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NA甲基化是人类基因组发生的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事件,在乳腺癌发生相关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和频率不同。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三苯氧胺耐药的发生,也是提示预后的因素之一。研究乳腺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指导诊断和临床预后,也有助于阐明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脑受体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福 《当代医学》2001,7(9):49-53,55
脑受体显像是21世纪神经核医学研究的一个开拓性的新领域。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分子医学水平上探讨受体功能及其生物学作用,并用于诊断治疗与受体有关的疾病,是国际上医学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人脑受体显像,是分子生物学和核医学结合产生的新的医学示踪技术的分子医学,即分子核医学将用于神经核医学研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慧杰 《医学综述》2011,17(9):1306-1308
多巴胺受体基因是人格特征重要的候选功能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脑内多巴胺受体的分子克隆、亚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许多学者也越来越重视与多巴胺受体相关的基因学研究。目前,人类已经克隆和鉴定出5种多巴胺受体亚型,分D1和D2两个家族,其中多巴胺受体D2家族的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神经递质学和神经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的进展,谷氨酸及其受体兴奋毒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其分子变化机制。L-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现将其与之受体在脑缺血时的变化及病理生理学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哮喘发病机制与受体、免疫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哮喘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生是由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包括:①受体与哮喘气道平滑肌(ASM);②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cytokines)与哮喘;③介质(mediators)与哮喘.上述机制中,受体及免疫细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两者在哮喘发病中关系密切,相互作用.随着免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运用,支气管炎症时的分子和细胞改变以及后续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已被认识[1].笔者现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趋化因子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的研制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维甲酸受体功能、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以维甲酸受体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维甲酸受体的研究文献,针对其功能、分子机制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维甲酸受体通过转录调节、翻译调节和磷酸化调节与其他多条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节。维甲酸受体在肿瘤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甲酸类似物在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分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维甲酸受体的调节过程极为复杂,因此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免疫学从细胞水平进入亚细胞分子水平,开创了分子免疫学的新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细胞膜研究揭开了艾利希(Ehrlich)“受体学说”(1900)之谜,人们开始认识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本质,并从淋巴细胞的膜结构和非膜结构的内部联系,观察和探索到一系列免疫现象的基本规律;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分子组成,并为免疫反应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开辟了途径;从T细胞与B细胞、T细胞与T细胞之间,以及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加深了对免疫调节机制的认识,并为阐明异常免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像靶标被开发应用.乳腺癌的分子成像靶标大致可分为受体和代谢过程两大类.受体包括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整合素受体等.此外,肿瘤特征也是开发肿瘤特异性示踪剂的对象.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葡萄糖和胆碱代谢及DNA合成均增加.逃避细胞凋亡也是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基本生理改变之一.这些特异的代谢过程也与受体一样可作为分子成像的靶标.本文就乳腺癌的特异分子靶标及各类靶标对应的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茂德 《浙江医学》1998,20(10):577-579,585
1953年Watson和Crick 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创立。自此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医学分子生物学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来阐明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70年代初随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建立,分子生物学进入了  相似文献   

11.
瘦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年来,肥胖症的分子发病机制一直不清楚,直到1994年瘦素(leptin)ob基因和1995年瘦素受体(OB-R)基因的成功克隆,才使肥胖症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现介绍ob基因、瘦素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脂肪肝病患者的增多,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已逐渐成为医学、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肝脏VLDLR过表达诱导高脂饮食小鼠和长期饮酒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现已发现多种核受体和转录因子参与VLDLR表达的调控、转录后调控。因此,探讨引起VLDLR在肝脏和脂肪组织差异性表达的相关机制对于治疗脂肪肝病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尘肺是一种古老的职业病,尘肺病发病机制研究已有80余年历史,虽然提出了多种学说,但均不能完全解释尘肺的病理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尘肺病的探索也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本文从死亡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介导肺组织细胞凋亡与尘肺发病中的作用出发,阐述尘肺发病的细胞凋亡新理论,以期为尘肺病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是一组G蛋白偶联的受体家族.各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特征不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可以广泛精细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药理学研究发现,该受体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有关,在脑缺血、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癫痫、精神分裂症、焦虑等方面具有成为药物作用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临床上常用的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药物为例,阐述了完全和部分激动剂、中性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和变构调节等概念的理论价值,以及这些概念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此外,对受体信号转导过程的精细调节机制,例如激动剂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转运、受体间相互作用及G蛋白调节物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上述受体分子和信号转导药理基础理论的理解将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博雯 《医学综述》2011,17(22):3370-3373
衰老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始终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有关衰老的学说繁多,但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学说能完全阐释衰老的机制。近年来,随着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分子水平。现主要从端粒与端粒酶、衰老与长寿基因、DNA修复能力、线粒体DNA损伤几个方面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以GABA、谷氨酸(Glu)刺激记录GABA受体及Glu受体离子通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IGABA,IGlu),观察GABA对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活性的调控;并以荷包牡丹碱(Bic)抑制IGABA、以SO2-4或葡萄糖酸根(gluconate-)代替Cl-,研究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相同浓度GABA与Glu共给药诱导IGABA+Glu较单独给药诱导电流IGABA与IGlu之和小,该差异随浓度升高而降低;不同浓度GABA对Glu 30μmol/L诱导电流IGlu抑制作用随GABA浓度升高而增强,该抑制作用可以被Bic、SO2-4与gluconate-消除。结论 GABAA受体能抑制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制机制可能与Cl-的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治疗的新曙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LA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599-260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肺癌的认识已经从较宏观的细胞学、组织学深入到更加微观的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在肿瘤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突破。目前,针对上述肺癌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获得重要进展。许多分子靶向药物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其中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初步证实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三种受体阴性的一种乳腺癌亚型。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且预后较其他类型差,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现综述近年来有关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近几年,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新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对于  相似文献   

20.
随着质粒构建,转染,扩增等基因表达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科研中的广泛开展,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已成为分离和鉴定生物大分子(核酸)的重要手段和常用方法。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琼脂糖浓度,所加电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