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毒性中药饮片在我院肿瘤科门诊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饮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抽取2022年肿瘤科门诊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838张,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毒性中药品种、毒性中药使用频次、超剂量频次及毒性中药联合使用等问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38张含毒性中药饮片处方中,共涉及22味毒性中药饮片,占医院毒性中药81.48%,50~60岁使用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居多(217 例,占25.89%),且每张处方药味多集中在11-15味,临床主要用于各类肿瘤疾病、慢性胃炎、结节病等。除了土荆皮、白果、蜈蚣3种以外,其他毒性中药均存在超剂量现象。毒性中药联用≥2味处方231张,以2味联用190张最多(占比22.67%)。配伍禁忌处方78张,以炮附片与半夏配伍居多,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失眠、郁病等。结论 毒性中药饮片在肿瘤科使用普遍,超剂量现象多,需警惕毒性中药超剂量使用及毒性中药联用配伍导致的潜在风险,加强药物管理,促进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使用剂量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该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现状。 方法 抽取该院2013年度1 000张中药饮片处方,对中药饮片使用频率、超剂量药味数、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张处方总剂量大于300 g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6%。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黄芪、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炒白芍、薏苡仁、炒杜仲、陈皮,其中大部分中药饮片有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有毒中药饮片也有超剂量使用现象。 结论 中药饮片处方超剂量使用问题突出,需改进中药饮片用药现状,确保处方合理,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了解医院中药处方和中药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为指导中药房调剂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1~12月1 20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处方中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应用中药的措施。结果: 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临床诊断填写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中药名称不规范、处方脚注不明确、用法用量不适宜、配伍禁忌等问题;单张处方药味数大于15个以上的处方占比为65.70%,处方平均剂量大于250g的处方占比为40.25%。结论: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的定期点评检查和质量监督,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剂量及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12月的住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2014年全年处方共计3 695张,每月抽取100张,共1 200张,统计规范处方中使用频率最大的药物以及药量,并与药典用药标准进行比对。结果:单张处方中以1~5味中药的处方居多(40.8%)。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是炒麦芽、炒谷芽、茵陈、黄芪、当归、生地、丹参、茯苓、陈皮、枳壳,使用超量的药物为茵陈、当归、生地、丹参、枳壳,不合格处方所占的比率为22.5%。结论:医院在中药饮片处方剂量上还存在超规定剂量现象,结合本院特色治疗情况,超剂量用药属合理用药。中药饮片处方开具不规范现象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中药处方中毒性中药使用情况与合理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毒性中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医院2016年7月-12月门诊患者中药处方3374张,统计与分析处方中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结果:抽取的3374张中药处方中,其中涉及毒性中药饮片处方1089张和有毒、小毒中药22种;使用科室主要是肿瘤科,其次为中医科、心内科等;处方中含1味毒性中药的单张处方为最多,其次为含2味毒性中药的处方,再则含3味及以上毒性中药的处方,但较少;中药附子是使用最多的中药饮片.结论:医院毒性中药的使用较为普遍,医院行政部门应制定"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与管理规范",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毒性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曹俊岭  毛柳英  范秀荣  付鹏 《中国药房》2012,(11):1055-1056
目的:探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有毒中药饮片剂量的规定。方法:以《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有毒与有小毒中药饮片的剂量为依据,抽取某医院处方,记录其在临床上的超剂量使用情况,计算每一味饮片的超剂量使用频率。结果:19种有小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频率的均值达到了65.25%,29种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频率的均值达到了66.7%。结论:《中国药典》中关于中药饮片剂量的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含毒性中药的成药,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每月15日门诊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对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成药处方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8 758张中药处方中,涉及含毒性中药的成药处方3 165张,105个品种,45种毒性中药饮片。其中不合理处方774张,处方合理率为91.16%。结论:含毒性中药的成药在该院临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特点,探讨该院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6 年4月和5月妇科门诊中药饮片处方2 082张,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妇科疾病的分类各中药的用药情况。结果: 妇科门诊疾病中月经病占82.28%。使用频率>50%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炒白芍、山药、丹参、赤芍、酒山茱萸、菟丝子等8种。从中药类别来看,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程度高。从中药归经来看,归肝经中药最多。结论: 该院妇科门诊疾病以月经病为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擅用续断、茯苓等单味药,善用归肝、肾经的药物,体现了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调经、清热敛阴的治法,并突出了重在调肝的治则,反映了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情况,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规定的中药饮片用量范围,对处方中超剂量使用的有毒中药饮片的品种、剂量、各剂量使用频次和频率、超剂量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剂量使用的有毒中药饮片共有21个品种,占某院有毒中药饮片品种数的45.65%,其中12种有两种以上超上限使用剂量;超剂量使用频率排名前五位的中药饮片品种和剂量分别是水蛭9 g、吴茱萸6 g、蒺藜15 g、仙茅12 g、天仙子9 g;超剂量使用程度排序,水蛭12 g位列第一,是剂量上限的4倍。小毒中药饮片较有毒中药饮片平均超剂量使用频率更高,但两者平均超剂量使用程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血化瘀药和平肝息风药的超剂量使用频率和程度均排名前三。结论: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整体情况较合理。建议结合地区用药习惯,制定中药饮片尤其是有毒中药饮片的剂量范围,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规范中药饮片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全国10个省(区、市)12家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情况(处方剂量、药味数)进行调研;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2016年5月-2019年4月共计41610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的处方剂量、药味数及处方中饮片使用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科室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情况,探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12家中医院的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为129.60~245.00 g,平均药味数为11.90~18.25味;儿科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均低于其他科室。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平均剂量为242.21 g,剂量分布在201~300 g的处方数占55.75%,超过300 g的处方数占15.22%;处方平均药味数为15味,药味数分布在11~20味的处方数占87.75%,超过20味的处方数占6.64%。我院中药饮片处方中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情况,超剂量使用频率最高的3味饮片为醋郁金(占85.51%)、麸炒白术(占82.10%)和白术(占79.13%);我院内科中药饮片处方数占40.84%;内科和外科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超过300 g(分别占11.98%、18.69%)、药味数超过18味(分别占14.60%、9.53%)的处方较多;儿科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超过18味的处方占24.09%。结论:中药饮片处方整体剂量偏高、药味数过多,处方中单味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内、外科应着重把控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单味中药饮片用量以规范处方剂量,妇科需着重控制单味中药饮片用量,儿科应特别关注处方药味数的使用,以保证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药饮片处方应用现状,提炼处方点评的4个关键问题,即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大药味处方及超大金额处方,维度集中在超剂量和超数量两个方面.对不合理处方及关键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下一步制定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药饮片合理使用及点评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李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8):2530-2533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8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共9 744张,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处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抽取的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在1 2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 144张,不合理处方56张,处方合格率为95.3%。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20.00%;超常处方12张,占不合理处方18.47%;不适宜处方共40张,占不合理处方61.53%。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最多,共25张,占38.46%。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处方采用前置审核和后置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中成药处方总体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药师应不断提高处方审核及点评能力,规范临床医生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药汤剂与免煎中药饮片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煎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尝试,由于对免煎中药饮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也没有免煎中药饮片的专用质量控制标准,在免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拓宽思路,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的手段,使免煎中药饮片向合理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现状和用药合理性,促进中药饮片的临床规范化使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使用该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该院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处方点评,分析其用药合理性,并对疑义处方进行反馈。结果:共抽取中药饮片处方3 0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17.70,平均处方金额为218.94元。其中不合理处方54张,占1.80%,主要不合理处方为不规范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和给药途径不适宜处方。对于疑义处方,重点探讨了饮片处方剂量争议、疑义处方反馈、十八反等中药饮片管理应用情况,并认为今后的饮片点评工作中应持续重点关注中药饮片剂量使用、临床诊断规范书写等。结论:该院中药饮片处方的总体合格率较高,但仍需加强临床医师的相关知识培训并进一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最终更好地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单味全草类中药饮片在常温下的吸水系数,以对采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的加水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107味全草类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进行研究,将模拟药方分别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计算的加水量和按吸水系数计算的加水量进行煎煮,把两者得到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质地的全草类中药饮片之间的吸水系数差异较大,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相差较大且无规律可循,而按吸水系数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误差较小且有规律可循。结论 实验测定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对指导煎药工用煎药机煎药所需加水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单味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在常温下的吸水系数,对煎药机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的加水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22味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进行研究,将模拟药方分别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和吸水系数计算加水量煎煮,两者得到的出液量分别与需液量比较。结果 不同质地的根及根茎类中药饮片吸水系数差异较大,按煎药机厂家推荐公式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相差较大且无规律可循,而按吸水系数加水所得的出液量与需液量误差较小且有规律可循。结论 实验测定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可指导煎药工在煎药时的加水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二级医院中成药处方前置审核结果,提示中成药用药风险,促进安全规范使用中成药。方法 收集控江医院2021年4月的门急诊处方31542张,依据中成药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对中成药毒性成分归类,并对用药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中成药和化学药处方问题类型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和用法用量问题。中成药说明书中对毒性药材成分警示不足,以及审核软件知识库的不完善增加了中成药使用的风险。结论 应完善审方系统中成药相关知识库,加强含毒性药材中成药的高警示管理,提高全民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吴萍 《中国药事》2017,31(5):560-564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静配中心)于2016年6月至8月审核处方过程中发现及纠正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审核2207份中药注射剂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46例,不合理医嘱主要为溶媒选择与用量、药物剂量、联合用药、配伍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结论:静配中心的建立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应有作用,而不合理医嘱的数据也反映出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临床医师、静配中心药师以及护士的审核等环节进一步改进、完善,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磊等 《中国药事》2014,(3):288-291
目的探索科学监管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技术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亳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出的易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染色增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现状和危害。结果与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了染色加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常见品种和常用的染色加重方法,找到严控措施,为科学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