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晶  施艳秋 《光明中医》2009,24(10):2053-2054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可导致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症等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现就LPD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其发病原因较多.西医认为起因于卵泡发育不良、黄体分泌不足,中医认为肾虚兼肝郁、脾虚等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发育延迟.基础体温的测量、子宫内膜活检,特别是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及孕酮的监测和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血流阻力可辅助检测黄体功能.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人工周期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西医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甘瑾  施艳秋 《吉林中医药》2008,28(2):84-85,101
黄体功能不全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较多,可由卵泡发育不良、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黄体过早退化、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异常致子宫内膜成熟延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中医认为黄体功能不全由肾虚所致或兼肝郁、脾虚.  相似文献   

4.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虹  谈勇 《吉林中医药》2015,35(3):319-324
目的归纳总结中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经验,为临床选用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及为相关研究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各种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中西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相关文献及临床报道,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整理。结果中医认为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有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或并见,病理因素可为气滞、血瘀、痰湿,一般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思路多为主方基础上辨证加减或辨证论治,中药调周及同时应用针灸治疗等。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促排卵,辅助黄体功能,改善黄体血供,应用溴隐亭、地塞米松、生长激素、雌激素,心理疗法和饮食疗法等。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可明显改善疗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谢萍  高雪  余晓颖 《河北中医》2012,34(4):532-532,541
黄体功能不全( 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发育和功能不全,合成和分泌孕酮不足,以致引起子宫内膜分泌不良,难以维持孕卵的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的不孕、流产、月经紊乱等症候群.而约3%~8%的不孕症和反复流产是黄体功能不全所致[1].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在古典医籍中并无专著记载,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不孕、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等文献记载中[2].从中医对不孕症的研究探讨可知,肾虚是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之关键,而中医在治疗肾虚不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08-10-2012-01,我们运用圣愈五子汤加减治疗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3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习惯性流产是常见病、多发病,原因复杂。有黄体功能不全、染色体异常、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异常、母儿免疫不平衡等,其中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习惯流产较多见。目前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习惯流产尚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本文试图探讨以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1研究对象和方法1.1黄体功能不全世习惯流产的诊断标准:病人连续3欢早期自然流产,经体格检查、妇科检查、B超、染色体、内分泌等检查,排除子宫异常、染色体异常、近亲婚配、甲状腺机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等,符合下列三项中的二项,即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性习惯流产。①基础体温…  相似文献   

7.
黄体功能与黄体血管新生密切相关,血管新生与“肾主生殖”的中医理论密切相关,补肾中药使肾精充足,骨髓充盈.补肾填精生血可能有助于将骨髓中的EPCs动员出来,参与黄体生理性的血管新生,以健全黄体功能.辅以疏肝行血,活血化瘀通络,促进黄体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保胎液对黄体功能不足型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及黄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因黄体功能不足导致不孕的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22例以保胎液治疗,西药组20例以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孕酮改善情况.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妊娠率分别为28%和15%,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 保胎液具有改善卵巢黄体功能,促进卵泡发育,调理月经和提高血清雌孕激素含量及增加妊娠率的作用,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系指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发育和功能不全,合成和分泌孕酮不足,以致引起子宫内膜分泌不良反应,难以维持孕卵的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的不孕、流产、月经紊乱等症候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治疗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健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其对子宫内膜胞饮突及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健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安慰剂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阴虚证候积分变化、黄体期血清水平、子宫内膜HB-EGF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血清E2及P水平、HB-EGF平均光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能明显改善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健患者肾虚症状,促进子宫内膜胞饮突完全发育,提高HB-EGF阳性表达,改善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西医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娜 《中医研究》2001,14(6):50-53
黄体功能不全的病因较多,可由卵泡发育不良、黄体细胞功能不足或黄体过早退化、孕激素分泌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中医认为黄体功能不全由肾虚所致或兼肝郁、脾虚等。本文综述了该病的中西医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谈静 《河南中医》2013,33(3):398-401
黄体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推测与卵泡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卵巢本身病变、人为因素等有关,治疗上以补充孕酮,促进卵泡发育为主,针对高泌乳素引起者着眼于降低PRL水平.中医药对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特优势,其诱导排卵本身不会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同时改善子宫内膜反应,增加受孕机会.另外,结合中医药调周特色,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标本兼治,从整体上调整性腺轴各个环节,副作用较小.但是,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虽有一定优势,但其疗程偏长,且对其具体机制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依据不足,仍需深层认识,为临床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物合剂并逍遥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5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体功能不全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 2003年 1月~ 2004年 6月采用四物合剂并逍遥丸为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莹  张玉珍 《新中医》2006,38(3):22-23
黄体功能不全(LPD)是指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功能不足,主要指其合成和分泌的孕激素等物质不足,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出现月经失调,影响孕卵着床或导致早期流产,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对月经不调、不孕症和反复流产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中医无黄体功能不全的病名,常散见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前期诸症、胎漏、小产、滑胎和不孕症等病的临床表现中。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现就其治疗机理及冶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体功能不健(LPD)是由于月经黄体期卵巢黄体所产生的孕激素(P)不足或分泌持续时间过短造成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功能的转换不全以及子宫内膜对P反应性差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是引起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笔者用补肾促孕汤治疗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症,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体功能不全(LPD) 是造成不孕与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理性妊娠中通常的表现为排卵后黄体期不足12~14 d,同时子宫内膜分泌功能欠佳,笔者近几年来,对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不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黄体功能不健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邦萍  曾萍 《河南中医》2003,23(12):35-35
黄体功能不健 (LPD)是指卵泡发育不良 ,黄体形成缺陷或黄体自身功能不足 ,造成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子宫内膜受体反应不良而使子宫内膜分泌不足 ,出现月经不调、早期流产、不孕。属中医学“无子”、“胎漏”、“月经不调”等范畴 ,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LPD取得了较好疗  相似文献   

18.
沈华  尹国芳 《吉林中医药》2005,25(10):30-30
现代治疗学处理先兆流产主要针对黄体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治疗,药物不外乎黄体酮和维生素E等,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先兆流产5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调周法”对黄体功能不健引起不孕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0例黄体功能不健而导致的不孕症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5例.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调周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妊娠率为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调周法”对黄体功能不健引起不孕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瞿向东 《新中医》2015,47(6):152-153
目的 :观察促黄体汤结合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90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促黄体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孕酮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卵泡成熟、受孕、典型双相BBT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孕酮水均高于对照组,排卵日较对照组提早,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泡成熟、受孕、典型双相BBT的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汤结合西药可改善黄体不全性不孕症患者的排卵功能,促进卵泡成熟,提高黄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