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在临床上较常见,为腰骶多个神经受压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腰椎疾患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机理不清,多由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所致,如椎间盘突出、肿瘤、外伤、感染及椎管狭窄等[1]。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患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5%[1]。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患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5%[2]。笔者临床上应用针灸配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马尾神经综合征,效果满意,兹举验案1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文苗  汤志刚 《中医正骨》2006,18(11):19-20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grome CES)是指腰椎中央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受压,引起马鞍区感觉减退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产生CES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中央型椎间盘的突出(脱出)。自1996~003年作者先后收治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综合征9例,均经CT和(或)MRI证实,采用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指由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变而导致腰椎复合关节及周围结构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腰腿痛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对 5 0 8例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报告。1 临床资料本组 5 0 8例 ,男 2 86例 ,女 2 2 2例 ,男女之比 1.2 9∶ 1。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3岁 ,平均 42 .5岁。有外伤史者 32 4例 ,占 6 3.78%。病程最长 38年 ,最短 3天 ,平均 3.8年。住院时间最长 76天 ,最短 2 1天 ,平均 3…  相似文献   

4.
马尾神经综合征,不是一种固有的病名,而系马尾神经特有的一组症候群,常与某些骨伤疾病合并出现,据脊椎解剖所见,第二腰椎以下为马尾神经。当该部受到损伤刺激即出现症状,如腰椎骨折脱位、马尾部肿瘤、骨关节骨质增生、腰椎间盘向后突出等病均为致病因素。我科自1972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导如下: 一、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10%、对照组7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VAS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刺激、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的综合征候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准确诊断不难,但是治疗方法较多。中医药方法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近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病例介绍:刘建国,男,25岁,天津市静海县人。临床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于1982年3月15日行脊髓探查、椎间盘切除术。术后诊断:(1)椎管狭窄证(2)马尾神经粘连(3)轻度椎间盘脱出L3-4。术后即二便闭结,给予留置导尿管、灌肠排便持续三十六天,于82年4月18日予中医治疗。查体:T37.4℃ P108次/分,患者面色眺白,动作微喘,口渴不欲饮,神疲乏力,语言低微下腹部刺痛不适,鞍区麻木,会阴部感觉正常,舌质淡苔白,脉浮大。尿常规:  相似文献   

9.
李谨  张中会 《河南中医》2014,(4):754-755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夹脊穴、八醪穴治疗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22例,均采用针刀松解夹脊穴、八移穴治疗。结果:优11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86%。结论:针刀松解夹脊穴、八醪穴治疗马尾神经综合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表现为腰腿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原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腰椎的外伤、妊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种理疗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门诊理疗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征求患者意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常规实施传统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1年后随访记录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1年月后观察组复发11例,对照组复发25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多种手法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疗效突出,复发率少。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预防提供策略,提高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满意率。方法:结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1)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椎间盘突出;(2)椎管内瘢痕形成神经受压,椎管狭窄;(3)神经根减压不充分,侧隐窝狭窄;(4)腰椎不稳;(5)神经损伤;(6)手术节段错误;(7)术前失诊漏诊。治疗效果参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34例行手术治疗: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2例;8例行保守治疗: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原因比较多。手术前全面正确的诊断、手术中谨慎仔细和正规准确的操作、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牵引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随访中无复发,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4%,随访中有2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45例(推拿配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疗效及疼痛积分、JOA评分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疼痛积分与JO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推拿配合西药治疗,P<0.05。结论:穴位贴敷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方法选择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资料治疗后痊愈8例(2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失败6例(20%),总有效率为80.0%。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小针刀治疗,配以中药内服治疗。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20例(26.3%),显效41例(53.9%),有效10例(13.2%),无效5例(6.58%),总有效率为93.4%。结论:本法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病例以静脉滴注,腰椎电动牵引,手法推拿,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结果:治愈152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配合中药健腰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5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腔侧隐窝微创介入多次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健腰方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病症积分及腰腿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3%vs 80.0%,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配合中药健腰方能改善LDH患者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腰夹脊为主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141例及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22例,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32,P=0.027),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