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宝琴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93-993,1002
回顾性分析3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认为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引流彻底及疗效好的特点。引流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及引流导管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1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均无组织脏器损伤、感染、心律失常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特别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本组62例患者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抽出积液,对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所实施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心包抽液并直接注射药物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护理措施切实可行。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此项穿刺治疗成功的关键,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之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管?剑突下及心尖穿刺路径对6例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后临床随访?结果:6例患者经保留误入心室腔导管?随即再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半个月后拔出误置导管,患者全部恢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即刻重新穿刺置入引流导管并保留该误入导管半个月后拔除,未见新的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置管引流注入顺铂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39例住院的癌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心包置管引流积液后注入顺铂。结果入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症状均得到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癌性心包积液效果好,加强导管的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3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3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置入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5例经皮心包穿刺置入国产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通过加强护理,重视术前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15例患者置管引流均获成功.术后心率、血压、呼吸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缓解.术后无导管脱位、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人多侧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是-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繁琐,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Seldinger法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心尖区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20例均穿刺成功,引流时间3天~30天,平均6.5天,引流积液量350ml~4000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 B超、X线或CT确诊大量恶性心包或胸 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或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恶性积液.结果 50例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无心、肺损伤,无1例出现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具有安全、可靠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远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23-3523
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对42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间断抽液,B超复查积液消失后拔管。结果42例心包穿刺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及管道堵塞。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霖 《海南医学》2006,17(5):11-12
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30例)和单纯穿刺组(28例)。观察两组病人抽液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0.00%;单纯穿刺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25.00%。置管引流组明显优于单纯穿刺组(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包穿刺引流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刘闯  张金盈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39-1641
目的:探讨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术,13例选取左肋弓下缘与剑突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9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14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置管后重复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引流导管位置。同时采用多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结果:5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结论: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确定心包积液程度,并设定穿刺路径。采用Seldinger法,在高频超声探头定位引导下,徒手心尖区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86例心包积液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穿刺针穿入心包的过程及针尖的位置、导丝在心包腔的行进方向及深度、导管在心包腔的位置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心包积液的诊治中,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实时、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清军  孙朋  陈健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9-150
目的 探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引流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通过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