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情志病证病机规律的中医药研究工作日渐兴起,在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丽萍 《环球中医药》2010,3(3):168-171
近10年来,中医学界相关情志病证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理论研究在融入现代医学及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差异性的病因研究,注重脏—情关系机理研究;临床研究不仅重视传统中医药疗法的灵活运用,而且注重借鉴心理测量等新手段的综合应用;实验研究中,单一情志刺激伤脏主要集中在"怒伤肝"、"恐伤肾",深入到肝主疏泄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作用,恐的情绪遗传等层面。从整体研究现状分析,情志病证的辨证及疗效判定、量化标准尚待规范,情志病证的多学科融合研究模式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情志病证患者情志致病特点及伤脏规律。方法:对山东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553例情志病证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553例情志病证患者中女性74.1%,男性25.9%;高中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最大,高等教育及以上占总人数的37.6%;职业分布以工人和农民较多;以20~50岁为患病多发期,该段患者占总人数的90.7%。情志病证中医证型以肝系证候最多(91.5%)。损伤脏腑定位以肝(94%)为主。结论:情志病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较高者所占比例较高。中青年为情志病证的高发人群。情志病证患者以肝系证候多见。情志病证损伤脏腑以五脏为主,尤以肝为最多,脾、心、肾次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以山东省首批“十大优秀创新团队”之一-情志病证研究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为例,着重阐述培养研究生的内在精神品质及外在培养模式,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情志病证是影响我国公共卫生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中医认为该类病证多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失常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但面临缺乏情志异常的客观测量方法及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科学内涵不清难题。眼神表情是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新领域及新途径。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有望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及肝主疏泄科学内涵揭示新途径,因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假说内涵要点为:生活事件是情志活动的根源,若其造成情志强度及或持续时间超出人的心理、生理调节范围,可损伤机体脏腑气血,导致功能失调,引起情志病证。因此,生活事件的存在是情志致病的真正始因。适用范围是由外源性情志刺激引发或诱发的情志病证,不适用于已有宿疾在身,进而表现出情志异常的情志病证。通过挖掘传统中医有关论述,结合中医学现代研究新进展以及现代医学、心理学认识,对此假说进行了论证。本假说丰富七情致病学说,为有效防治情志病证提供新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中有关预防情志病证发生和指导情志病证治疗的理论进行总结,认为保持心神宁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预防情志病证的发生;用以情胜情法和转移情志法有助于情志病证的治疗。这些具有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对于预防和治疗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情志病证古医案中治法及方药的运用状况。方法:本研究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治法、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的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情志病证的治法以补益法最多,其次为化痰法、清热法、和解法等法为多,医案中共涉及药物444种,其中茯苓、当归、人参、甘草、白芍、栀子、半夏、牡丹皮、黄连、白术等在情志病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情志病证治法与方药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相关研究中的病机规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医的辨证与论治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金匮要略》看阴血亏虚与情志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06,26(12):4-5
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包括: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症、癫、狂等;②因情忐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身心疾病;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情志表现,且病情亦随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会匮要略》中不仅论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经水不利下、痛经、胸痹、心痛等多由情志刺激诱发的病证,确立了“百合病”、“奔豚气”、“邪哭”、“脏躁”、“虚烦”、“小得眠”等多种情志病证的病名,还较系统地阐述了其发病机理。本文拟就《金匮要略》中阴血弓虚与情志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情志因素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因.情志因素既是郁证的主要病因,又是其主要症状.与此同时,情志因素作为伴随症状,又常常在多种中医内科病证中出现,尤其是以神志障碍为主的病证.梳理情志、神志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情志因素在病证中的几种常见形式,即作为病因、主症以及以神志异常、躯体症状为主症的病证中作为兼症出现.从多角度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与西医学心身疾病、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的概念相互参照,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情志致病以及以情志为表现病症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萍  武丽  张曼  夏猛 《天津中医药》2011,28(2):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以60例情志病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年龄与情志病证的相关性;以中医体质量表对情志病证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两组人群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情志病证组气郁质频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01),阴虚质、平和质频数比正常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频数分布情况,60例情志病证患者青年段、中年段各体质类型频数分析结果,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段阳虚质较青年组、中年组阳虚质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青年段是情志病证高发阶段,气郁质是发病潜病体质,平和质、阴虚质的发病倾向性较小,而老年段阳虚质是易感体质。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是典型情志病证之一,情志伤肝,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而致胃脘痛,是情志与胃脘痛发病的已有认识。其发病与情志刺激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情志病因的相关研究。胃脘痛的情志病因研究,以期揭示情志与胃脘痛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丰富胃脘痛的病因研究和情志病因学说的内容,进一步探求情志致病规律,丰富情志学说,最终为情志病证的临床防治、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情志内伤导致痹病患者日益多见,中医药治疗情志致痹效果显著。该文从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西医对该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如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外治法及中医情志疗法)3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情志致痹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医学对情志病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是中医学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对情志的致病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本文对古代中医文献进行了整理,对祖国医学对情志病证的病机、病证理论和治疗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郁化火”是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是情志相关病证病机转变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缺乏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动物模型,严重影响了“肝郁化火”证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限制了“疏肝泻火”等清热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在研究中发现“肝郁化火”证的颜面部火热症状的部分病理过程,与情志应激诱发潜伏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的激活复发引起的头面部症状有相通之处,因此提出采用情志应激诱导潜伏HSV-1激活可以建成“肝郁化火”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该文对近年作者课题组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情志应激导致潜伏HSV-1复发感染角度来建立“肝郁化火”的实验动物模型,揭示“肝郁化火”病理过程中的效应分子、效应靶标与机制通路,为“肝郁化火”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效表征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或不按规律伤及脏腑.情志致病既可见形病,也可见神病,最终导致形神俱病.因此情志疗法也有"五行相胜"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之分.由于情志致病主要影响五脏气机,故情志病证应运用情志相胜理论,并以协调五脏气机为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已逐渐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重视,并对其原理及规律进行探索。双向调节在临床中经常反映病与证的治疗关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肤浅讨论.同种方药对于不同病体、相反病证的双向调节实验和临床证明,某些中医的同种方药具有治疗  相似文献   

18.
1 熟记病证概念,注意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各论中,各病证首先介绍各病证的概念。如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从这个概念我们知道了瘿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临床特征是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通过熟记病证概念有助于对全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情志病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金匮要略》情志病证的表现、主要的情志病,以及证治特色。  相似文献   

20.
情志因素在妇科病证中具有重要影响,祖国医学对中药调畅女性情志认识悠久,临床应用屡获殊效;本文根据五脏与五志的理论关系及女性的特殊生理,从肝脾肾将调治女性情志内伤的中药归类举隅,以便临证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