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颅面部外伤中,眶区创伤比较常见。自70年代CT出现以来,眶区骨折在外伤早期即可明确诊断。但如忽视了即期修复,常造成后期难以修复的畸形,主要表现为颧上颌部塌陷、额顶部凹陷变形、筛窦、上颌窦破裂,眼球内陷及向内下方移位、复视。文中主要总结我院近年来对眶区外伤后复杂畸形的早期治疗经验。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急诊手术16例,外伤后2~3周手术16例。年龄18~61岁,平均26岁。外伤原因:工伤13例,车祸12例,殴击伤7例。其中伴有脑外伤征状者8例。1…  相似文献   

2.
利用喙突颞肌束即刻修复眶下壁缺损1例作者单位: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口腔科高原侠刘维贤管宇武志强利用喙突颞肌束即刻修复上颌窦癌切除术后眶下壁缺损的方法,是一种取材易,损伤小的修复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此法对1例患者做了眶下壁缺损的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底爆折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眶底爆折伤患者采用上颌根治术入路复位治疗。结果:8例患者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随访3个月复查CT无眶内容物嵌入上颌窦。1例Ⅲ型上颌骨骨折患者抽出纱条后再次出现复视,转外院治疗。总有效率88.9%。结论:采用上颌窦根治术径路的优点:(1)容复位易。手术可观察复位程度及效果。(2)容易固定。(3)可以避免原创伤。(4)不留瘢痕。(5)如有眶下神经损伤时,可同时作眶下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将骨折移位的眶颧骨截骨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准确修复眶壁及骨缺损区.结果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眶颧骨折20例.术后扩大的眶容积通过截骨复位及眶壁修复已缩小,眶下缘抬高至对侧水平,眼球内陷矫正或有明显改善,复视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内部微孔有利于邻近纤维组织长入,易于雕刻塑形,可替代自体骨用于眶骨缺损及颧上颌区凹陷畸形的填充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将骨折移位的眶颧骨截骨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准确修复眶壁及骨缺损区。结果 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眶颧骨折20例。术后扩大的眶容积通过截骨复位及眶壁修复已缩小,眶下缘抬高至对侧水平,眼球内陷矫正或有明显改善,复视消失或减轻,面部略形明显改善。结论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内部微孔有利于邻近纤维组织长入,易于雕刻塑形,可替代自体骨用于眶骨缺损及颧上颌区凹陷畸形的填充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将骨折移位的眶颧骨截骨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 ,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准确修复眶壁及骨缺损区。结果 自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共收治眶颧骨折 2 0例。术后扩大的眶容积通过截骨复位及眶壁修复已缩小 ,眶下缘抬高至对侧水平 ,眼球内陷矫正或有明显改善 ,复视消失或减轻 ,面部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内部微孔有利于邻近纤维组织长入 ,易于雕刻塑形 ,可替代自体骨用于眶骨缺损及颧上颌区凹陷畸形的填充修复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气囊填充治疗眶下壁粉碎性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气囊填充治疗眶下壁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曹军艺我院1989~1993年收治5例眶下壁粉碎性骨折病人行上颌窦气囊填充,术后面部无疤痕,美容及生理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3年效果良好。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术前气囊准备备硅...  相似文献   

8.
眶位于面中1/3,是构成面部轮廓形态美及功能的主要区域(包括7块骨头:额骨、颧骨、上颌骨、蝶骨、泪骨、筛骨和腭骨,比邻上颌窦、筛窦、额窦和鼻腔)。损伤不仅涉及外形。损害面部主要器官,更影响眼、鼻、口腔的功能。从20世纪50年代,Smith和Regan首先提出单纯性眶爆裂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概念及Converse和Smith率先应用骨移植,  相似文献   

9.
眶位于面中1/3,是构成面部轮廓形态美及功能的主要区域(包括7块骨头:额骨、颧骨、上颌骨、蝶骨、泪骨、筛骨和腭骨,比邻上颌窦、筛窦、额窦和鼻腔).损伤不仅涉及外形,损害面部主要器官,更影响眼、鼻、口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腭部黏膜下组织瓣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口腔上颌窦瘘患者,采用腭部黏膜下组织瓣修复缺损。结果术后创口均愈合良好,黏膜下结缔组织瓣修复区及腭部供区黏膜颜色、光滑度及质地均恢复良好。结论腭部黏膜下组织瓣能有效地修复口腔上颌窦瘘,术后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分体重建技术,构建眶颧上颌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内的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配比,显示其在病灶内的走行、位置,为手术切除、整形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的CT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病灶区眶下神经血管进行提取、三维分体重建,与整个头颅骨性三维影像进行配比、显示、定位。参考该重建影像进行术中操作,运用病灶的部分切除整形及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矫正患者面部对称性。结果:病灶区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立体影像显示清晰,其三维走行、位置明确,以此为依据,术中操作准确顺利,在病灶切除、整形过程中眶下神经血管得以完整保留。结论: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分体重建技术对眶颧上颌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设计、操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8岁。无任何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并渐进性加重3月,2008年9月因右上颌窦肿物在我科住院,入院后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弥漫性膨隆,有波动感,无压痛,右眶下缘触不到,右眼活动好,无移位,视力正常。右鼻腔外侧无明显内移。CT检查报告: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遂行右侧上颌窦肿物摘除术,病检回报示上颌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3.
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急诊整形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永泉  巫国辉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40-1641
目的:探索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急诊的最佳修复方式。方法:自2002年以来对52例眼部外伤患者应用整形美容技术原则及显微技巧修复,特别强调无菌无创及无张力原则,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结果:5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外观满意,无畸形,瘢痕细微。结论:对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急诊患者进行整形处理,可最大限度地改善修复效果,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眶区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皮肤全层缺损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分别应用以上、下眶区眼轮匝肌内侧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的皮肤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应用上述方法共修复24例,除l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2例皮瓣表皮坏死未行处理,自行愈合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 ~ 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别,供区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结论选择以眼轮匝肌眶部内侧为蒂的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眶周皮肤缺损,血供良好,供区隐蔽,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眶区老化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方案从解剖学意义上修复重建年轻化眶区特征. 方法 通过切除上睑多余的松弛皮肤、提上睑肌复位、眼轮匝肌肌瓣上移和眶肌筋膜韧带松解及提紧的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同时矫正眶区老化的多个病理性改变. 结果本组共16例患者,均施行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手术同时矫正了上睑皮肤松弛、上睑凹陷、习惯性眉抬高伴额纹增多、下睑皮肤肌肉松弛、眶隔脂肪疝出、下睑沟壑等多个眶区老化表现,术后随访2~6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 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使眶区老化可以达到解剖学复位,重建了眶区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鼻眶筛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眶筛区(naso-orbital-ethmoid,NOE)是人体最为复杂的解剖区域之一,特指面中部由两侧眶上孔和眶下孔之间构成的矩形区域,范围包括鼻骨、额骨、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位于颅、眶及鼻三者交叉区域,又称鼻上颌泪额筛区。鼻眶筛复合体骨折是面中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犁,首先由McCoy于1959年提出。由于本身及其所牵涉的相邻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眶区老化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方案从解剖学意义上修复重建年轻化眶区特征。方法通过切除上睑多余的松弛皮肤、提上睑肌复位、眼轮匝肌肌瓣上移和眶肌筋膜韧带松解及提紧的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同时矫正眶区老化的多个病理性改变。结果本组共16例患者,均施行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手术同时矫正了上睑皮肤松弛、上睑凹陷、习惯性眉抬高伴额纹增多、下睑皮肤肌肉松弛、眶隔脂肪疝出、下睑沟壑等多个眶区老化表现。术后随访2~6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眶区整体年轻化手术使眶区老化可以达到解剖学复位,重建了眶区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眶骨爆裂骨折晚期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眶骨爆裂骨折[1 3] 临床上表现为眼球内陷、因眼球水平或垂直方向活动受限引起的复视以及眶下区的感觉麻痹[4 ] 。据报道 ,伤后 2~ 3周后嵌顿的眶内脂肪及软组织发生萎缩、瘢痕化等继发病变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 。外伤后数月至数年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治疗了4例眶骨骨折晚期的患者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男性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0~ 2 6岁。均因车祸致颅面部外伤 ,经急诊救治后 ,仍遗留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内陷及眶下区感觉麻痹。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示不同程度的眶壁缺损 ,上颌窦有明显的软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后眶骨畸形伴眦角移位的二期修复方法. 方法 1998年6月-2007年7月,收治外伤后陈旧性眶骨骨折畸形伴内、外眦韧带断裂移位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3~46岁,平均21岁.车祸伤29例,拳击伤6例,木棍击伤2例.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3个月~8年.眶颧骨折11例,鼻眶筛骨折15例,合并眶颧、鼻眶筛骨折8例,额骨骨折3例.第1次接受整复手术3l例,第2次手术6例.手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下睑睫毛缘切口及口内龈颊沟切口入路,根据骨折畸形错位程度分别将骨折截断复位或对凸起处凿除磨平、凹陷处充填固定,重建正常眶缘结构:自体骨或Medpor眶内容充填薄片修复眶下壁,矫正眼球内陷畸形:充分松解内眦韧带与邻近组织的瘢痕粘连,根据眶内侧壁骨折有无移位情况,选择钢丝直接固定或骨折片复位后行内眦韧带固定术. 结果 36例术后切口I期愈合,1例因合并上颌窦炎引起重建眶下缘的肋骨感染致手术失败.其中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未见植入物移位、排斥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12例眼球内陷患者有2例矫正不足.18例内眦韧带断离眦角移位的患者有3例矫正不足.其余患者外观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对3例自体骨和Medpor移植患者行CI检查,显示固定良好. 结论 外伤后眶骨骨折伴眦角移位的畸形后期修复应重视骨折复位与填充,同时兼顾眦角移位修复和眼球内陷矫正,全面考虑,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990年,先后用带腭大血管神经束的岛状粘骨膜瓣修复上颌窦瘘及上颌鼻腔洞穿缺损2例。 例1 男,45岁。因半年前拔牙后形成口腔区0.8cm直径上颌窦瘘,于1964年入院修复。例2女,58岁。因幼时上颌部“溃烂”形成前上颌鼻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