均有过度表达。结论:GSH、GST和MRP参与了K562/H20和K562/VCR耐药,HL60/Adr耐药与GSH、GST无关,与MRP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多种耐药指标同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S—转移酶同工酶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同工酶的生化基础和白血病细胞GST同工酶的表达,着重阐述了GST同工酶与白血病耐药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β-肌动蛋白(β-actin)作内参照,设计不同扩增片段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引物,建立同时定量检测GST-π和MDR1mRNA表达水平的复合定量PCR法。扩增条带光密度值用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用目的基因和β-actin光密度比值计算。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作批量分析。室内X控制图可有效控制定量PCR扩增和电泳质量,保证本法能检测出小于2倍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mdrl及GST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高度敏感、特异性强并能定量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rlmRNA的方法,用该法研究K562/S及K562/VCR细胞系mdrl基因表达。结果显示K562/VCR有较高水平mdrl基因表达(0.86),而K562/S未检测到表达。此外,利用酶学方法和点杂交方法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检测了K562/S和K562/VCR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发现K562/VCR中GST活性明显高于K562/S(P<0.005),且该种活性的增高是由GSTπ、GSTμ过度表达引起。  相似文献   

11.
GST-π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GST-π基因结构、转录调节和在肺癌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对化疗耐药性形成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就近年来有关GST-π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高三尖杉酯碱和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对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高三尖杉酯碱耐药株K562/H20与烷化剂马法兰耐药株K562/Mel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前者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具有广泛交叉耐药,对马法兰耐药水平较低;后者对氮芥、噻替派有明显交叉耐药。在耐药机制上,前者主要由于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所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α基因也参与部分耐药机制;后者主要由于GSTα基因及GST总活性所致。两者似乎均通过GSTα基因表达升高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84例132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常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进行术中监测。在气囊扩张时,S-ECG监测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41.7%IC-ECG77.3%,缺血性ST段抬高幅度IC-ECG明显高于S-ECG。缺血性心电力变化与首次PTCA扩张有密切关系。在(左)前降支动脉。左回旋支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行PTCA时,IC-ECG监测心肌缺血敏感性亦高于S-ECG监测,LADP=0.00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高三尖杉酯碱和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对天然来源抗肿瘤药不打自招 高三尖杉酯碱耐药株K562/H20与烷化剂马法兰耐药株K562/Mel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前者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具有广泛交叉耐药,对马法兰耐药水平较低;后者对氮齐、噻替派有明显交叉耐药。在耐药机制上,前者主要由于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所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α基因也参与部分耐药机制,后者主要由于GSTα基因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在体外建立两株耐不同剂量马法兰(Mel)的小鼠白血病细胞系,命名为L_(1210)/Mel_1及L_(1210)/Mel_2,它们分别对Mel耐药3.6倍及9.9倍,后者对氮芥及噻哌有明显交叉耐药,而对卡氮芥及阿霉素仍敏感。我们发现随着Mel耐药水平增加,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量及GST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GSTπ轻度升高,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GSTμ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升高,表明GSTα基因与马法兰耐药密切相关。此外,还检测了马法兰诱导的DNA交联率,结果发现耐药株在4小时后DNA交联宰低于敏感株,在24小时DNA交联得到完全恢复。这表明耐药株中DNA损伤减少,而DNA修复功能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ABC—ELIS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IgG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国产BAS试剂建立ABC-ELISA法,用于检测PAIgG。本法灵敏度较PcAb-ELISA高8倍,因而用血量少。共检测健康献血员30例(正常对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8例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STP)31例。正常上限为7.3ng/10^6Plt,各型ITP PAIgG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P〈0.001),而STP组则无差异(P〉0.05),急性型阳性率为100%,慢  相似文献   

17.
HSB、GSTs和TNF-α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定量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血清中肝癌特异性GGT区带(HSB)活性,并同时检测谷胱苷肽-S-转换酶(GST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比较分析它们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癌组HSB和GSTs浓度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组(p〈0.001)。TNF-α浓度肝癌组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重组表达SSA/Ro-52kD融合蛋白,并用于检测自身抗体。方法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SA/Ro-52kD工程菌,并表达SSA/Ro-52kD融合蛋白,经谷胱基肽巯基转移酶(GST)柱层析纯化后,作为抗原,分别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份SS患者血清、60份SLE患者血清和3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 重组抗原检测抗 SSA/Ro-52kD自身抗体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甲诺孕酮和屈洛昔芬对K562/A02细胞株多种耐药机制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甲诺孕酮(NOM)和屈洛昔芬(DRO)对K562/A02细胞株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调节。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比色法、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NOM和DRO均可明显提高K562/A02细胞株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内ADM积累量。可显著下调mdr1、GSTπ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opoⅡα基因表达。K562敏感株的GSTπ基因表达同样被抑制。都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MRP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M和DRO可明显逆转K562/A02细胞株对ADM的耐药性。NOM与异搏定逆转强度相似;两药对mdr1、GSTπ和TopoⅡα基因表达均有明显调节作用。调节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用^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