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索淀粉样蛋白(β-AP)对神经细胞性作用的抑制剂,应用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研究了海风藤对淀粉样蛋白第25个氨基酸到35个氨基酸片断(β-AP25-35)诱导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集落等指标观察了海风藤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结果显示,海风藤在实验浓度内(2.5g/L ̄25g/L)对神经细胞无毒性作用;海风藤参抑制β-AP25-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淀粉样蛋白(β-AP)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剂,应用水母发光蛋白导入法研究了海风藤对淀粉样蛋白第25个氨基酸到35个氨基酸片断(β-AP25-35)诱导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细胞集落等指标观察了海风藤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结果显示,海风藤在实验浓度内(2.5g/L~25g/L)对神经细胞无毒性作用;海风藤能抑制β-AP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胞浆钙离子升高并随海风藤浓度增加而增强。提示海风藤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为海风藤防治Alzheimersdisease,AD)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Aβ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治坤  陈生弟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84-208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障碍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细胞内以超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及神经细胞丢失等。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记忆、精神等障碍,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减少、细胞外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的老年斑(SP)、神经纤维丝缠结(NFYr)以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等。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内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内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纯小鼠皮质神经细胞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荧光素或荧光素标记的淀粉样蛋白1-42(Aβ1-42-fluo)与神经细胞共孵育24h,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进行免疫荧光多重染色后镜下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分析神经细胞内化Aβ情况及亚细胞结构定位;另取小鼠皮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分别与200nmol/L荧光素或200nmol/L Aβ1-42-fluo共孵育24h,采用上述方法分析比较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内化Aβ的影响。结果:荧光素各组细胞内均未见荧光颗粒。培养的纯神经细胞24h内能将浓度为100和200nmol/L Aβ1-42-fluo内化入细胞内,荧光颗粒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均有分布。内化作用与Aβ浓度相关,经免疫荧光方法证明部分内化Aβ位于溶酶体内;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组中,神经细胞内化Aβ较纯神经细胞培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神经细胞能内化一定浓度的Aβ,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化A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清除剂对淀粉样β蛋白神经毒性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基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缺血,脑肿瘤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的病因有关,阿尔兹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脑内淀粉样物质的沉积。该淀粉样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由40~42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一淀粉β蛋白(Aβ)。离体和在体实验均显示Aβ对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具体的机制的尚不十分清楚,最近部分国外研究报道自由基与Aβ的毒性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Aβ能够诱导人类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7.
许晶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0):62-63
一、AD的β淀粉样多肽假说 无论早发型还是迟发型AD,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β淀粉样多肽(Beta-amyloid,邯)在脑的特定区域的异常聚集。这种异常聚集在细胞外形成老年斑,是A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APP加工代谢的主要途径有二:①是非淀粉样肽原途径或所谓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即由α分泌酶(α-secretase)水解AβLys16-Leu17产生一个100kD的可溶性APPN端和一个9kD的膜结合的APP C端;  相似文献   

8.
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下述两种途径进行加工:由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介导的淀粉样通道产生Aβ(β-淀粉样蛋白4kDa)肽或由β-淀粉样蛋白区域的α-分泌酶介导产生非淀粉样产物。在31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中,研究22kDa片段的血小板水平,上述片段包括Aβ(β-淀粉状蛋白4kDa)肽、β-分泌酶(BACE1)、α-分泌酶(ADAMl0)和120—130kDa到110kDa肽的APP异构体比。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者相比,AD患者的Aβ4水平升高、BACE1活性增加、ADAM10活性和APP比降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脑内APP的加工相同,血小板APP也是通过淀粉样和非淀粉样通道进行加工的,并且AD患者血小板APP的加工过程与对照者相比有所改变,这也许可以作为临床试验中诊断AD、病程和监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Neurotoxicity of Amyloid β Protein Blocked by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基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缺血、脑肿瘤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的病因有关。阿尔兹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脑内淀粉样物质的沉积。该淀粉样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由40~42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淀粉样β蛋白(Aβ)。离体和在体实验均显示Aβ对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具体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近部分国外研究报道自由基参与Aβ的毒性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Aβ能够诱导人类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发生凋亡,而最近发现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褪黑激素和谷氨酸能够有效地阻止这一细胞凋亡过程。本实验证实自由基的确参与了Aβ的神经毒性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整体动物水平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侧脑室注射;Northern杂交。结果:首次证实IL-1β在整体动物水平可以诱导大鼠脑组织APPmRNA表达的增加,而且这种诱导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IL-1β在体内、外均可诱导神经组织内APP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中与促进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的沉积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大脑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β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能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产生过氧化损伤,激发炎症反应等。随着对A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老年斑(SP)是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之一。老年斑的核心成分β淀粉样肽(Aβ)自1987年被首次分离成功后,它的结构及功能一直颇受关注。大量资料表明,Aβ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可以引起神经元的损伤、死亡,在AD的发病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多样,机制复杂,至今其分子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明了。本研究选用含有4200条大鼠基因的eDNA表达谱基因芯片对Aβ1-40珈诱导后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旨在探讨Aβ1-40珈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美伐他汀降低β- 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从机制角度探讨他汀类药物辅助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方法 在实验室培养神经细胞,并加入美伐他汀,观察美伐他汀是否具有活化 AMPK 的能力,并观察在给予美伐他汀的同时,Aβ 导致的过磷酸化现象是否得到抑制。结果 在样品中加 入美伐他汀时,人神经上皮瘤细胞(SK-N-MC)神经细胞数降低情况改善。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发现,美 伐他汀作用24 h 后,SK-N-MC 神经细胞AMPK 磷酸化。结论 美伐他汀可能通过提高AMPK 活性,对抗 Aβ 导致的神经毒性,并进一步抑制蛋白质过磷酸化,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神经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台盼蓝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了IL-1ra(IL-1受体拮抗剂)对谷氨酸诱导的培养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用Northern印迹杂交观察了IL-1β对培养神经细胞NMDARI(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IL-1ra(mg/L)可明显抑制谷氨酸(0.5mmol/L)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IL-1β在1~50u/m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促进NMDARImRNA表达,IL-1ra可阻断此效应。结论;内源性IL-1参与了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了NMDARI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神经变性疾病,诸如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瘫(PSP)等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错构蛋白的聚集和沉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淀粉样改变是其重要的机制。即在受影响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浆、胞核,以及细胞外间隙中,高度可溶性的蛋白质逐渐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样多聚体,形成以β折叠为特征的纤维淀粉样沉积物。这些疾病蛋白或者是聚合物就具有了神经毒性,在受影响的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细胞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精细的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蛋白质的错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斑(SP)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之一,主要是由Aβ在脑中逐渐沉积所致。Aβ来源于I型跨膜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目前已知有三种分泌酶参与APP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7.
大鼠海马内注射β—AP致痴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一个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动物模型。方法:用β-淀粉样蛋白(β-AP)作海马立体定向注射,采用刚果红、硝酸银等染色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到了β-淀粉样沉淀,神经纤维断裂、扭曲等病理变化。结论: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能够部分地模拟AD某些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脑组织中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淀粉样降解产生Aβ。APP在内质网生成后的胞内转运过程极其复杂,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综述了APP胞内转运路径,重点描述了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脂质化以及结合蛋白对...  相似文献   

19.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培养骨髓间质细胞,探索大鼠骨髓间质细胞体外诱导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细胞培养、扩增,检查细胞活力。应用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巯基乙醇(β-ME)对细胞诱导分化,行大体观察,6h后免疫组织化鉴定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并用RT-PCR鉴定NF-200、NSE和GFA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用BDNF、β-ME单独或者共同诱导3h,骨髓间质细胞形态类似神经细胞,6h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而且BDNF+β-ME组诱导率最高。结论 BDNF和β-ME能协同刺激大鼠骨髓间质细胞转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0.
Alzheimer病(AD)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中,AD发病率高达5%,我国的上海也接近这个水平。AD的病理学特征为大脑,尤其海马、杏仁核等部位出现大量的老年斑(sc-nileplaque)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sle,NFT)、神经细胞选择性丧失及弥散性脑萎缩等,有的还并发淀粉样脑血管病。现在知道,老年斑是多种蛋白质和一些退变的神经轴突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细胞外淀粉样沉淀。Glenl。er等在老年班中分离提纯出p一淀粉样多肽(-amylo饲peptide)。Masters等(198)进一步确定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