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比较 Tomey OA-2000、IOL Master700 及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 56 例(112眼),分别用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双眼CCT,对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 眼的CCT测量结果:A超角膜测厚仪为(542.23±26.88) μm,Tomey OA-2000为(521.75±26.51)μm,IOL Master 700为(519.53±28.15)μm。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37,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 与 A 超角膜测厚仪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其中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值较Tomey OA-2000厚(20.48±8.16)μm,两者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8.96~22.01 μm;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CCT值较IOL Master 700厚(22.71±10.39)μm,两者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 20.76 ~ 24.65 μ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超角膜测厚仪、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三种仪器测量值均呈高度相关(均为P<0.01)。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测量的CCT值与A超角膜测厚仪相比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omey OA-2000、IOL Master 700测量CCT的结果与A超角膜测厚仪相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其结果存在微小的差异,三者之间不能简单地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角膜内皮计与超声测厚仪测量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方法:选取LASEK术后6mo复诊的近视患者49例96眼,对每位患者分别用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其CCT,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 相关性分析。

结果:OCT、角膜内皮计、超声测厚仪测量CCT的平均值为分别为475.15±33.67,447.80±34.11,465.18±34.23μm。手术预留CCT平均值为431.22±35.32μm。三种仪器所测量结果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显示超声测厚仪与OCT、角膜内皮计两种仪器之间存在正相关(r=0.949,0.983 ,P<0.01)。LASEK术后实际CCT较手术预留角膜厚度要厚。

结论:三种仪器的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不可互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Pentacam HR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光学显微镜SP-3000P、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及相干光眼前段成像仪(Optovue Angiovue 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一致性。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2021年9-11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118例(118眼)。方法 分别采用上述4种仪器测量角膜厚度,比较角膜顶点CCT值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并比较Pentacam HR测量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央CCT值的差异,以及Optovue OCT测量角膜顶点及中央2 mm直径平均CCT值的差异。主要指标 CCT值、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中平均值差值及95%一致性界限(LoA)。结果Pentacam HR、SP-3000P、OA-2000及Optovue OCT 测量角膜顶点CCT值分别为(532.29±30.35)μm、(512.20±30.88)μm、(516.89±31.25)μm、(515.58±29.78)μm;4种仪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9.469,P<0.001);其中OA2000测得CCT与Optovue OCT比较有差异(P=0.022);其余各组比较P均<0.001。Pentacam HR测量瞳孔中心CCT值为(531.25±30.75)μm,与角膜顶点C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5,P<0.001);Optovue OCT测量中央2 mm直径平均CCT值为(516.75±29.72)μm,与角膜顶点C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4,P<0.001)。Pentacam HR与其他3种仪器的ICC值为0.806~0.878,Bland-Altman分析显示平均值差值为15.40~20.09 μm,95%LoA为5.9~32.4 μm。SP-3000P与OA-2000和Optovue OCT的ICC值为0.973和0.974,平均值差值为-4.69 μm和-3.38 μm,95% LoA范围为-15.6~8.6 μm。OA-2000与Optovue OCT的ICC值为0.986,平均值差值为1.31 μm,95%LoA为-8.3~10.9 μm。 结论 角膜顶点CCT测量值SP-3000P、OA-2000与Optovue OCT测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好,差异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临床上可以相互换用。Penctacam HR测量值高于其他3种仪器,一致性较差,不建议直接相互替换。(眼科,2022,31: 440-44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及Schempflug原理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1-07我院门诊角膜正常的患者86例150眼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角膜厚度测量仪NT-530P和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CCT测量结果分别为:NT-530P 541.19±32.47μm,Pentacam 542.76±32.40μm,超声角膜测厚仪539.88±31.98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748),且两两之间高度相关(r1=0.954, r2=0.973, r3=0.948)。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为基准把患者分为3组:CCT≤520μm,520μm57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组中的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三种方法测量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光学生物测量仪、Wavelight眼前节分析仪、Galilei眼前节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测量的差别。方法:选取近视眼患者74例147眼,分别应用以上5种仪器做屈光术前检查,并将前4种仪器测量结果分别与A超测量做比较。结果: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平均为537.52±31.54μm,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CCT平均为535.32±29.74μm,比A超小2.20 ±7.29μm(t=3.67,P<0.01);Wavelight测量CCT平均为542.51±30.21μm,比A超大4.99 ±10.45μm(t=-5.79,P<0.01);Galilei测量CCT平均为546.48±27.38μm,比A超大8.95±10.44μm(t=-10.40,P<0.01);OCT测量CCT平均为530.33±28.61μm。比A超小7.20± 7.69μm(t=11.35,P<0.01)。4种仪器与A超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角膜厚度测量上,4种仪器与A超测厚结果存在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设备在中央角膜厚度(CCT)测量方面的异同,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方法。

方法:连续入选2016-09/12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行术前检查的白内障患者95例95眼,分别采用手持式自动PachPen超声角膜测厚仪、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及角膜内皮镜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同时测量眼压。观察三种不同设备在中央角膜厚度测量方面的异同及其与眼压的相关性,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achPen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为544.43±36.61μm,AS-OCT测量CCT为527.09±35.54μm,角膜内皮镜测量CCT为533.20±30.17μm,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272,P=0.002),PachPen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出的CCT较另外两组显著增高。三者与眼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0.277和0.204(P<0.05),其中PachPen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出的CCT与眼压之间的相关性最高。三种测量方法测得的CCT之间均显著相关(P<0.001)。

结论:PachPen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出的中央角膜厚度最厚,其次是角膜内皮镜,AS-OCT测量值最小,三种设备测量中央角膜厚度有明显相关性和较好的一致性,与眼压均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及术后屈光误差,并与IOL Master 700进行对比,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精确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07/2021-07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13例122眼,分别应用IOL Master 700、A超及角膜地形图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角膜曲率(Km),并分析术后3mo屈光误差情况。

结果:IOL Master 700和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24.09±1.65、23.81±1.62mm)、ACD(3.11±0.42、2.97±0.43mm)、Km(44.12±1.59、44.06±1.54D)均有差异(P<0.05),LT(4.34±0.46、4.30±0.59mm)无差异(P>0.05)。不同测量方法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公式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具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AE与 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比较均有差异(P<0.01),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比较亦均有差异(P<0.01),但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MAE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公式比较均无差异(P>0.05)。此外,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绝对屈光误差中值(MedAE)最小(0.260D),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edAE最大(0.765D)。

结论: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ACD、Km值均较IOL Master 700偏小,运用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时,二者测算结果相近,而使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时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屈光误差较大,易导致远视漂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共焦显微镜测量角膜厚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非随机性对照临床试验 ,用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和 A超测厚仪分别测量 2 0人的 2 7个正常角膜中央厚度。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平均值 (± SD)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为 (5 2 9.6± 33.9)μm ,A超测厚仪为 (5 36 .7± 38.2 )μm,两者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配对资料 t检验 ) ,两方法差值所在范围 (± SD)是 (7.0± 7.1)μm ;各眼测量值间标准差的平均值共焦显微镜为 17.8μm ,A超测厚仪为 1.7μm ,共焦显微镜的变异度较 A超测厚仪大。结论 裂隙扫描共焦显微镜可以测量角膜厚度 ,但其测量值与 A超测厚仪所测值有差别 ,且测量变异度较 A超测厚仪大 ,稳定性相对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nhenrence tonmgraphy,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分别用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测量近视患者90例(180眼)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随即选择25例(50眼)用3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CCT 3次,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仪器重复测量值的标准差.结果 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测得的CCT平均值分别为(542±28)μm、(551±31)μm、(556±32)μm,OCT的测量值比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系统的测量值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超声波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Ⅱ系统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OCT测量的CCT值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的CCT值呈正相关(r=0.951、0.901).OCT、超声波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系统CCT重复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2±0.27)%、(0.43±0.24)%和(0.45±0.30)%.OCT的变异系数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27,P=0.881).结论 OCT测量的CCT值最小;OCT与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对CCT测量值的相关性较好;OCT测量CCT的可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CCT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眼前节分析仪(Wavelight)、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LS900)及AS-OCT与量规测量角膜直径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5-06/2018-01拟于本院行ICL V4c矫正屈光不正患者89例177眼,ICL植入手术前分别用Wavelight、IOL Master、LS900测量角膜横径(WTW),用AS-OCT测量房角之间的距离(ATA),也就是从内部测量角膜横径,然后显然验光及散瞳验光,第2d用量规测量角膜直径并做比较,以量规测量值输入厂家公式计算ICL直径,并做植入。用OCT检查术后3mo拱高等参数。

结果:Wavelight、IOL Master、LS900测量WTW平均值分别为12.45±0.73、11.96±0.39、11.92±0.36mm,用AS-OCT测量ATA平均为11.80±0.44mm。量规测量WTW为11.49±0.30mm,量规测量值均比四种仪器测量值小(P<0.01)。LS900测量值比IOL Master小(P=0.098),可相互替代,其他仪器之间均有差异(P<0.01)。以量规测量值为基础计算的ICL V4c直径平均为12.77±0.37mm,植入术后3mo用OCT检查拱高为537.41±181.22μm。

结论:四种仪器测量角膜直径值可做参考; 以量规为基础计算的ICL术后拱高是理想的; 在设计ICL大小时,量规是理想的测量角膜直径的工具,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测量LASIK术后角膜厚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的方法测量LASIK术后角膜厚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美国DGH 4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 Ⅰ眼前节系统测量LASIK术后 3个月以上的患眼角膜厚度 ,各测量 3次 ,取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平均为 (4 4 5 66± 3 2 16) μm ,Orbscan测量值平均为 (3 95 5 0± 3 8 5 0 ) μm ,两者相差(5 0 17± 15 2 7) μm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将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r =0 92 2 ,P <0 0 1) ,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值 (μm ) =14 1 0 3 3 1+ [0 770 2×Orbscan测量值 (μm ) ]。 讨论 Orbscan的软件设计是引起两种检测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LASIK术后角膜的改变也可影响测量结果。对于外伤性角膜疾病及屈光手术后角膜厚度的测量 ,应将两种方法互为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来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64例64眼分析术后6mo后表面变化与制瓣方式、角膜瓣厚度( flap thickness, FT)、切削厚度( ablation thickness,AT)、术后剩余基质厚度( postoperative 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RCST )、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CT)、角膜瓣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 flap thickness/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 FT/CT )、切削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 ablation thickness/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 AT/CT )、剩余基质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 postoperative 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 /preoperative 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 RCST/CT)、术前角膜地形图(前表面高度、后表面高度、后表面diff值)和术前眼压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表明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diff差值与屈光度(r=0.419,P=0.014),AT(r=0.394,P=0.023),AT/CT(r=0.501,P=0.004),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r=0.501,P=0.004),RCST(r=-0.385,P=0.033)和RCST/CT(r=-0.401, P=0.025)相关。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与屈光度(r=0.520,P=0.002),AT(r=0.504,P=0.003),AT/CT(r=0.442,P=0.013),角膜后表面diff值(r=0.624,P=0.000)和RCST/CT(r=-0.394,P=0.028)相关。
  结论:AT,RCST,AT/CT,RCST/CT和术前角膜地形图后表面diff值应作为预测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关键性指标,但具体安全限度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的大小、位置关系,以及近视程度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接受近视性屈光手术的150例(30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分为低、中、高近视3组,提取他们的术前Pentacam检查资料.左右眼参数的相关性和差异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同一侧眼不同参数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左眼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分别为(555.83±31.83)μm和(552.88±31.48)μm,右眼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和最薄角膜厚度分别为(554.10±31.47) μm和(549.26±31.25)μm.左眼角膜最薄点72.00%(108/150)位于颞下方;右眼角膜最薄点70.67%(106/150)位于颞下方.不同程度近视组间的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最薄角膜厚度与中央角膜厚度并不一致,双眼角膜最薄点均主要位于颞下方,其次在鼻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中央与周边的厚度差异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邯郸眼科医院测量的健康人群336例(336眼),来自邯郸眼科研究。 运用Orbscan-II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TCP)以及3、4、5、6、7 mm处颞侧、上方、 鼻侧及下方的角膜厚度;通过计算3、4、5、6、7 mm区域角膜厚度与中央厚度的比值,得到反映角 膜中央与周边厚度差异的角膜厚度指数(CTI)。通过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迟滞系数(CH)、 角膜阻力因子(CRF);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CH、CRF与角膜厚度及年龄之间的相 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7 mm CTI总体分布中两端的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CH和CRF 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4、5、6、7 mm角膜厚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15,P=0.003;r=-0.23, P<0.001;r=-0.33,P<0.001;r=-0.41,P<0.001),且随直径增大相关性逐渐增加;角膜最薄点、CCT 及3 mm区域角膜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5、6、7 mm CTI与年龄呈负相关(r=-0.18,P=0.001;r=-0.27, P<0.001;r=-0.27,P<0.001),3、4 mm CTI与年龄无相关性。CH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CRF与年 龄呈负相关(r=-0.15,P=0.006)。CH与3、4、5、6 mm CTI呈负相关(r=-0.13,P=0.023;r=-0.14, P=0.010;r=-0.15,P=0.008;r=-0.13,P=0.019),CRF与3、4、5、6 mm CTI也呈负相关(r=-0.21, P<0.001;r=-0.24,P<0.001;r=-0.26,P<0.001;r=-0.16,P=0.005)。7 mm CTI位于总体分布中两端的 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比较,CH和C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6;t=2.78,P=0.009)。 结论:随年龄增加,健康人群CCT变化不大而周边厚度明显下降。CCT与周边厚度差异较大的角膜 可能存在抵抗眼内压及外力作用能力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阎亦农  郝继龙 《眼科研究》1994,12(2):131-132
建立标准眼角膜厚度的数学模型,设人角膜为均匀球面,前曲率常数为7.8mm后曲率为6.8mm,精确测定角膜中央厚度后,用公式y=7.8-(1-x)cosz/7.8√(1-x)^2cosz/7.8+6.8^2可算出距中心点任一弧长处的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 年8-12 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近视及白内障患者300 例(300 眼)。按年龄分为3 组:青年组96 例,平均年龄(26.4±5.5)岁;中年组86 例,平均年龄(62.1±6.8)岁;老年组118 例,平均年龄(79.2±5.6)岁。应用Galilei眼前房分析系统测量各组的角膜厚度。对各组中央角膜厚度(CCT)、旁中央角膜厚度(PaCT)、周边角膜厚度(PeCT)及角膜最薄点厚度(TCT)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 组间CCT、Pa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39.12,P < 0.001),且青年组PeCT均比中年组和老年组PeCT厚(P < 0.05)。3组间T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63,P < 0.001),且青年组TCT比中年组TCT厚(P =0.002),中年组TCT比老年组TCT厚(P =0.002)。在各组内,中年组PeCT与年龄呈负相关(r =-0.288,P =0.007),青年组、老年组的CCT、PaCT、PeCT、TCT与年龄均无相关性。对于总体,CCT、PaCT与年龄无相关性,而PeCT、T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 =-0.369、-0.343,P < 0.001)。结论:成年人的CCT、PaCT不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PeCT、TCT随年龄增长有变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分析健康受试者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方法 利用OCTA分析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20~30岁的健康受试者,使用AngioVue OCTA系统的视网膜成像模式,并采用SSADA算法进行成像,测量角膜中央9 mm直径范围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性.结果 男女两组受检者角膜中央总厚度分别为(559.92±33.26) μm、(540.06±31.63)μm,角膜上皮总厚度分别为(57.78±4.88) μm、(56.88±4.57) μm,男性角膜中央总厚度及角膜上皮厚度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2.10,均为P<0.05).男性各环角膜总厚度均在S5、S7、SN9处最厚,与女性相比,只有在S5、S7处差异显著(t=2.93、2.83,均为P<0.05),女性各环在S5、SN7、SN9处最厚,与男性相比只在S5处差异显著;男性受检者角膜在IT处最薄,与相同区域的女性受检者相比只有在IT5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女性受检者角膜在T5、IT7、T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男性受检者相比只在T5、T9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3、2.20,均为P<0.05);在ST处男女角膜厚度差异显著(t=3.11、2.79、2.33,均为P<0.05);男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I7、I9处最厚,在S5、S7、S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女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女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T7、N9处最厚,在SN5、S7、S9处最薄;除M2、SN5外,角膜上皮在男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中央上皮占角膜总厚度的百分率最大,并且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结论 OCTA能够用于测量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LASIK前后的角膜厚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LASIK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用JEMED/EGH400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于LASIK术前及术后一月测量角膜中心厚度各三次,取其均值比较。结果:LASIK术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中心角膜厚度值低于超声角膜测厚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对于欠矫症例再手术时,应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厚度,互相参想,为再次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钰  张纯 《眼科新进展》2005,25(6):550-55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患者32眼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22眼)术后无并发症;B组(10眼)术后浅前房(浅Ⅰ~Ⅱ)。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Orbscan Ⅱ进行角膜9个方位测厚,并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组术后1周角膜厚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中央、下方、颞侧和颞下方角膜厚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显著减小(P〈0.05)。B组术后1周在多数方位上角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角膜厚度的改变量显著大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中央区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各方位角膜厚度改变量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在无并发症的小梁切除术后1周恢复.术后浅前房(浅Ⅰ~Ⅱ度)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术后中央和颞下区角膜内皮细胞的代偿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后早期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14个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3.89±1.26D)25眼,随机分成2组分别配戴Dk值不同的角膜矫形镜BE角膜矫形镜组(7人12眼,Dk≈140);E&E角膜矫形镜组(7人13眼,Dk=58).采用夜戴方式,平均配戴时间10.76±1.27小时.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配戴1晚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改变.同时记录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配戴1晚后所有患者的中央及周边的角膜均增厚(P<0.05).Orbscan角膜地形图SimK值在垂直轴及水平轴均变平(垂直轴△SimK0.94±0.56D,P<0.001;水平轴△SimK0.996=0.68D,P<0.001).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4±0.24(P<0.001).屈光度平均减少-1.85±0.82D(P<0.001).Dk值不同的2组之间中央及颞上方位点角膜增厚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后减低近视屈光度的效果明显.初次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可导致角膜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