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党锐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210-211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对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89例(89眼)孔源性视网膜病例施行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治疗,随访4个月~4年,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89例中一次手术成功80例,二次手术成功3例,总治愈率为93.3%;手术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术中裂孔定位不准导致裂孔未能封闭。结论:巩膜环扎联合巩膜外冷凝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的有效手段,查找并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巩膜外加压术手术治疗上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140例14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裂孔位于上方者74眼、裂孔位于下方者66眼的术后疗效差异。结果: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要低于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的患者行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的疗效要好于裂孔位于下方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6眼未发现明确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全部行冷凝术及巩膜外顶压,6眼复位皆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有3眼术中发现眼压较高,因此巩膜不被顺利顶压,为保证手术成功采用了前房穿刺术将少量的房水排放出,从而降低眼压。患者6眼视力在矫正后全部达到4.3以上,视力术后均有提高。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未发现明确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省时等优点,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杨俊  区显宁  衷昕 《西部医学》2006,18(6):697-698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17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89.47%。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13眼,其中≥1.0的有2眼。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李雪冰 《当代医学》2010,16(2):101-101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0例54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加压、环扎、放液等手段治疗。结果一次手术治愈率91.2%,总治愈率93,7%,术后增进视力94.5%。未愈原因:视网膜巨大裂孔、玻璃膜体增殖膜形成。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手术治疗获得视网膜复位,改善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住院的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27例视网膜复位,1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96.43%.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20眼,其中≥1.0的有7眼.结论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45只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放视网膜下积液、光纤照明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标记、巩膜外加压术和(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和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1眼因玻璃体出血改为玻璃体切割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放液无并发症.结果: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网膜脱离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定位,并与直接检眼镜下定位肉眼下冷凝相比较观察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9例(59眼)均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均采用巩膜外加压排除视网膜下液,其中32眼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和冷凝,27例应用直接检眼镜定位进行同样手术,随访观察3个月~1年比较两组手术的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复位率.结果 应用显微镜组的定位率达到100%(32/32),一次性复位达到96.8%(31/32),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组74.0%(20/27),62.9%(17/27),x 2检验,P<0.05.显微镜组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平均时间为(7.3±3.6 )min,低于检眼镜组的(10.5±3.8)min,t检验P<0.05.结论 应用显微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与传统的直接检眼镜比较具有定位精确、冷凝程度准确、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最小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56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前房放液、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巩膜外加压、顶压硅胶加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眼压、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随访3~ 12个月.结果 51例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91.1%),术中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例,术后出现裂孔形成鱼嘴状3例,行二次单纯加压块调位固定后均复位,2例因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造成裂孔开放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出现暂时性高眼压2例.术后视力提高48眼(85.7%).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行最小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裂孔冷凝定位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术后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巩膜表面针刺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2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用1 mL注射器针头经巩膜穿刺放出视网膜下的积液,在显微镜下寻找裂孔并用冷凝头行巩膜外冷凝封闭裂孔,然后用硅胶块作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结果 30例成功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未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引流出少量视网膜下液。31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1例加压嵴后缘残留少量网膜下积液,3 d后积液自行吸收。结论经巩膜表面针刺放液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视网膜下积液的方法,在显微镜直视下联合巩膜外冷凝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优点及操作要点。方法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接受手术,均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后,经巩膜CO2冷凝或放视网膜下液,硅胶外加压或环扎。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0.5a,视网膜复侠率94.9%。结论直视下进行网膜脱离手术,可准确地封闭裂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定位裂孔并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冷凝,行巩膜外硅胶垫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视力提高17眼.矫正视力<0.3 5眼.≥0.3 12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手术冷凝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术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倍数大,简单易行,术后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全部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硅胶垫压及冷凝(或联合环扎)进行手术.术前根据三面镜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计算垫压和/或环扎缝置位置,术中先预置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缝线,根据术前检查网膜下液的低点,放液针穿破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并冷凝,固定硅胶带和/或环扎带,如术中检查眼压低,予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中观察裂孔封闭、网膜复位确实后结束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56例病例,视网膜一次复位54例,原位再次脱离2例,其中1例为裂孔位于垫压嵴后坡,再次网膜下液出现;另外1例为多发裂孔术前术中未全部查及;其中矫正视力提高的有45例,无改变的有6例,下降的5例;术后葡萄膜及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反应.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郭雷  赵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69-17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巩外加压。结果 随诊1mo以上,35眼中,32眼达到解剖复位,成功率为91.43%。结论 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反应轻,疗效满意,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