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20例难治性抑郁症中医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通过对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史、症状、舌、脉等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难治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难治性抑郁症常见症状共36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忧愁善感、烦躁、神疲乏力、兴趣索然、食欲下降、倦卧少动等,常见辨证分型分为5类: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脾肾阳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结论:难治性抑郁症与普通抑郁症在证候特点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建立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方法:采取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程度分级计分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等,建立抑郁症常见5类中医证候的主症辨证标准.结果: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共1731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5类证候主症辨证标准.结论:抑郁症常见证候有其共同的病因病机,肝郁气滞证是其基础证候,各证临床表现以情绪抑郁为共同主症,但各证尚有可供判别的其它主症.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调查及证素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热哮,其次是冷哮、风哮和虚哮。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气郁和风;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肝。结论哮喘发作期以热哮为主,兼加痰和气郁的因素,提示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炽明  丁有钦 《中医杂志》2003,44(2):150-152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证的实质,指导临床治疗,是中医治疗EH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兹就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证候学的流行病学调查蔡光先等采用多层次选择调研现场以及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观察EH 1038例,结果表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以及肝风上扰是EH的主要证候(构成比>5%),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络是EH与体质及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证-症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抑郁症各证候与症状/体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崇文区精神病防治院的门诊和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98例,抑郁症的诊断采用DSM-Ⅳ标准;用隐变量分析方法,对抑郁症相应症状对应关系初始模型进行修订,确定最终模型。结果:确定了抑郁症患者肝郁证、脾气虚证、心血虚证、痰证、火证等5个常见证候的临床症状对应关系,并分析了用隐变量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传统理论认识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强调建立中医辨证标准应体现中医诊断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的原则。同时,指出隐变量数学模型的优点是:①有效地分析症状(显变量)与证候(隐变量)之间的关系;②有效地分析证候与证候之间(即隐变量之间)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现存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都各有其缺陷,因而笔者提出以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规范名词术语、专家问卷、流行病学调查、隐变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确定诊断临界值等步骤,建立起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的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571例抑郁症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和病机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通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归纳基本证候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抑郁症主要证候为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肝气郁结、心神不宁,心肾两亏、气滞络痹,心肝气郁、痰浊阻滞,心肝气郁、化热扰神和脾肾两虚。病位在心(脑)肝,涉及五脏。病机以神气郁结为主,实多虚少。实为气郁、痰湿、火热、络阻,虚为气阴不足、血亏,少见阳虚。结论临床流行病调查是中医证候学和病机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规范、快速,可与传统方法互补。  相似文献   

9.
中医论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文献质量。方法 检索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文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仍ME原则和方法,编制《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献评价表》,对1991—200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收集到分布于64种期刊上的14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现况研究117篇,病例对照研究15篇,队列研究2篇,诊断试验2篇;108篇文献有诊断标准,44篇有纳入标准,42篇有排除标准,98篇有辨证分型标准;仅有3篇文献提供了样本量的估算方法,30篇文献中有偏倚控制方法,19篇文献在讨论部分对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倚进行了分析。结论 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