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辨证分型并给予温针灸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温针灸对于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廖炼炼 《四川中医》2009,(10):82-83
目的:对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舍针灸治疗。结果:中药、针灸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以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以说明中药合针灸治疗方法疗效优于中药、针灸两种治疗方法。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30例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穴为主,运用不同的针灸补泻手法施治。结果:痊愈60%,好转33.33%,无效6.67%,总有效率93.33%。结论:采用针灸的方法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气滞衄瘀型、寒湿凝滞型、肝郁湿热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亏损型,分别辨证取穴治疗,同时设口服布洛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等情况。结果针灸辨证治疗在总有效率和症状总评分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英 《四川中医》2004,22(9):92-93
应用针灸辨证治疗配合耳穴贴压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5例中,临床治愈45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提示只要针灸辨证准确,选穴得当,手法到位,再配合耳穴贴压可以提高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采用针灸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且使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使用中药联合赵氏雷火灸(以下简称"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辨证使用中药联合雷火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辨证使用中药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药联合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原发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痛经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少腹逐瘀汤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壮医针灸疗法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医针灸疗法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10例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壮医针灸治疗组)60例,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随访半年,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壮医针灸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壮医针灸治疗组的半年复发率少,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P〈0.05)。结论:壮医针灸疗法可提高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经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温经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70例,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愈50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自拟温经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对照组(30例)行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艾箱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针刺取关元、血海、地机、三阴交、太溪为主穴,并根据辨证配穴;对虚寒证型,关元、水道采用艾条灸10 min、拔罐15 min;对实证,关元、水道不施灸,只拔罐15 min。每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痛经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66/66),一般2~6次治愈,针灸5~30 min痛经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好的疗法,能很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艾灸颈夹脊以及针刺风池、肩井、肩髃、大椎、天宗等穴治疗颈椎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针刺与艾灸配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 CNKI,1979~2013年)、维普医学资源数据( VIP,1979~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1979~2013年), PubMed(1966~2013年)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对其治疗时的辨证特点、选穴、配穴、针刺频次、疗程、疗效。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取穴为主:会阳(12/17,70.6%)、次髎(9/17,52.9%)、肾俞(7/17,41.2%)、中髎(5/17,29.4%)、三阴交(6/17,35.3%);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12/17,占70.6%;频次每日1次常用,疗程是以20次左右为主。结论:目前针灸治疗该病最常用辨病为主的诊疗方法,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为主,常用腧穴为会阳、次髎、肾俞、中髎、三阴交,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频次每日1次为主,电针疗效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舍尼亭)和盆底肌训练法,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两组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较治疗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观察疗效,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结合关元隔姜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次髎结合关元隔姜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百症赋》辨证精良,取穴精简,是一篇相对全面、系统介绍针灸治病取穴经验的歌赋。,作者从黎民百疾,应针取效;微针之妙,责少而精;辨证选穴,取配有道;究其病源,攻其穴道四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百症赋》的针灸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均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Pub Med(1979—2014年)中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和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38篇文献中,运用针刺治疗者占42.11%(16/38);使用辨病选穴者占52.63%(20/38),具体穴位为关元(21/38,55.26%)、肾俞(16/38,42.11%)、三阴交(15/38,39.47%)、中极(11/38,28.95%)、次髎(11/38,28.95%)、命门(8/38,21.05%);治疗频次1次/d占60.53%(23/38);总治疗时间为8周者占13.16%(5/38);有效率处于78%~100%之间;文献随访率低,仅占10.53%(4/3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有较高的有效率,但多数文献缺乏随机对照和随访观察,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阳痿的有效值,同时,推荐方案:深刺中髎,前5周1次/d,后3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多功能艾灸仪疗法用于原发性痛经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辨证施护联合多功能艾灸仪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晕厥等不适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及止痛起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止痛起效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予以辨证施护联合多功能艾灸仪疗法,可降低不适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止痛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