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探讨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伤残率.方法 对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了CT定位下颅骨钻孔,血肿腔内置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术后积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降温、康复功能锻炼等措施综合治疗.结果 31例中ADL112例,ADL26例,ADL33例,ADL42例,ADL51例,死亡6例,病死率19.6%,疗效满意.结论 (1)钻孔引流加血肿腔内尿激酶灌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对患者干扰小且治疗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2)术后积极给予药物治疗、物理降温等综合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定位微创穿刺引流术,术中引流部分血肿减轻脑组织压迫,并配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引流2 d~4 d,术后给予抗感染、控制血压、康复功能锻炼等措施综合治疗,出院后随访2个月~6个月,根据ADL分级评估疗效。结果 ADL 1级10例,ADL 2级22例,AD L 3级8例,ADL 4级6例。结论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血肿+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引流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临床效果佳,并发症、后遗症少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经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血肿碎吸冲洗术24例,开颅手术26例,将其资料在术后6个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微创治疗组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组疗效较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肿碎吸冲洗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可广泛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微创血肿碎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超早期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例依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血肿碎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本组患者21例存活,3例死亡,病死率为12.5%。6个月后随访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标准判定:ADLⅠ级3例,ADLⅡ级6例,ADLⅢ级9例,ADLⅣ级2例,ADLⅤ级1例。结论应用微创血肿碎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快捷,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84例高血压出血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特点,探讨钻孔引流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4例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术后复查头CT,证实于血肿腔内无误,每日注射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万U助引流,直至引流满意为止,最长引流时间不超过7d.结果 术后功能恢复按ADL分级法,84例中,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14例,Ⅳ级14例,Ⅴ级6例.另外,死亡2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应争取超早期行引流手术.治疗及护理措施得当可使引流保持通畅,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保证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4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的引导下行小骨窗开颅吸除大部分血肿,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术后再经血肿腔所置的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溶解的陈旧性血肿液,并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64例中,ADLⅠ-Ⅲ级49例,优良率为76.6%,Ⅳ-Ⅴ9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4%。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配伍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创伤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震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9):1107-1108
目的探讨在CT定位引导下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经CT检查确诊后,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引流置管术,术后运用尿激酶2~4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5 ml注入血肿腔溶解血肿并引流血性降解产物。结果术后生存48例(占85.7%),出院时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19例,Ⅳ级4例,Ⅴ级,2例。手术优良率为75%(42/56),死亡8例,死亡率为14.28%(8/56)。结论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单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双腔管与常规单腔管冲洗引流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双腔管冲洗引流,对照组30例用常规单腔管冲洗引流,两组均并用尿激酶溶解术.两组病例入院和治疗后评判标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术后20天血肿的消除吸收率治疗组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χ2=8.4885,P<0.05);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治疗组为(82.5±14.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0.07)分(t=3.1591,P<0.05).结论双腔管冲洗引流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腔管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额微创软通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6例CT显示血肿体积为长椭圆形(血肿向额、枕部延伸)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按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1]评分。结果:中转开颅手术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4例(经随访,患者于出院72h内死亡)。存活者出院时日常生活功能评定(ADL),I级21例,II级23例,III级10例,IV-V级5例;6个月左右回访,日常生活功能评定(ADL),I级22例,II级17例,III级11例,IV-V 级5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血肿体积为长椭圆形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经额微创钻孔引流辅以尿激酶溶解血肿具有清除血肿快、副损伤小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脑水肿,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优于经颞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创钻孔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2011年间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T下定位脑出血位置,尽量选择无血管、无功能区钻孔引流,同时使用尿激酶灌注血肿部位辅助血肿的溶解。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等,并随访0.5~1年,了解患者院外情况。结果本组88例参与治疗的患者,总死亡率12.5%(11/88);平均意识恢复时间(11.2±3.8)h;术后3月ADL评分1级患者9例,2级患者48例,3级患者18例,4级患者3例,5级患者1例,恢复期死亡3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早期使用CT定位下的微创钻孔引流术安全可靠,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也良好,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双腔管与常规单腔管冲洗引流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3例采用双腔管冲洗引流 ,对照组 3 0例用常规单腔管冲洗引流 ,两组均并用尿激酶溶解术。两组病例入院和治疗后评判标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 ( CSS)评分 ,6个月后随访 ,用 Barthe 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ADL)评分。结果 术后 2 0天血肿的消除吸收率治疗组为 92 .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1 %( χ2= 8.4885 ,P <0 .0 5 ) ;6个月后随访 Barthe L指数 ADL评分 ,治疗组为 ( 82 .5± 1 4 .84)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 71 .1 3±2 0 .0 7)分 ( t=3 .1 5 91 ,P <0 .0 5 )。结论 双腔管冲洗引流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 ,死亡率和致残率低 ,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腔管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颅锥钻孔抽吸、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颅锥钻孔加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8%,术后第7天复查CT颅内血肿清除率为65%。结论:颅锥钻孔抽吸血肿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不需要贵重仪器,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T定位锥颅抽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方法 采用锥颅抽吸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冲洗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80例。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及生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CT定位锥颅抽血肿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并有对脑组织创伤小 ,可床边操作 ,无须贵重器械 ,简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樊霞  任光阳  黄杰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5):463-463,465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行钻孔引流治疗的安全性、易行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幕上脑出血病人,经CT检查确诊,局麻下行钻孔置管,运用尿激酶溶解血肿并引流血性降解产物.结果ADL1 20例,ADL215例,ADL310例,ADL4 5例.结论超早期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采用血肿穿刺引流、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腰穿脑脊液灌洗,对难于引流的血块用尿激酶溶解。结果 23例除4例死亡外,其余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采用ADL分级法评价:I级5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结论 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经头颅CT定位,明确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最大直径方向穿刺,注意避开血管和功能区.首次抽吸出血肿总量的65%~75%为佳,合并破入脑室者行侧脑室引流术效果更好.复查头颅CT后,经三通向引流管缓慢注入尿激酶达血肿腔溶解血肿,引流2~5 d,最长不超过1周,血肿消除85%以上或残留血肿<10 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 本组63例患者,其中存活60例,占95.2%,随访1~3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 Ⅰ级12例(19.0%),Ⅱ级21例(33.3%),Ⅲ级16例(25.4%),Ⅳ级9例(14.3%),V级2例(3.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具有不受技术条件限制、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有利于血肿引流、缩短病程、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肖德琨  赵超 《当代医学》2010,16(34):62-63
目的总结在CT定位下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方法 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确诊后,对这些占位效应明显或破入脑室的颅内血肿进行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和侧脑室引流术,术后运用尿激酶3万u加生理盐水3ml溶解血肿,定期冲洗,冲洗后持续引流血性降解产物,根据病情辅以改善脑代谢药物加以治疗。结果以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评价标准: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8例,Ⅳ级5例,Ⅴ级2例。手术优良率72%(36/50),死亡率14%(7/50)。结论早期微创钻孔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和侧脑室引流术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玲 《黑龙江医学》2004,28(1):43-44
目的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时机。方法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后在 6h之内施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 ,其中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 38例 ,颅骨钻孔引流术加脑外引流 8例 ,脑室穿刺引流术 3例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11例的病人恢复情况。结果 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 38例中 ,死亡 3例 ;颅骨钻孔引流 8例中 ,死亡 3例 ;脑室穿刺引流 3例中 ,死亡 1例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中 11例均存活。结论 超早期微创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最佳时机 ,对病人疗效及术后康复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钻孔吸除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的新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56例经头颅CT确诊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尽量吸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并固定于头皮上;术后复查头颅CT,根据硬膜外残余血肿量,经引流管灌注尿激酶3~5万单位,夹管保留2h后开放引流,每天1次;血肿基本清除后拔除引流管。结果:治疗2~3天后患者头痛、呕吐症状消失,肢体麻木、偏瘫开始恢复;钻孔吸除加尿激酶溶解引流3~4天,血肿基本清除,无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级54饲,4级2例。结论:钻孔吸除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可部分代替传统的骨瓣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用YL -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采用血肿穿刺引流、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腰穿脑脊液灌洗 ,对难于引流的血块用尿激酶溶解。结果  2 3例除 4例死亡外 ,其余术后 6个月生活能力采用ADL分级法评价 :Ⅰ级 5例、Ⅱ级 9例、Ⅲ级 4例、Ⅳ级 1例。结论 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