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静脉留置针改良穿刺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需静脉治疗的108例患儿设为传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传统穿刺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需静脉治疗的110例患儿设为改进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方法,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传统组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68.5%,改进组穿刺成功104例,成功率94.5%,2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正压穿刺法,可使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避免盲目送管穿破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红梅  周霞  邓芳明  李波  乔芳  唐慧 《护理研究》2004,18(22):2042-2043
[目的 ]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方法 ]将 3 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病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 (182例 )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 (187例 ) ,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结果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 74.3 3 %,新式置入组 88.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新式置入方法明显提高了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置入方法。方法将1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置入组(60例)与改良置入组(6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良置入组在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置入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置入方法能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为74.3%,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4.14,P〈0.01)。结论采用双止血带法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浅静脉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采用颞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送管方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8%,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在72h以上的1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4,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改进后送管方法,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也合理,既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穿刺法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两人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进的两人操作法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脐静脉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脐静脉用药的窒息新生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脐静脉插管给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2~5ml注射器6号针头从华通氏胶外部进行脐静脉注射给药。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脐静脉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及时、有效的为新生儿复苏建立用药通道,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ICU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需要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且因各种因素导致局部血管肉眼不可见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穿刺组. 超声引导组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置入的全过程,包括操作前血管的评估、留置针型号的选择,操作时的实时引导及操作后的确认. 常规穿刺组采用常规技术置入留置针. 对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有102例患者进入研究,运用超声引导穿刺静脉留置针后,危重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可达80. 4%,置管操作时间缩短近5 min,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了近35 h,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5. 5%降至9. 8%. 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针是一种快速、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提高了ICU护士的工作效率,对外周静脉状况差的危重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弯曲静脉及难穿刺血管应用留置针输液的穿刺方法,以找出更好的穿刺方法。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静脉难穿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方法,对观察组患者穿刺方法进行改进,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58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1例患者感觉不适,57例患者输液滴速符合要求,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不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曲静脉及其难穿刺血管通过改进穿刺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是一种保护血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素帽模仿可来福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肝素帽模仿可来福原理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06年1-4月心内科5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肝素帽模仿法和常规封管法进行封管,观察比较两组的封管效果。结果试验组进行封管102次,再通成功率为77.5%,对照组进行封管99次,再通成功率为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肝素帽模仿法封管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方法简便.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选择四肢静脉留嚣针穿刺术,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缩短穿刺时间,认为颈外静脉可作为静脉流向毒品患者抢救的首选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 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可提高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高燕  李嘉琳 《当代护士》2021,28(3):116-11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和抢救效率.方法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法的观察组与行常规法的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的注射器负压抽吸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不同置入手法,探讨更合适的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手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8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一次性置入再退出针芯法,B组采用边置外套管边退针芯法,C组采用分段置入法.观察3组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结果]A组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成功率为75.0%,B组为83.3%,C组为96.7%.[结果]浅静脉留置针分段置入法优于另外两种置入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行腋静脉留置针且需采血行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的新生儿60例,同时采用腋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观察组)和常规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对照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以及对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成功率高,对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别在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置入留置针,对乳腺癌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静脉留置针置入部位分为颈外静脉组47例、上肢静脉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为6.4%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低,可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应用效果的差别。方法将20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上肢静脉留置针组)95例和B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组)107例。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B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低,可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程序,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443例和改良组437例。传统组按照常规操作程序将输液瓶置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排尽空气后,进行静脉穿刺,双手配合置管。改良组按改进的操作程序用无菌生理盐水充满留置针管及肝素帽内,进行静脉穿刺,单手置管。并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改良组穿束4成功率及患儿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改良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程序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