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70例不同临床分型乙肝患者血清TGF-β1,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结果 (1)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pg/mL)分别为109.29±55.59,210.00±120.74,497.73±276.73,1138.44±580.45,1017.06±502.50(P<0.0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43.00±10.51,P<0.01).(2)血清TGF-β1升高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相关(P<0.01,P<0.05).(3)血清TGF-β1与PⅢ P、CⅣ、LN、HA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TGF-β1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GF-β1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毒素(LPS)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PE)、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等人工肝支持系统不同方法的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IL-2、IL-6、TGFβ1、TNF-α及LPS的水平,比较它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PE治疗前血清中IL-2(28.75±12.43)pg/mL、IL-6(54.26±19.28)pg/mL、TGFβ1(30.70±26.90)ng/mL、TNF-α(88.17±46.32)pg/mL、LPS(0.86±0.45)Eu/mL,PE治疗后IL-2(35.30±14.18)pg/mL、IL-6(46.42±18.73)pg/mL、TGFβ1(18.56±13.77)ng/mL、TNF-α(64.54±30.25)pg/mL、LPS(0.53±0.28)Eu/mL;CVVH治疗前IL-2(30.26±12.69)pg/mL、IL-6(52.90±20.42)pg/mL、TGFβ1(28.58±16.70)ng/mL、TNF-α(82.35±41.66)pg/mL、LPS(0.80±0.38)Eu/mL,CVVH治疗后IL-(236.98±15.20)pg/mL、IL-6(35.85±18.16)pg/mL、TGFβ1(15.16±7.92)ng/mL、TNF-α(46.70±20.44)pg/mL、LPS(0.59±0.31)Eu/mL。PE及CVVH治疗后血清IL-6、TGFβ1、TNF-α及LPS均下降,而IL-2却上升,其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PE及CVVH治疗后对IL-6、TGFβ1、TNF-α、内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而IL-2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助于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TNFα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肝穿刺取得肝脏活体组织进行HE、网状纤维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2)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1)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对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3)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1、TNFα对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乙肝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水平,探讨FAP在乙肝相关性慢性肝脏疾病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29例乙肝肝硬化(S4期)、22例慢性乙肝(S1~S3期)及17例因良性病变行肝切除术的肝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其中FAP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组织及血清中F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肝癌、肝硬化、肝炎以及对照组肝组织中,FAP mRNA表达的差异倍数值分别是4.73±1.60、1.86±1.04、0.98±0.80及1.00±0.00,四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6,P=0.000);ELISA结果显示FAP蛋白在肝癌患者组织中1μg总蛋白平均含量为(1 288.28±695.82) pg/mL,而肝硬化组织为(1 176.11±677.43) pg/mL,肝炎组织为(1 044.58±389.48) pg/mL,对照组为(848.70±540.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4,P=0.034).结论 FAP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对照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随着疾病的进展,FAP呈渐进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并采用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CoⅣ)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浆对照组(P<0.01),TGFβ1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r=0.462,P<0.05),提示TGFβ1 升高与肝病程度有较好相关.不同期肝病组之间血浆TGFβ1检测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慢性肝病患者中HA、CoⅣ、LN、PCⅢ水平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以HA最明显.不同期肝病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或P<0.05).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浆TGFβ1与HA、CoⅣ、LN、PCⅢ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慢性轻度组血清PCⅢ外,其他各组血浆TGFβ1与HA、CoⅣ、LN、PCⅢ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临床标本采用血浆更能反映肝纤维化患者TGFβ1水平,血浆TGFβ1检测如与以HA为代表的细胞外间质(ECM)等联合检测应用,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进程,可以为临床肝纤维化检测提供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l、TNFα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 肝穿刺取得肝脏活体组织进行HE、网状纤维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正常人、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2)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1)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对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3)寻找有效的方法拮抗TGFβ1、TNFα对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细胞因子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探究恩替卡韦对CHB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80例CHB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组(使用恩替卡韦,n=90)和对照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n=90),检测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病毒动力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价值.结果 ①用药后12周恩替卡韦组IL-4(55.34±8.87)pg/mL、IL-6(30.91±8.03)pg/mL、TNF-α(39.93±5.81)pg/mL、TGF-β(11.42±3.05)pg/mL、hs-CRP(10.76±4.01)pg/mL、HA(142.79±28.64)ng/mL、LN(172.85±30.26)ng/mL、ⅣC(269.67±48.15)ng/mL、PCⅢ(166.77±40.4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周、恩替卡韦组IL-4(41.63±7.19)pg/mL、IL-6(22.57±7.21)pg/mL、TNF-α(36.54±5.63)pg/mL、TGF-β(9.25±2.61)pg/mL、hs-CRP(7.19±3.67)pg/mL、HA(130.16±24.08)ng/mL、LN(144.64±28.72)ng/mL、ⅣC(218.67±34.85)ng/mL、PCⅢ(140.54±31.5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8周恩替卡韦组IL-4(35.37±6.24)pg/mL、IL-6(19.63±6.65)pg/mL、TNF-α(29.67±4.85)pg/mL、TGF-β(7.44±2.16)pg/mL、hs-CRP(6.14±3.15)pg/mL、HA(95.37±16.69)ng/mL、LN(130.14±23.26)ng/mL、ⅣC(164.28±32.06)ng/mL、PCⅢ(130.98±26.8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后24周,恩替卡韦组病毒学应答率(88.89%)、完全应答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8周,恩替卡韦组病毒学应答率(92.22%)、完全应答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恩替卡韦组不良反应率(1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CHB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肝纤维化和病毒应答情况,且药物副作用少,建议临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 含量 ;测定各项反映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 :ALT、ALB、SB、PTA。结果 :TGF -β1 含量 ( x±s)分别为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 ( 18.2 5± 3.71)ng ml,中度 ( 5 4.32± 19.13)ng ml,重度 ( 10 8.15± 47.2 3)ng ml。重型 ( 2 41.73± 45 .48)ng ml均高于对照组 ( 7.1± 6.6)ng ml(P <0 .0 5 ) ,且随着肝损害加重 ,TGF -β1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TGF -β1 含量可反映肝损害程度 ,血清TGF -β1 的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浓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传染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n=28)、重度组(n=22)、肝硬化组(n=13),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PN浓度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浓度,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清APN浓度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分别为(6.41±2.21)μg/mL、(9.46±3.27)μg/mL、(15.11±4.30)μg/mL、(20.54±5.52)μg/mL,两两比较依次上升,血清HA、LN、PC-Ⅲ、C-Ⅳ浓度也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PN浓度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PN及HA、LN、PC-Ⅲ、C-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血清脂联素浓度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82例经肝穿病理证实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测定其体积指数,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RIA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结果纤维化分期为0~4期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4.21±2.96)ng/ml,(4.82±4.48)ng/ml,(6.30±5.96)ng/ml,(7.97±4.52)ng/ml,(10.08±5.18)ng/ml,差异显著(F=2.629,P=0.041);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8.51±5.35)ng/ml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5.25±4.73)ng/ml(t=2.787,p=0.007);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77(p=0.012).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血清瘦素水平亦相应升高,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3、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的的含量变化,同时纳入30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结果 慢性乙肝轻度、慢乙肝中、重度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3 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HA、PC 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0.38,0.45,P均<0.01),同时 IL-13与TGF-β1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血清IL-13可作为反映肝内炎症活动性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与慢乙肝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在肝纤维化形成的意义。方法检测四组人群共165例(健康组、慢乙肝组、慢乙肝重型组及慢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浆MMP-1、TGF-β1水平,慢乙肝患者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慢乙肝、肝硬化、慢乙肝重型患者血浆MMP-1、TGF-β1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均〈0.05),且上述3种疾病MMP-1、TGF-β1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慢乙肝患者随着炎症升级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浆MMP-1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浆TGF-β1逐渐升高。结论血浆MMP-1与TGF-β1检测可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指标,MMP-1、TGF-β1对于慢乙肝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浆TGF—β1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并和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38.35±8.97ng/L,治疗6个月后下降到21.76±6.22ng/L,治疗前后比较t=9.15,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21.32±3.81ng/L,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t=0.40,P>0.05)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清瘦素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N)的水平.结果 慢乙肝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照组、慢乙肝组中女性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瘦素水平和HA,PCⅢ,Ⅳ-C,LN呈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将会明显升高;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有性别差异;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中药制剂和络舒肝胶囊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8周制作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和络舒肝混悬液灌胃 ,2粒 / (只·次 ) ,每天 1次 ,连续 8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检测血清 AL T、AST、AKP、γ- GT值 ,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 型前胶原肽 (P P)和 型胶原水平 ,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 ,RT- PCR检测肝组织 Smad3m RNA水平。结果 ,和络舒肝能减轻慢性肝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 ,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 AL T、AST、AKP值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P<0 .0 5或 P<0 .0 1。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 TGFβ1表达增加 ,使用和络舒肝胶囊可抑制肝组织中 TGFβ1蛋白表达。正常组、和络舒肝组以及模型组 Smad3m RNA表达亦明显不同 ,其转录水平呈现依次增高趋势。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 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而且可能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分子 Smad3m RNA的转录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60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 (IFN 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 ,并和 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 38.35± 8.97ng/L ,治疗 6个月后下降到 2 1.76± 6 .2 2ng/L ,治疗前后比较t =9.15 ,P <0 .0 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 2 1.32± 3.81ng/L ,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 (t=0 .4 0 ,P >0 .0 5 )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 ,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 ,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TH免疫及肺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并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TH细胞免疫的作用以及对肺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TGFβ1作用下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利用MTT比色法了解TGFβ1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生长的影响.结果在TGFβ1作用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NFY水平(329.6±125.9pg/ml,687.36±209.78pg/ml)明显低于无TGF β1作用的健康人组(696.11±123.86pg/ml,941.06±191.18pg/ml)(P<0.001),却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64±14.82pg/ml,447.6±160.02pg/ml)(P<0.001);IL-10水平(500.28±82.11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341.25±134.83pg/ml)(P<0.001),与肺癌组(524.16±144.27pg/ml)相比却差异显著(P=0.23).TGFβ1对A549的生长没有影响(P=0.42,P=0.80).结论TGF β1能引起TH细胞免疫失衡;抑制TH1细胞免疫,增强TH2细胞免疫;TGFβ1对A549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TGF-β1和HA,LN,Ⅳ-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并与肝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评价其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ELASA法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用ELASA和RIA法检测血清HA,LN,Ⅳ-C,PⅢP的水平.肝脏病理切片常规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进行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级分期.结果血清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Ⅳ-C,PⅢP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水平可做为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