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8年1月至1983年10月对病理证实、资料完整而首次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1853例施行了单纯放疗,其中存活10年以上的110例,生存率为5.9%。影响远期生存的多因素中,病灶长度对预后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肿瘤的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广度。39岁以下中青年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老年组,病灶位于下段者预后较差。腺癌、缩窄型病人无远期生存率。疗前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后64例复发转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放疗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89天,局部未控制5例,局部复发36例,淋巴结转移15例,血行转移2例,混合型转移6例,本组病例的1、2、3年生存率为44.7%、15.2%、6.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外侵、肿瘤长度≥5cm、疗程延长1周以上及中下段病灶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单纯放疗中宜缩短疗程,提倡颈、胸、腹“三区”放疗,复发后治疗,放疗+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胸腺癌的放疗范围。方法35例Ⅲ期胸腺癌中,男22例,女13例,中位年龄53.7岁。鳞癌16例,分化差癌9例,不能分型10例。20例手术治疗,12例接受2个周期以上含铂类为主的化疗。34例接受放疗,按放疗范围分为局部照射组(瘤床或原发灶外放2 cm)和扩大照射组(全纵隔全心包加或不加锁骨上区),其中19例为局部照射,15例为扩大照射。除扩大照射组累及重要血管稍多外,两组其他临床特征相似。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35%。接受完整切除和不完整切除及未手术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56%、39%及11%、11%(P=0.028)。只侵犯了周围组织的10年生存率为53%,而重要血管受侵者无5年生存(P=0.000)。接受局部照射和扩大照射者疗效相似,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9%、34%和34%、34%(P=0.647)。局部照射组有3例放射性心包炎,而扩大照射组除2例放射性心包炎外,还有3例放射性肺炎。局部照射组和扩大照射组治疗失败分别为10、3例,但8例失败部位不在扩大照射的范围内。再程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2个月。结论手术性质和肿瘤侵犯范围是影响Ⅲ期胸腺癌生存的重要因素。给予全纵隔全心包的扩大放疗,预后无明显改善。对转移复发者应给予积极的再程治疗。  相似文献   

4.
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总结了我院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粘膜癌和粘膜下癌五年生存率为80.95%、66.67%,经MartalHacnzal检验有差异;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未分化癌的五年生存率为12.5%、40%,无淋巴结转移,高中分化癌的五年生存率为85%、88.46%;隆起型和凹陷型的五年生存率为77.78%、68.57%。认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内镜下分型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张楠  张兆宏  黄晶晶 《癌症进展》2018,16(7):901-904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3例G-NEC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分析2010—2017年国内报道的184例G-NE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3例G-NEC患者均为男性;肿瘤位于贲门2例,胃窦l例;胃癌Borrmann分型均为Ⅲ型(溃疡浸润型).随访结果显示:3例G-NEC患者中,1例术后2年仍生存无复发,l例于术后10个月出现广泛肝转移,目前术后14个月仍生存,另1例术后6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象.国内文献报道的184例G-NEC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贲门及胃底多见;大体病理分型以溃疡型为主;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占81.5%(150/184);1年生存率约为65.29%,5年生存率仅约为11.41%.结论 G-NEC患者就诊时以进展期溃疡型胃癌为主,预后较差,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预后,但术后辅助治疗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铂类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长期生存率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自1990年3月至1999年6月,我们以含铂类方案治疗了123例Ⅲ_A~Ⅳ期NSCLC,对于生存期>2年者,我们研究了其生存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 13例(10.6%)生存期>2年,3例(2.4%)生存期>5年。多元化分析结果显示:分期、行为状态、转移病灶数、合并肺部疾病 为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 含铂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2年生存率为10.6%,分期、行为状态、转移病灶数、合并肺部疾病是影响NSCLC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资料,比较放疗组、手术组和手术加放疗组中临床分期、照射剂量和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54.5%。放疗组、手术组和手术加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43.8%和81.3%。后组预后较前两组为好。单纯放疗剂量为75Gy左右,术后放射剂量以65~75Gy为宜。照射范围<6cm×8cm的3年生存率低于≥6cm×8cm者。结论综合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最佳方案;放疗对控制原发灶有较好效果,对颈部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射控制残留病灶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o WC  Dai JJ 《癌症》2003,22(11):1224-1227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很少见,其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判尚无统一标准。本文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28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分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足40岁组3例均为腺内型;40~60岁组9例中7例为腺内型,2例为腺外型;60岁以上组16例中,7例为腺内型,9例为腺外型。有随访的2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中位随访期3年(1~14年),15例腺内型中2例死亡(13.33%),而9例腺外型中6例(66.67%)死亡;20例颈部肿物被完全切除者均生存达1年以上,而4例肿物未能彻底切除者均生存不足1年。肿瘤组织病理分型属B大细胞型的44例中,仍生存8例,其最长生存期达68个月;而滤泡Ⅱ型的3例均死于本病,最长生存期仅18个月。本组病例的1年生存率为61.54%,3年生存率为43.31%,5年生存率为27.35%。结论: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肿物彻底切除辅以治疗量的放疗和化疗是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发病时的年龄、肿瘤的临床分型(肿瘤侵犯程度)和肿物切除是否彻底是影响原发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的组织病理分型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1978年元月至199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细胞未分化肺癌508例,对其作较长期生存率的统计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生存1年171例(33.7%),2年60例(11.8%),3年43例(9.6%)。影响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较长期生存的一般因素为病人的性别、病变范围、治疗方式及首次症状至治疗开始的间隔时间等。但根据本文已死亡的465例死因分析,90%以上死于生命重要器官的广泛转移,这是影响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类型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后64例复发转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放疗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89天,局部未控制5例,局部复发 36例,淋巴结转移15例,血行转移2例,混合型转移 6例。本组病例的1、2、3年生存率为44.7%、15.2%、6.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外侵、肿瘤长度≥5cm、疗程延长1周以上及中下段病灶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单纯放疗中宜缩短疗程,提倡颈、胸、腹“三区”放疗,复发后治疗,放疗+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青年女性乳腺癌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占61.6%(77/125),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19.0和51.3个月(P〈0.01),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33%。辅助他莫昔芬(TAM)治疗占47.1%(73/155),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较未辅助TAM者显著延长生存期(P〈0.05)。全组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1个月,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60%和5.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辅助内分泌治疗和Her-2过表达。激素受体阳性可能是预后的参考因素。结论≤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是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辅助内分泌治疗和Her-2表达情况。青年乳腺癌患者只要经过系统的综合治疗预后不差,仍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外照射随诊10年77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6年~1981年首程根治放疗鼻咽癌77例,10年随诊率为98.7%。疗后10年生存率为41.6%。Ⅰ、Ⅱ期病例10年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Ⅲ、Ⅳ期病例的鼻咽颅底剂量以70G~80gy组为优。N_(2-3)的疗后颈残存为多发的预后差。疗后复发或远地转移发生后化疗疗效差。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放疗是提高生存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分子分型与无复发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DCIS患者135例,根据分子分型分为四个亚组[性激素受体(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83例,HR+/HER2+组26例,HR-/HER2+组16例,三阴型(TN)组10例],比较四组患者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放疗等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预后情况;随访48个月,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四组的病理分级和生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组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未见高分化,且肿瘤复发比例较高(P<005)。四组在生存时间、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有无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HER2-组无复发生存率为927%,HR+/HER2+组为923%,HR-/HER2+组为875%,TN组为7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亚型是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aHR=3538,P=0005),而放疗是无复发生存率的保护因素(aHR=0325,P=0005)。结论分子分型是影响DC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TN型DCIS患者预后较其他亚型差,放疗能改善DCIS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后脑预防照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0-2009年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8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满3年者37例.3例行脑预防照射患者均未发生脑转移;85例未行脑预防照射者脑转移发生率为24%,其中Ⅰ、Ⅱ、Ⅲ期患者3年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26%、29%(x2=7.57,P=0.023).发生脑转移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48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59%(x2=10.63,P=0.001).全组患者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疗前分期是脑转移的影响因素(x2 =7.57、8.52,P=0.023、0.004),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均不是脑转移的影响因素(x2 =0.03、0.00、0.00、2.58、0.01、1.23、0.84,P=0.869、0.998、0.992、0.109、0.936、0.266、0.361).结论 疗前分期是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脑转移的影响因素.Ⅰ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低、总生存期较长、术后行脑预防照射意义不大,Ⅱ、Ⅲ期患者脑转移率高、发生脑转移后预后差、建议行脑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方式以及颈淋巴结、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资料,运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不同治疗方式、颈淋巴结及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了解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生存情况。结果Ⅳ期声门上型喉癌总3、5年生存率为37.7%(38/85)、30.4%(25/85);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放疗+挽救手术,手术+术后放疗,、化疗+放疗及单纯化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8260);初治有淋巴结转移者(cN+)预后差(P=0.0233);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41);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同阴性者相比,其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913);Cox模型分析显示:仅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90)。结论Ⅳ期声门上型喉癌预后差,生存率低;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率无影响;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初治cN+及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切缘阳性术后放疗生存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类癌27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类癌较少见,且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总结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1-2006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原发性肺类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及手术前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观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灶部位:周围型10例(37%),中央型17例(63%).原发肿瘤平均大小3.2 cm.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22%)有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20例,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7例.其中Ⅰ期21例、Ⅱ期4例、Ⅲ期2例.术后加放化疗3例、单纯化疗2例.全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68%.典型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97%,而非典型类癌为65% (P= 0.021).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93%(P< 0.001).预后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为有显著性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肺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多数肺类癌患者术后可获得长期生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累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发区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连续放疗(每次DT200cGy,每周5次),鼻咽放疗总剂量DT40-80Gy,平均65.62Gy。颈部N0DT40-50Gy,N1-3DT60-80Gy,随访至5年,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85例总的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3%、58.6%、40.7%、38%、363%。生存率随期别降低(P=0.002),女性较男性预后好(P=0.06)。死亡52,死亡原因主要为鼻咽原发生或(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或未控(22例,占42.3%)及远处转移(21例,占40.4%()。结论①85例低发区鼻咽癌总的放射治疗疗效略差。②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③鼻咽癌原发灶或(和)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或(和)未控及远处转移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见于儿童,在成人很少见,特别是头颈部脑膜旁横纹肌肉瘤,预后较儿童差;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成人脑膜旁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结果。方法:从2008年12月31日至2015年7月10日我科连续收治11例均经病理证实的无远处转移成人脑膜旁横纹肌肉瘤,女性7例,男性4例,中位年龄36岁(21~55岁),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中位时间8周(4~12周),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堵、溢泪、眼眶疼痛、治疗眼球突出、颅神经麻痹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均行增强MRI和CT检查,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9例,其中诊断时7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无远处转移。病理类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7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4例;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治疗8例,放疗+化疗治疗2例,手术+放疗1例;化疗方案均为IE方案(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11例全部行调强适形放疗,10例行辅助放疗(60~66 Gy),1例给予根治量放疗(69.96 Gy);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累积总生存率。结果:全组中位随访16个月(8~88个月),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累积总生存率约为47.1%,估计平均生存时间48.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最长1例无病生存88个月,3年局部控制率为72.7%;失败类型:远处失败共5例,其中远处转移同时伴局部和淋巴结失败1例(未做手术),远处转移和淋巴结同时失败1例(未做淋巴结区照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1例(未做手术),2例单纯远处转移(1例未做化疗,1例仅作2周期巩固化疗),1例单纯淋巴结失败(未做淋巴结区照射)。死亡5例,均有远处转移者。结论:成人脑膜旁RMS是侵袭性很强恶性肿瘤,诊断时多侵犯颅底、颅内或眼眶内,很难手术彻底切除,手术联合IMRT放疗可获得较高局部控制率;尽管采用综合治疗其预后仍然较儿童横纹肌肉瘤差,主要失败方式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鼻腔癌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鼻腔癌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82例经病理证实鼻腔癌患者 ,30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 (6 2~ 73Gy ,31~ 40次 ,6~ 8周 ) ,5 2例接受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 (6 0~ 71Gy ,30~ 40次 ,6~ 8周 )。对原发灶累及鼻咽部且病理类型分化差的患者加颈部预防性照射。结果 总 5年生存率为 6 2 .2 % ,放射治疗 手术的为 76 .0 % ,明显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38.3 % ) (P <0 .0 5 )。颈部总淋巴结转移率为 11.0 % (9 82 ) ,放射治疗能较好控制颈部转移灶。 <30岁者 5例 (未分化癌 ) ,无 1例生存 5年 ,其中 3例生存不足 1年。结论 综合治疗疗效较单纯放射治疗好。临床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无需颈部预防性照射。肿瘤在放射治疗结束时的退缩程度不能用以判断预后。组织学类型与临床分期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非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进行分析。治疗方法:脑部放疗采用Co-γ线或6MV-X线两侧平行野对穿全脑放疗,每次DT180—200cGy,剂量达DT40Gy,单一转移病灶缩野加量放疗至DT56Gy-64Gy。放疗的同时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放化组全脑放疗结束后行顺铂+盖诺方案化疗2周期-4周期。部份病例化疗结束后,肺部原发病灶加用Co-γ线或6MV-X线局部小野照射治疗,每次DT2Gy,剂量DT56Gy~66Gy。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全组1年生存率39.7%,2年生存率20.6%。放化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25.6%,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脑单发转移灶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0.4%,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病灶组(P〈0.05)。只伴发颅内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7.8%,均明显高于伴有颅外转移患者(P〈0.01)。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治疗方法、脑转移数、有无合并颅外转移有关。积极有效的放、化疗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