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注射乙肝疫苗1076例免疫效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05-2006—11曾注射乙肝疫苗来我院和烟台山医院进行健康、职业查体的职工1076例,其中男910例,女166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的免疫成功率,探讨穴位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2007/2008年对25例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失败的健康成人进行足三里穴位的改良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综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血(自血)乙肝疫苗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CHC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血乙肝疫苗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结束后观察肝功能及病毒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持续应答(SRS)分别为47.5%和35.0%。结论:乙肝疫苗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治疗CHC,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女,出生后0.5 h,右臂接种乙肝疫苗5μg(北京天坛生物制品生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 d后两臂均出现暗红色瘀斑,瘀斑不高出皮肤表面,随着时间延长转为暗紫色,边缘清楚。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两臂均见暗红色瘀斑。患儿家长自诉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皮肤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皆正常。诊断:皮肤过敏性紫癜。处理:局部冷敷,4周后紫癜消退。2讨论本例患儿在生后0.5 h进行乙肝疫苗的首针注射,2 d后发生过敏性紫癜,这是我们新生儿首针乙肝注射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反应,我们非常重视,按异…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共48周;B组(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48周后(剂量、用法同A组),每个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μg一次,共4次;C组(一般治疗组)38例,仅作一般护肝治疗,疗程同上。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M(ELISA法)、HBV DNA(斑点杂交法)检测。治疗3、6、12、16、18月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及副作用观察。均随访至治疗开始后18个月。【结果】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联合组患者HBV DNA普遍转阴,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HBeAg阴转率和HBeAb阳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拉米夫定能显著抑制儿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体内的HBV DNA,联合乙肝疫苗可诱导HBeAg/HbeAb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02/2007-12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76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61例,女15例,年龄17~69岁。慢性重型量欠诊断标准符合2000-09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浓度,指导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方法收集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清1 000份,采用胶体金及放免法检测抗-HBs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 000份血清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458例,放射免疫定性法阳性468例,放射免疫定量法482例阳性。结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并降低感染率,采用定量法检测抗-HBs浓度,是目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检和门诊及住院患者检查乙肝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162例,男84例,女78例,年龄4~55岁,平均27.3岁。方法分别按使用说明书注射3针国产抗乙肝疫苗(0、1、6个月)。并于第3针抗乙肝疫苗注射后的3~6个月复检。结果ELISA法17例HBsAb阴性(10.49%),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其余4项阴性;145例HBsAb阳性(89.51%),其中28例HBsAb、HBcAb均阳性(17.28%),其余3项阴性;11例只有HBcAb阳性,其余4项阴性(6.79oA)。结论注射抗乙肝疫苗后,24.07%HBcAb阳性是否为乙肝疫苗制备时纯度不够,或是部分人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所致及运输保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5—05~2006—03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15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1~67(平均52)岁。均经胸水细胞学证实。其中肺癌13例,胃癌1例。乳腺癌1例。大量胸水4例,中等胸水9例,少量胸水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维持性HD患者32例,具备正常转氨酶水平、HBsAg(-)、anti-HBs(-),于0、1、6、9月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注射结束后1-3个月检测anti-HBs滴度水平。结果 32例患者有25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78.13%。结论 HD患者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可较高比率的产生保护性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199701-01/2003—0731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3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符合l995年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的诊断标准,并经特异性抗体检测确诊。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8(38.59±10.03)岁。发病季节11~1月13例,3~5月5例,其他时间14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30986例1~3岁儿童采用ELISA法查乙肝5项标志物。结果:30986例儿童中抗-HBs阳性儿童26814例,阳性率86.53%。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HBV的感染至关重要,要重视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2004~2007—02我们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药物性肝病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19~81(平均55)岁,发病时间5d~18个月。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9—12~2006—05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26条肢体,男20例,女4例,年龄28~79(平均52.4)岁。其中单纯上肢动脉栓塞2例,单侧下肢动脉栓塞20例,双侧下肢动脉栓塞1例,1例左上肢和右下肢动脉均栓塞合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本组中21例系心源性栓子脱落,1例动脉粥样硬化,至下肢动脉血栓,1例为腹主动脉瘤夹层合并下肢动脉栓塞,1例为注射毒品栓塞下肢动脉。24例患者中最早就诊发病5h,最晚72h,平均28.4h。确诊方法,根据“5p”征和动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将2007—01/2008—06收集的HBsAg阴性患者1200例ALT测定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20例,女480例,年龄2~85岁。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将1200例HBsAg阴性患者大致可分为肝源性疾病(除外HBsAg阳性)131例、胆道疾患97例、药物中毒及过敏37例、内科疾病341例、其他594例。正常值O~40U/L,41~100U/L为轻度升高,101~300U/L为中度升高,300U/L以上为重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1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7例,年龄5~57岁,〈12岁儿童6例,12岁以上11例。全部病例血清HBsAg(+)、HBcAb(+),其中HBeAg(+)11例,HBeAb(+)5例,HBeAb及HBeAg均阴性2例HBV-DNA(+)1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乙肝疫苗复种意识与认知现状。方法对承德市5所医院不同科室61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答卷610份,感染性疾病科人员回答正确率及愿意复种乙肝疫苗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人员。结论我们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乙肝疫苗复种加强免疫注射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加入到宣传乙肝疫苗复种预防乙型肝炎的队伍中来,推动承德市乙型肝炎免疫预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对我们近年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0~65(平均43)岁。病程2~17a,平均8a。有输血史18例,有献血史(成分献血,血浆输回患者体内)8例,4例原因不明。均符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传染病学》(2002年)中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均经血清检测排除了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抗HCV—RNA阳性,血清学检查ALT异常。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0—01~2007—08共收治慢性重度肝炎4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8例,年龄18~45岁,≤20岁3例,20~40岁25例,≥40岁1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来核准。病原学检查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  相似文献   

20.
HBsAg阳性母亲的出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我们对100例进行了追踪监测,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7-01~1997-10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100例,出生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接种剂量每例10 μg/次.接种时间按0、1、6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