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伸筋丹组(C组)、杜仲腰痛丸高低剂量组(分别为D、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观察2周时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B、C、D、E组神经根均产生明显可见的组织形态改变,但C、D、E组改变程度较B组减轻。结论:杜仲腰痛丸可减轻非压迫性髓核突出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或抑制炎症反应,有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优良  李智  梁兴森  杨波 《中国骨伤》2014,27(2):153-156
目的:研究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明确骶管注射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及西药组(D组),每组12只,均作硬膜外腔置管处理,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予以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开始按1mlZkg剂量标准给予硬膜外注药,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C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D组给予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隔1周1次,共计3次。每注射1次1周后,各取4只大鼠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其神经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结果:与A组比较,B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PGE2、IL-1和IL-6的含量增高(P〈0.01)。C组和D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PGE2、IL-1和IL-6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且D组比C组更明显(P〈0.05),各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可以导致相应神经根组织内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TNF—α、PGE2、IL-1和IL-6。骶管注射治疗通过有效减少神经根压迫区部分炎性介质PGE2、IL-1和IL-6含量而起作用,且糖皮质激素作用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与退变髓核突出对大鼠疼痛阈值以及背根神经节中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9)、正常髓核(N-NP)组(n=16)和退变髓核(P-NP)组(n=19)。对P-NP组大鼠利用尾椎椎间盘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取出N-NP组和P-NP组大鼠自体的正常髓核与退变髓核组织,置于手术显露后的腰5左侧神经根处,建立髓核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术前1天,术后1、4、7、10、14、21天机械刺激阈值与热刺激阈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术后第4、14天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NF-α的表达。结果行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后2周,组织学与MRI检查均证实椎间盘组织发生明显退变。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动物未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N-NP组和P-NP组大鼠机械性刺激阈值均显著下降,该痛觉过敏现象持续至术后2周消失;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退变髓核所致机械性刺激阈值下降程度更为严重。各实验组均未发生热刺激阈值的规律性变化。术后第4、14天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中未见TNF-α明显表达,而正常及退变髓核组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大鼠尾椎纤维环穿刺是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发生退变的髓核组织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加重,提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在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对大鼠L6-S1,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SP和CGRP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病机制提供细胞生物学基础.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三组:脂肪组、髓核组、假手术组,每组n=6.另外3只雄性SD大鼠用来提供异体脂肪和髓核.术后第30d取L4-L6脊髓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髓核对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肽类神经递质SP和CGRP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后30d脂肪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SP和CGRP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髓核组与脂肪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细胞SP和CGRP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硬膜外腔植入异体髓核可引起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SP和CGRP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5.
兔腰神经根慢性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细胞和相应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的情况。方法 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神经根慢性损伤组及损伤后超短波治疗组,每组15只。每组又分为损伤后10天、30天和90天组。取兔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放入内径1.5mm、外径2.5mm,壁带孔的硅胶管内,压迫左侧第7腰神经根,各时间组取腰7背根神经节和相应节段的脊髓,分别用HE染色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 神经根慢性损伤后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假手术组未检测出TUNEL标记细胞,均表现为:假手术组未检测出TUNEL标记细胞,损伤组于伤后10d和30d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超短波组。损伤组、超短波组于损伤后10d时凋亡达高峰。而超短波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数均低于损伤组。结论 神经根慢性损伤后DRG内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均可发生细胞凋亡,早期超短波干预可减轻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供应对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生长与成活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成A、B、C三组.分别摘取大鼠的一侧L4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s,DRGs).A组:将DRGs放置于下腹部皮下脂肪内.B组:将DRGs放置于股四头肌肌肉内.C组:剥离神经节外膜后将DRGs放置于股四头肌肌肉内.于移植后3 d,7 d、14 d、21 d和28 d将背根神经节取出,进行Nissl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不同移植环境下背根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细胞的成活情况.同时计数三种环境下背根神经节中感觉神经元的细胞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背根神经节中成活的感觉神经元细胞数目比B、C两组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比B、c两组明显.结论 丰富的供血可有效阻止神经元的死亡,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在移植环境中成活的神经元胞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变化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性神经痛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在左L5神经背根神经节(DRG)应用自体髓核组织移植建立大鼠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假手术组应用自体肌肉移植。测量各组大鼠术前至术后21d时左后肢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以测定机械痛敏的变化,假手术组术后7d及模型组术后7d、14d、21d取左L5DRG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环氧化酶-2(COX-2)与p-p38MAPK的阳性细胞比率。结果:假手术组50%PWT术后无明显变化,模型组术后7d时出现明显的50%PWT下降损伤,术后14d达最低值,术后21d部分恢复。假手术组术后7d时DRG无明显组织损伤,COX-2和p-p38MAPK微弱表达。模型组术后7d时DRG组织损伤严重,COX-2、p-p38MAPK高表达;术后14d时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COX-2、p-p38MAPK表达更高;术后21d时组织损伤减轻,COX-2、p-p38MAPK表达减弱。结论:背根神经节p-p38MAPK的表达与非压迫性髓核所致炎性反应和病理损伤及病理性神经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法对大鼠髓核引起的自身免疫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片组(C组)、轻腰汤加味组(D组),每组10只。B、C、D组进行造模:通过手术将大鼠尾椎髓核移植于臀部肌中,造成自身免疫及免疫炎症反应;A组只做假手术处理。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开始灌胃,A组和B组用蒸馏水(10ml/kg),C组和D组分别用秋水仙碱片混悬液(10ml/kg,0.01mg/ml)和轻腰汤加味水煎液(10ml/kg,1.035g/ml),每天1次,连续18d。于术后21d处死动物,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的含量,并观察移植髓核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IgG、IgM及IL1β、IL8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D组血清IgG、IgM及IL1β、IL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A组手术部位无明显免疫炎症反应,C、D组移植髓核周围组织局部免疫炎症反应与B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利水渗湿法对大鼠髓核引起的自身免疫及免疫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NGR1)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线粒体功能和神经炎症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2月龄SD雄性大鼠80只,体质量为250~28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组、B1组、C1组和D1组,每组各20只。A1组仅暴露脊髓,B1组、C1组和D1组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SCI模型。A1组和B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1组、D1组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的NGR1和ML385[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2,Nrf2)抑制剂]。给药1d、2d、3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给药结束后,各取3只大鼠脊髓样本,铬化青染色与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脱髓鞘及细胞凋亡;利用试剂盒评估脊髓组织线粒体功能;ELISA检测脊髓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细胞数;RT-qPCR检测脊髓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脊髓组织Nrf2、HO-1、Bcl2 相关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将购买的PC12细胞分为A2组、B2组、C2组和D2组。A2组正常培养,B2组、C2组和D2组细胞在含H2O2的培养基中培养,C2组和D2组分别加入的NGR1和ML385。各组细胞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C12细胞凋亡;ELISA检测PC12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RT-qPCR检测PC12细胞Nrf2、HO-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PC12细胞Nrf2、HO-1、Bax蛋白、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A1组相比,B1组大鼠BBB评分降低,脱髓鞘加重,细胞凋亡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Ca2+-Mg2+-ATP酶活性下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8 (interleukin-8,IL-8)、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升高,Iba1+iNOS+细胞数增加,Bax蛋白、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B1组和D1组相比,C1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5),脱髓鞘减轻,细胞凋亡减少,SOD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升高,MDA浓度、PLA2活性降低,TNF-α、IL-8和IL-6水平降低,Iba1+iNOS+细胞数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Nrf2、HO-1 mRNA和蛋白、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A2组相比,B2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TNF-α、IL-8和IL-6水平升高,Bax蛋白、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B2组和D2组相比,C2组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凋亡减少,TNF-α、IL-8和IL-6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Nrf2、HO-1 mRNA和蛋白、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NGR1能够减轻SCI大鼠脊髓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大鼠SCI后线粒体功能和神经炎症;NGR1能够提高PC12细胞活性,抑制其凋亡和炎症水平,其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炎性因子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后,取第3代BMSCs以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Ad)介导IL-10基因转染(Ad IL-10-BMSCs)。取4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制备后3 h于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m L含10%FBS的L-DMEM培养液(A组)、61.78 ng IL-10(B组)、1 m L BMSCs悬液(细胞浓度为2×10~6个/m L,C组)、1 m L Ad IL-10-BMSCs悬液(细胞浓度2×10~6个/m L,D组)。C、D组细胞移植前采用Brd U标记。7 d后大鼠经颈总动脉灌注处死取脑组织,免疫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含量,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取C、D组组织行Brd 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C、D组脑组织中均见呈绿色荧光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区周围的纹状体、大脑皮质、皮质下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C、D组OX42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A组,D组少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D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较其余3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梗死灶周围的纹状体及额顶皮质下脑组织(相当于缺血半暗带),D组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 IL-10-BMSCs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抑制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IRI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已有实验研究报道将髓核组织引入硬膜外间隙可诱发神经根在病理上和功能上的改变,并可诱发筋膜腔隙综合征,TNF-α被认为是引起神经性疼痛并持续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研究抗TNF-α疗法治疗髓核引起的神经根(背根)神经节病理改变的效果,作者用11只成年雌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数量BMS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BMSCs作为雪旺细胞的替代细胞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但目前对于神经支架内添加适宜的种子细胞数量未达成共识。研究不同数量BMS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生长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3只,体重80~100 g,体外培养扩增BMSCs。取新生1~2日龄SD大鼠3只,雌雄不限,体重4~6 g,制备DRG。取第3代BMSCs制备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按照加入细胞数量的不同,将实验分为A组(1×103个)、B组(1×104个)、C组(1×105个)和D组(0个),并与SD大鼠DRG共培养。48 h后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丝蛋白200和雪旺细胞S-100免疫荧光染色,对SD大鼠DRG轴突生长长度、雪旺细胞迁移距离和轴突面积指数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48 h后可见各组BMSCs生长出多个长突起;雪旺细胞移行和轴突从DRG长出,呈多方向性生长;BMSCs生物蛋白胶具有生物活性且影响DRG生长。A、B、C组DRG轴突生长长度及雪旺细胞迁移距离均明显大于D组(P<0.05),C组小于B组(P<0.05),A、C组间及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轴突面积指数明显大于D组(P<0.05),C组大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鼠DRG体外培养实验,可作为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体外模型。不同数量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对DRG生长的影响具有量效关系,为组织工程神经选用合适数量BMS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预处理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胆管结扎组(C组)和His预处理组(D组,胆管结扎前24 h腹腔注射组蛋白(200 μg/kg)。设A组为0时相,B、C、D组分为术后12、24、48、72 h 4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留取血样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LT、DB、TB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RT-PCR方法检测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C组各时相肝组织病理评分高于A和B组(P<0.01)和D组(P<0.05)的相应时相。C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逐渐升高,高于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C组,(P<0.05)。C组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TLR4 mRNA)表达术后逐渐升高,高于A和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对胆道梗阻大鼠给予组蛋白预处理,可以减轻肝功能损害;通过激活Kupffer细胞TLR4减少炎症介质IL-6、TNF-α产生,抑制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Nomes改变对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3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A组(n=12)坐骨神经损伤造模后7d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B组(n=12)仅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C组(n=12)仅进行坐骨神经损伤造模,D组(n=3)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A组和B组分别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4h、3d、7d、14d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14d取损伤中心脊髓组织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C组于A组各时间点取材的同时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D组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对A、B两组各时间点背根神经节miRNA表达谱进行微阵列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RNA,选出A组中与B组相比变化倍数明显、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靶蛋白为Dusp4的miR-199a-5p进行研究。并用RT-qPCR技术对各组miR-199a-5p及A、B和D组Dusp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usp4蛋白以及A、D组p38蛋白和p-p38蛋白,对A组和B组脊髓后索损伤中心脊髓组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恢复情况。结果:芯片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5p在A组各个时间点表达与D组相比明显下调,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3d、7d和14d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相比下调(P<0.05),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P<0.05),3d、7d和14d的表达量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各时间点Dusp4 mRNA表达与D组相比无明显变化。A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各个时间点与D组比较均有上调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脊髓后索损伤后3d、7d、14d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Dusp4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p38蛋白及p-p38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miR-199a-5p趋势一致。在脊髓后索损伤后14d,与B组比较A组损伤中心尾端脊髓NF-200表达明显增加,且损伤中心尾端脊髓白质纤维束形态规整、后索纤维束排列有序。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199a-5p表达下调可以促进脊髓后索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Pringles法建立18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rhGH预处理组(n=50),B组:作为A组的对照组(n=50);A组:建模前连续7d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针剂皮下注射0.2IU/100g(体重)/d,B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ALT、TNF-α、1L-α、丙二醛(MDA)肝脏能荷(Energycharge,EC)的变化,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C组:rhGH治疗组(n=40),D组:作为C组的对照组(n=40)实验组建立模型后7d每天给予rhGH针剂皮下注射(0.2IU/100g),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ALT、TNF-α、IL-1αEC、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A、B两组:A组ALT、TNF—a、、IL-1α和MDA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EC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破坏,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A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C、D两组:ALT、TNF-α、明显降低,在7d(和)或14dC组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C组EC7d、14d明显高于D组(P〈0.05);C组肝细胞超微结构较D组亦有明显改善。结论 rhGH可能通过抑制了细胞因子(TNF-α、IL-1α,进一步减少MDA的生成,从而减轻了这些因子对肝脏损伤,rhGH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以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状态;rhGH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桔梗成分木犀草素与磺胺嘧啶银联合治疗浅Ⅱ度烫伤的协同作用,为优化治疗方案 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 构建SD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依据给药情况分为五组:A组为模型组,B组为 磺胺嘧啶银组,C组为木犀草素组,D组为磺胺嘧啶银和木犀草素联用组,N组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给药 第4天和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评价不同给药组的疗效。通过测量大鼠烫伤区域伤口直径,采用苏木精-伊 红(HE)染色观察创面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创面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Ⅰ)表达,采用ELISA检测大鼠的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B组、C组第7天烫伤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 (P<0.05);D组第7天烫伤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B组、C组(P <0.05)。D组皮肤层完整,角质层、表 皮和真皮结构正常,皮肤毛囊及附属结构基本完整,恢复程度优于B组和C组。B组、C组VEGF、Coll-Ⅰ 水平高于A组,MMP-2水平低于A组(P <0.05);B组和C组VEGF、Coll-Ⅰ、MMP-2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VEGF、Coll-Ⅰ水平均高于A组、B组、C组,MMP-2水平均低于A组、B 组、C组(P <0.05)。B组、C组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 <0.05);B组、C组TNF-α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NF-α 水平均低于A组、B组、C组,IL-10水平均高于A组、B组、C组(P <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联合木犀 草素治疗浅Ⅱ度烫伤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其潜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MMP-2表达,上调VEGF、 Coll-Ⅰ和IL-10表达,抑制TNF-α等因子的表达,以减轻组织炎症,改善烫伤创面皮肤组织环境,促进 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A组)、LPS组(B组)、舒芬太尼组(C组)、舒芬太尼和LPS组(D组),采集正常志愿者外周静脉血5m1,收集在抗凝试管内,准备好标记过(A、B、C1、C2、C3、D1、D2、D3)的8个试管,用高精度加样器每管加入每例志愿者100I.l的静脉血。在8个试管中依次加入以下的8组试剂:A组加入生理盐水,B组加入LPS100mg/L,C组(Cl组、C2组、C3组)分别加入舒芬太尼0.05、0.50、5.00μg/L,D组(D1组、D2组、D3组)分别加入舒芬太尼0.05、0.50、5.00μg/L和LPS100mg/L。用人IL石和TNF-a ELISA试剂盒检测处理后血样上清液中IL-6和TNF吨的浓度。结果A组和C组外周血中IL-6、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外周血中IL-6、TNF-α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B组比较,D组外周血中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Dl组比较,D2组、D3组外周血中IL-6、TNF-α浓度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3组外周血中IL-6、TNF-α浓度降低(P〈0.05)。结论LPS可促进人离体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6和TNF-α浓度的增加;舒芬太尼能抑制LPS诱导的人离体外周血中IL-6和TNF咄浓度的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舒芬太尼对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it C)在TNF-α及血清剥夺诱导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脊柱矫形手术患者的髓核组织,消化法获得正常髓核细胞,取第3代细胞按不同处理因素分为Vit C作用组(A组)、TNF-α诱导组(B组)和血清剥夺组(C组),每组再分为以下亚组:A组分为A1组(基础培养液)、A2组(100μg/m L Vit C)、A3组(200μg/m L Vit C);B组分为B0组(对照组)、B1组(100 ng/m L TNF-α)、B2组(100μg/m L Vit C+100 ng/m L TNF-α)、B3组(200μg/m L Vit C+100 ng/m L TNF-α);C组分为C0组(对照组)、C1组(FBS浓度由8%降低为2%)、C2组(2%FBS+100μg/m L Vit C)、C3组(2%FBS+200μg/m L Vit C)。各组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后髓核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53×103的蛋白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Ⅰ型胶原、Ⅱ型胶原、Sox9和糖胺多糖(Aggrecan)m RNA表达。结果 A组:与A1组比较,A2、A3组的Vit C均能降低髓核细胞凋亡及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P0.05),但A2、A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A3组的Vit C可促进髓核细胞Ⅰ型胶原、Ⅱ型胶原、Aggrecan、Sox9 m RNA表达,且A3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A2组(P0.05)。B组:与B0组比较,B1组TNF-α促进了髓核细胞凋亡,增加了髓核细胞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P0.05);与B1组比较,B3组的Vit C能降低髓核细胞凋亡及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而B2组的Vit C则增加其凋亡及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0组比较,C1组2%FBS能诱导髓核细胞凋亡,但降低了髓核细胞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P0.05);与C1组比较,C3组的Vit C能降低髓核细胞凋亡及p53、FAS、Caspase 3 m RNA表达,而C2组的Vit C则增加其凋亡及p53、FAS m 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 C能延缓或降低髓核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200μg/m L Vit C可延缓或降低100 ng/m L TNF-α和2%FBS诱导的凋亡,而100μg/m L Vit C则促进其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舒筋祛痹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磷脂酶A2(PLA2)活性、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西医组、中医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大鼠正常环境下继续饲养以外,西医组、中医组建立LDH模型,并分别给予西药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中药舒筋祛痹汤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制模后3、7、14d分别取出移植髓核观察移植髓核组织内PLA2活性,并于断头处死大鼠后取血测定血清IL-6、TNF-α浓度,取L5神经根组织,常规脱蜡、HE染色、脱水、封片后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制模成功经大鼠灌胃后第3天,中药组、西药组大鼠髓核组织中PLA2活性达到最高,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时中药组髓核组织中PLA2活性略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7、14天中药组、西药组髓核组织中的PLA2活性均显著较第3天降低(P0.05),且第7、14天中药组髓核组织中PLA2活性均略低于西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制模成功经大鼠灌胃后第14天西药组、中药组血清IL-6、TNF-α浓度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中药组血清IL-6、TNF-α浓度略低于西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大鼠神经根髓鞘、轴突及雪旺细胞病理变化较西药组改善明显。结论舒筋祛痹汤可降低LDH大鼠突出髓核组织PLA2活性及血清IL-6、TNF-α浓度,抑制炎症介质合成,从而起到与抗炎镇痛类西药类似效果,对延缓椎间盘退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延长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50~300 g。取其中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坐骨神经延长组(A组)、单纯外支架固定非延长组(B组)、神经切断结扎组(C组)。3组均建立1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组在外支架固定基础上以1 mm/d速度进行坐骨神经延长,共延长14 d;B组单纯行外支架固定;C组直接结扎断端神经。术后3、7、10、14 d采用自伤行为评分量表评价大鼠足部损伤情况;术后14 d取各组大鼠L_4~S_1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行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用纯血清代替一抗处理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另取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坐骨神经延长组(A1组),单纯外支架固定非延长组(B1组)、阳性对照组(C1组),每组6只。A1、B1组同A、B组方法建立1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进行外支架固定,术后3 d无麻醉状态下作或不作神经延长;C1组不作造模处理,于足趾部注射20μL 2.5%甲醛。90 min后取大鼠L_4~S_1节段脊髓后角行即早基因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阳性细胞数,使用纯血清代替一抗处理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术后延长过程中B、C组大鼠自伤行为评分均逐渐增加,A组较稳定维持在(0.25±0.50)分。术后各时间点C组评分均显著高于A、B组,术后10、14 d时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TNF-α表达微弱,呈轻微阳性(+/-);B组TNF-α呈阳性表达(+);C组呈强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DRG无TNF-α表达(-)。c-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1、B1组呈弱阳性表达,C1组呈明显强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无c-Fos阳性表达。A1、B1、C1组和阴性对照组c-Fo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5±6.6)、(19.3±8.1)、(95.6±7.4)和0个/视野,C1组显著高于A1、B1组(P0.05),A1、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延长操作时及整个延长过程中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