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绍卫  肖四旺 《中医药导报》2007,13(1):46-47,5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手法整复、常规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塑形弹力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优于传统的常规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纸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优越性.方法:6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纸夹板组20例,木夹板组20例,石膏组20例.经复位、固定后,分别在4周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比较又侧肢体的甲襞微循环、第二掌骨骨密度,并以比正常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纸夹板在疗效、固定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患肢甲襞微循环和第二掌骨骨密度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纸夹板能有效地保证固定的稳定,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符合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4.
王梅  高志朝 《中医正骨》2012,24(5):17-1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84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药夹板外固定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第4、6、8、12周后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对比,2个月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中药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亦明显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中药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优于西药,同时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臂中立位"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0例闭合性肱骨中、下段各类型骨折整复后作"上臂中立位"夹板外固定,并与传统夹板固定的90例作对照.结果:对位对线优良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作随访,随访两年以上79例,患肢功能都满意.结论:该固定方法,改变以往传统习惯将患肢置于胸腹部前悬吊,较好的避免了骨折的旋转、成角及分离移位,使骨折得以顺利地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设计控制竹塑夹板材料的力学性质与特征满足治疗要求。方法:采用力学性能试验测试分析方法对竹塑夹板与柳木夹板力学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天然柳木材料夹板弹性模量波动大、蠕变速率变化大,影响治疗骨折外固定过程的稳定性,竹塑夹板则相反。结论:通过对竹塑夹板材料的弹性模量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发,制造满足弹性固定准则要求的材料和器械,为小夹板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4,(8):998-100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三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板对照组,石膏对照组,均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分别采用夹板配合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3组患者于治疗后第5、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患肢抓握力,骨折部位畸形,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明显优于夹板固定组、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黄散外敷联合夹板外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黄散外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患肢疼痛、肿胀周径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4%(P<0.05);联合组上肢和下肢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肿胀周径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肿胀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确切,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治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83.3%,两组比较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桂光明  曹波  张惠  杨建  李强 《中医正骨》2016,(4):19-21,24
目的:探讨石膏托和小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复位后短期位置丢失的影响。方法:将26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骨折后,2组分别用前臂石膏托和小夹板固定患肢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分别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周,拍摄患肢腕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以治疗后1周患侧掌倾角或尺偏角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变化5°作为判定骨折再移位的标准,比较2组患者骨折再移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即刻,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4°),尺偏角15°~30°(中位数21°);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3°),尺偏角12°~31°(中位数22°)。治疗后1周,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3°),尺偏角15°~30°(中位数20°);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2°),尺偏角12°~30°(中位数21°)。石膏托组并发骨折再移位5例,小夹板组并发骨折再移位12例,石膏托组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小夹板组(χ2=6.213,P=0.013)。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采用石膏托固定较小夹板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塑彤纸质支架夹板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为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传统柳木夹板作为对照,测量塑形纸质支架夹板和柳木夹板承载弯曲负荷下对应的挠度位移D1,及其在撤去对应外力后回纳的残余位移D2。对两种不同复合比例的塑形纸质夹板进行抗弯性能测试和抗压性能测试。结果:1、在刚度方面,塑形纸质支架夹板明显优于柳木夹板,在弹性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t=1.325)。2、抗弯测试:①弯曲强度极限及弯曲强度,纸质铅丝大夹板均显著优于纸质铅丝小夹板(P〈0.001);②挠度,纸质铅丝大夹板显著小于纸质铅丝小夹板(P〈0.001);③弯曲弹性模量,纸质铅丝大夹板显著大于纸质铅丝小夹板(P〈0.001)。3、抗压测试:纸质铅丝大夹板的压缩最大变形明显小于纸质铅丝小夹板(P〈0.001),而压缩强度极限与压缩强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t=-1.939)。结论:塑形纸质支架夹板拥有稳定的材料性能,其中塑形纸质铅丝大夹板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更适合作为规范化标准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Colles骨折夹板固定期间理筋康复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拆除夹板后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骨折3周后予理筋康复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分别测量整复前、整复后当天及拆除...  相似文献   

13.
小夹板监护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研制了一种以感压气囊作为压力传感器,充气缚带捆扎夹板、气压表测定压力值,报警器自动报警,具有按摩功能的小夹板监护仪,它能使夹板压力保持在既能达到固定效果,又不影响伤肢血液循环的相对恒定状态,临床应用55例,与传统小夹板固定组47例对比,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51例行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49例行无药物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治疗组55例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腕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变化,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变化、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1个月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治疗组腕关节背伸角、掌曲角、桡偏角、尺偏角、旋前角明显小于对照1、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减轻术后腕关节疼痛、肿胀,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夹板固定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石膏固定组33例,采用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整复6周后的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石膏固定组有3例患者因疼痛对治疗结果不满意2,组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均无明显畸形。夹板固定组Neer评分高于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0);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t=0.575,P=0.567;骨性愈合时间:t=1.901,P=0.062)。结论:手法整复后采用竹夹板外固定能使患者尽早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综合护理干涉应用于老年桡骨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60例老年桡骨端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并随机分配到采用常规治疗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30例。术后护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的长短。结果:术后两组的患者接受各自的护理配合一段时间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结论:老年桡骨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应用综合护理干涉能明显地提高愈合率,促进骨骼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