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通便法是指运用通利大便的方法,使燥屎、邪热、瘀血、宿食、痰饮及虫积等有形之邪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以治疗大便秘结或大便艰难证.便秘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或单独出现或与其他疾病合并出现,困扰患者.  相似文献   

2.
便秘是大肠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可发生于急慢性疾病中。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称,后人又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及“热燥”、“风燥”、“胃缓”之说。《景岳全书·秘结》认为“此其立名太烦”,主张按仲景之意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便秘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通常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其中虚秘包含气虚、血虚。  相似文献   

3.
便秘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便秘的概念及病因1.1中医便秘的含义及病因病机便秘是大肠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可发生于急慢性疾病中。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称,后人又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及“热燥”、“风燥”、“胃  相似文献   

4.
通下法是荡涤肠胃,泻下大便,逐邪下出的治疗方法,具有排除燥屎,荡涤邪热,逐水泻瘀,攻下宿食、痰结、冷积,通导结滞等作用。通过泻下大便,疏通腑气,可以调理气机,使一些疾病或证状迅速得到暂时的缓解。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通下法治疗一些较顽固、危重之病证,每获小效,今不揣浅陋,兹举数例,以求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5.
<正>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  相似文献   

6.
略谈下法     
下法为“八法”之一。“下”有泻下、攻下之意。下就是运用泻下方药以攻逐里实的治法。泻下是手段,攻逐里实是目的,所以下法有时又称攻里。肠胃积结,水血壅滞,均须用下法以荡涤之,此为其共通点。但这些证候的病机各不相同,故下法的应用亦随之而异。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原则,适应证1.肠胃热结,当用寒下;2.肠胃冷积,当用温下;3.肠燥便秘,宜用润下;4.腹水(包括  相似文献   

7.
目的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或虽大便次数正常,但大便量少且硬,排出困难,或虽有便意,大便亦不干硬,但排出困难.目的讨论中医治疗便秘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便秘非单纯通下尽能解除,应当据证确定治则、治法.实证以祛除邪气,顺气通便为主.如属热结者,宜清热通腑;属气滞者,宜理气导滞;属血瘀者,宜活血祛瘀通便.虚证应针对其气血阴阳的偏颇,补其不足,使正气复而糟粕自下.如属气虚者,宜益气润肠;属血虚者,宜养血润燥;属阳虚者,宜温肠通便;属津亏燥结者,宜增液行舟,润肠通便.便秘之虚实证候,虽可单一出现,但尤多兼夹错杂,临证时应随证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8.
关于便秘之因,《圣济总录》认为有风、冷、虚、热之别;李东垣认为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分;《济生方》则进一步提出风、气、湿、冷、热五秘。其后医家论便秘均提及“风秘”。而“风秘”一词始出何处?  相似文献   

9.
通便法即指运用通大便的方法使燥屎、瘀血、宿食、痰饮及虫积等有形之邪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对仲景对该法的运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有所谓“实则泻之”。均说明实症宜采用下法治疗。现将笔者在急腹症中应用下法的体会作一小结: 一、下法治疗急腹症的机制急腹症的病理主要是梗阻不通和炎症,由于梗阻促进了细菌繁殖,加重了炎症,而  相似文献   

11.
通泻大便并非单纯的对证疗法。有许多疾病往往在病理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便秘结有关,治疗时投以通泻药,名为通便,实质上是促使病邪(燥、火等)排出体外,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例如,满嘴口舌溃疡,或牙龈肿痛蕴脓,累用清火消炎药亦难以收效,倘正确辨证,抓住口苦,口臭,便秘,苔黄腻,脉滑等特征,诊断为心胃火炎、胃肠积热上蒸。处方以黄连、黄芩、山栀、连翘、薄荷、竹叶、生甘草等清泄心胃之火,配大黄、芒硝泻胃肠积热由大便而泄,常获良效。再如急性眼结膜炎,目虚肿痛,伴有头痛、便秘,亦可用泻肝降火,泻热通便法而获卓效。总之,凡头、目、口、舌诸火热证,泻热通便而导热下行,确有釜底抽薪之妙。  相似文献   

12.
习惯性便秘以大便多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排出为其特征。中医认为多因大肠积热、耗伤气血,或气滞寒凝、肠道失养,或久服苦寒泻下之药,伤及气血,以致大便干结不通。属虚实夹杂之证。笔者根据本病起病慢、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选择具有润肠、通便的中药组成“润肠通便汤”对症加减治疗,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习惯性便秘均有满意疗效。能促进肠胃分泌,加速肠蠕动,可软化大便,使之易于排出,使症状缓解、消失。本组药物药性缓和,作用强、取效速、效力久、疗效高、复发少、治疗时间短,泻后不会引起便秘、无肠绞痛等副作用,久服不…  相似文献   

13.
通下法在温病治疗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凡温病有形实邪内结,如:结热、燥屎、积滞、瘀血等证,皆可运用通下法。使其病邪从下而解,起到迅速控制病情的传变,这样对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运用下法时也应看到在临床中的证候表现是复杂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下法杂谈     
张自华 《河北医学》2006,12(3):288-288
1下法的基本含义下法属八法中之常规法则这一。原意是指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和积水,使停滞于肠胃之宿食、燥便、实热、冷积、淤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方法。元代张子和始推广和扩大了本法的应用和范围,深得其奥妙。如《儒门事亲》言:“下之攻病,人所恶闻也  相似文献   

15.
妊娠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女性便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孕产妇更为多见。妊娠期黄体产生的大量孕激素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弱,粪便在肠中积留时间过长,水分逐步被吸收,使大便干结而致便秘。从孕期6个月开始,子宫增大压迫肠管,也可引起便秘。同时盆腔血管受压,下肢血液瘀滞,易诱发痔核,甚至脱肛,从而加重便秘,便秘又可促进痔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孕期运动减少及饮食生活改变,均可引起或加重便秘。从中医而论,妊娠期妇女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故“血感不足,气易偏盛”。妇产病本以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为治则,妊娠期发生便秘尤应注意滋肾、健脾、调理气血。笔者认为,妊娠期便秘主要可分为血虚津亏、血热肠燥、肺脾气虚、气机郁滞等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而更年期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风眩”,“脏燥”之范畴。关于更年期高血压的病因,历代医家多论情志不畅,肝阳上亢,脾胃虚弱等,较少揭示燥邪与更年期高血压的关系。在西北地区,尤其在新疆,其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燥邪横逆,燥讧多发。而更年期高血压与燥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就燥邪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燥证及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燥为六淫之一,五行属金,在季为秋,五脏关肺。以其自然性质而言,金本燥,为涸。性质类别属于秋阴,却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自《内经》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后,后世医家对燥证理论多有阐发,逐步发展完善了燥证理论。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以各种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中医证候。由于燥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尤其我国西北地区更为突出,故对燥证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周铭心在多年研究燥证的基础上,对燥邪及燥证的认识较前人有所深入,从论燥证转入到论西北燥证,再次强调将燥邪作为独立病因,与风、热、火、湿、寒并列论述,是《内经》的基本宗旨。在确立西北燥证理论体系后,认为燥邪的阴阳属性为阴,本阴而标阳,以阳明燥金为名,与风相对而立,于寒热之性而属凉。其气化属性凡八:一为干燥,二为清冷,三为收敛,四为滞涩,五为外坚,六为急切,七为肃杀,八为皴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梳理古代及现代本草、医家经验等文献中关于芍药甘草汤以及芍药、甘草治疗便秘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芍药和甘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通下作用,芍药善于调和腹中气血,"除血痹,破坚积",除腹中邪气,从而发挥通便作用;甘草解毒,去肠中燥屎糟粕之毒邪,解毒通便。芍药甘草汤用于便秘多用生白芍和生甘草,比例为3:1至2:1,一般白芍用量在30g左右。[结论]芍药甘草汤具有较好的通下功效,以其为主方结合辨证加减适合于临床常见的多种便秘。  相似文献   

19.
下法为八法之一,它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祛邪迅速、护正及时的特点,尤其在急症中应用,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摘录数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