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皂角刺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槲皮素0.067~0.536μg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2.17%.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皂角刺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尹玲  冯芸  吴姗  陈树和  刘焱文  巴赛 《中国药房》2010,(35):3312-3313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菝葜提取物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370n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49∶51),柱温为35℃,流速为1.0mL·min-1。结果:槲皮素检测浓度在0.041~0.4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1%,RSD=1.0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菝葜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七叶莲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七叶莲提取物中总黄酮及槲皮素的含量。方法:总黄酮含量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9nm处测定;槲皮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250 mm,5!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36∶6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25℃。结果:总黄酮线性范围为0.0~40.0μg.mL-1(r=0.999 9),槲皮素线性范围为0.06~2.40!g(r=0.999 2);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8.7%。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耐用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亚茹  陈四平 《中国药房》2008,19(15):1163-1165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6mL·min-1,柱温为(30±1)℃,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84~0·4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山楂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4.3%乙酸溶液(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检测浓度在2.0~2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83%,RSD=1.03%(n=6)。该条件下,槲皮素SLN的包封率为80.2%,载药量为1.7%。结论:所建方法便捷、可靠,可用于SLN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新疆包尔胡特(Rhamnus cathartica L.)果实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 ODS2C18(260mm×4.6mm,5μm)配预柱;芦丁的流动相:甲醇-10mL·L~(-1)乙酸溶液(70∶30),槲皮素的流动相:甲醇-4mL·L~(-1)磷酸溶液(35∶65);流速均为1.0mL·min~(-1);柱温:30℃;芦丁检测波长:257nm,槲皮素检测波长:360nm;进样量均为10μL。结果芦丁质量浓度在43.411 0~165.600 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值为1.45%;槲皮素质量浓度在5.454 0~87.264 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值为1.4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包尔胡特果实原料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陈燕芬  李雯  王磊  容穗华  钟军 《中国药房》2012,(31):2930-2931
目的:建立测定丁葵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55:45,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39~0.6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0%,RSD=1.9%(n=6)。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丁葵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千里光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光望  许文举 《中国药房》2011,(11):1022-1023
目的:建立测定千里光药材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为千里光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elipse XDB 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6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2032~1.828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4.16%(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千里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宋霞林  黄子君 《中国药师》2007,10(5):459-461
目的:建立西河柳中槲皮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槲皮素与异鼠李素在西河柳不同部位的分布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以NUCLEODUR100-5C_(18)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与异鼠李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17~1.01μg(r=0.999 7)和0.19~0.95μg(r=0.999 6),回收率分别为:102.3%,100.7%RSD4.0,3.1%;西河柳中槲皮素与异鼠李素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含量。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控制西河柳药材质量;西河柳中槲皮素与异鼠李素含量按春、夏、秋次序依次降低,在嫩技叶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 RP-HPLC 法,比较不同来源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ODSC_(18)柱(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pH 3.0)(45:55),流速1.0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70 nm。结果:槲皮素含量在0.0224~2.2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低、中、高回收率(n=3)分别为102.4%,99.78%,101.4%;RSD 分别为3.6%,0.96%,1.7%。W01-120号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水平最高,达4.02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不同来源的鱼腥草间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琳  朱缨 《中国药业》2010,19(21):6-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的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30:70),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5~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8),平均回收率为102.54%,RSD=1.74%(n=6)。结论 9月至10月采收的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朱缨  范淦彬 《中国药房》2010,(39):3717-371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30:70),流速为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5~0.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23%,RSD=1.87%(n=6)。云南产的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最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正确选择叶下珠原料及其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豆丹  严铭铭  赵爽  邵帅  万志强  展月 《中国药房》2011,(39):3695-3696
目的:建立测定小飞蓬总黄酮(总黄酮含量为76.52%)中野黄芩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0℃。结果:野黄芩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进样量均在0.52~1.17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9);三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3%、96.57%和97.33%,RSD分别为1.44%、0.80%和1.72%(n均为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有效控制小飞蓬总黄酮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紫花地丁中的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5μm,4.6 mm×250 m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色谱分离良好,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槲皮素7.5~90.0 mg.L-1,r=0.999 9(n=6);芹菜素7.5~180.0 mg.L-1,r=0.999 8(n=6),木犀草素2.5~55.0 mg.L-1,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n=9,RSD=1.0%)、95.7%(n=9,RSD=1.2%)、97.8%(n=9,RSD=0.7%)。结论:本方法测定了5批紫花地丁的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该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宋晓红  王方  郝哲 《中国药房》2012,(11):1029-1031
目的:建立测定山楂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TM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0∶6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604~5.43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9%,RSD=2.45%(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山楂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廖明冬  张晓春 《中国药师》2013,(12):1856-1858
目的:建立金钱草药材中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及山奈酚三个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等度洗脱(036 min,46%甲醇-1‰磷酸水),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及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357μg(r=0.999 9)、0.0190.312μg(r=0.999 9)及0.0120.20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1.79%)、97.4%(RSD=1.98%)和102.8%(RSD=1.90%)。结论:本方法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金钱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伟  于海林  宋艳丽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1,(19):1790-179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海棠中山柰酚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1磷酸水溶液(60∶4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山柰酚、槲皮素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4~0.1288μg(r=0.9998)、0.008~0.064μg(r=0.9999);二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2%(RSD=1.03%,n=6)、96.51%(RSD=1.32%,n=6)。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海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刘高峰  杨芳  刘艳 《中国药师》2010,13(3):329-331
目的:建立乌梅透骨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组方中的川续断、当归、五味子进行鉴别;用柱层析方法处理样品,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川续断、当归、五味子;川续断皂苷Ⅵ在0.05~1.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9%,RSD为2.10%(n=9)。结论:所建立的定性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