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槲皮素对氧自由基诱发血小板聚集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的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变以及探讨槲皮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分别按改良Bonr’s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血小板聚集性和氧自由基,结果:氧自由基能够加强低浓度ADP(1.6μmol.L^-1)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聚集率从29%-38%增至59%-70%,此加强作用可被槲皮素或氢化可的松所取消,同时,槲皮素(4μmol.L^-1)和  相似文献   

2.
研究盐酸丁咯尔地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盐酸丁咯地尔静脉给药对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盐酸丁咯地尔10mg/kg组可使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80S^-1时下降了17.1%,在低切变率时下降21.9%,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降了28.2%。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β榄香烯的抗血小板作用,本文分别采用比浊法和放免法测定大鼠连续ip7dβ榄香烯乳6.25~12.5mg·kg-1·d-1后对血小板聚集、血浆ketoPGF1α和TXB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品分别使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和ADP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下降38.3%~42.6%,14.7%~19.1%和7.2%~10.8%,血浆TXB2从88ng·L-1下降至72ng·L-1,ketoPGF1α从17.5ng·L-1增加至20.9ng·L-1。提示TXB2降低和ketoPGF1α值增加是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聚集原因,避免聚集的发生。方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按冰冻单采血小板操作规程制备冰冻血小板,回顾分析冰冻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制备冰冻血小板518袋,解冻后发生肉眼可见的血小板聚集10袋,其中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0.47%和0.35%;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27%。血小板聚集与冰冻保存时间关系不大。结论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进口转移冰冻保存血小板发生聚集率(0.47%和0.35%)均低于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55.6%和27.27%);提示使用进口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顿抑发生后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拮抗剂呋喃丙吡啶对心肌顿抑兔的保护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兔心肌顿抑模型。用药组缺血前用呋喃丙吡啶静脉给药。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15min血浆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达高峰(61.76%±9.22%),用药组同一时间点血浆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40.23%±5.39%,P<0.01)。对照组血压较缺血前明显下降(P<0.05),用药组:Ⅰ组(1mg·kg-1)血压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3mg·kg-1)缺血后舒张压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舒张压逐步回升。结论:心肌顿抑发生后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缺血前静脉应用呋喃丙吡啶治疗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猪血小板聚集和[Ca2+]i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和用Fura2荧光法检测[Ca2+]i.结果:金雀异黄素强烈地抑制凝血酶(250U·L-1)诱导的猪血小板聚集,当金雀异黄素的浓度为5和20μmol·L-1时,它对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52%和73%.当血小板胞外存在Ca2+1mmol·L-1时,金雀异黄素抑制凝血酶(500U·L-1)诱导的血小板[Ca2+]i的升高;金雀异黄素对凝血酶诱导的钙释放无影响.结论:金雀异黄素是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抑制钙内流导致抑制[Ca2+]i的升高,这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7.
API_(0134)对四种诱聚剂致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比浊法观察到API0134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dr)、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l)诱导的人和大鼠血小板聚集。API0134体外给药(28.8~910mg·L-1)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抑制ADP、Adr和AA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其中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最强,1min和5min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mg·L-1和76.6mg·L-1,对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之IC50分别为194和137.6mg·L-1,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5min时的IC50为203mg·L-1,ivAPI013470和100mg·kg-1,对ADP和C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也呈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7.8%~39.5%和24.3%~35.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SH1)对ADP、AA、Col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了SH1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SH1对3种诱导剂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2.16%、45.25%、53.67%。大剂量组明显加快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后的解聚速度。SH1显著延长Colagen的诱导起聚时间。结论SH10.8~4.0mmolL-1范围内明显抑制AA、ADP、Co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SH1)对ADP,AA,Collagen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了SH1体外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SH1对3种诱导剂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2.16%,45.25%,53.67%,大剂量组明显加快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后的解聚速度,SH1显著延长Collagen的诱导起聚时间,结论SH10.8~4.0mmol.L^-1范围内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阿斯斯匹林(ASA)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男女患者疗效的差异性。方法:124例用药前血小板聚集功能≥50%者入选,男女患者各62例,再随机分成噻氯匹定T组(男T1、女T2)和阿斯匹林C组(男C1、女C2),T组口服噻氯匹定250mg/d,C组口服ASA 75 mg/d均为4周,服药后2周末、4周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0.2μmol/L).结论:证实噻氯匹定抗血小板聚集率优于ASA。噻氯匹定显效率男68%、女62.8 %,总有效率为男96.8%,女95.7%。且证明男女疗效无明显差异.而ASA显效率男18%、女13%,总有效率男72.3%女15%,男女疗效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栓灵胶囊对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三种诱导剂,测定正常大鼠和血瘀模型兔服用祛栓灵胶囊7d后的血小板聚集性变化。结果大鼠服用祛栓灵胶囊62.5~250mg·kg^-1 7d后,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可抑制13.8%~24.0%和11.6%~35.3%;血瘀模型兔服用祛栓灵胶囊37.5~150mg·kg^-1 7d后,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可抑制22.1%~33.9%和16.3%~23.6%。但正常大鼠和血瘀模型兔服用祛栓灵胶囊后,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未见有明显影响。结论祛栓灵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和兔体内由ADP和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的抑制率;电刺激法测定Nim对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放免法测定Nim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6-keto-PGF1α/TXB2)mg·kg^-1·d^-1 ig4d可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IC50(95%)可信限)为26(9-44)mg·kg^-1.Nim4.5,9,18mg·k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对兔血小板聚集,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及增殖的影响及四氢吡喃类药物trans-2,6-bis-(3,4-dimethoxy-phenyl)-tetrahydro-(4H)pyran(SZ-1)和trans-2-(3,4,5-trimethoxyphenyl)-6-(2,4-difluo-rophenyl)-tetrahydro-(4H)pyran(DFTM)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PAF强烈刺激兔血小板聚集,在1.91μmol·L-1时,刺激的百分率为71.7%.SZ-1和DFTM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AF刺激的兔血小板聚集,IC50分别为0.39和0.84nmol·L-1.PAF还刺激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0.1nmol·L-1时作用48h达最大效应.SZ-1和DFTM显著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上述作用,在1n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25.9%和30.7%.SZ-1和DFTM还抑制PAF刺激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在1n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29.1%和24.4%.实验结果表明:PAF可能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DNA合成而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6个心理量表达46例UAP患者和46例健康人进行评定,并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UAP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消极应对、CH、焦虑和抑郁积分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UAP组A型行为,焦虑及抑郁分别为占73.91%、82.6%和71.4%,高于对照组36.96%、34.8%和21.7%(均P<0.01)。UAP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消极应对分、CH分及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P<0.05或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负相关(均P<0.05),血小板聚集率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CH分亦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UAP患者由于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表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系前瞻性研究,观察盐酸噻氯匹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49例用药前血小板聚集功能≥50%者入选,其中55例随机分组与肠溶阿斯匹林对照。试验组(T组)眼盐酸噻氯匹啶250mg/日,对照组(C组)服肠溶阿斯匹林75mg/日,均为4周。眼药后2周末、4周末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0.2μmol/L)证实盐酸噻氯匹啶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确切,显效率61.1%,总有效率96.8%。肠溶阿斯匹林亦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显效率14.8%,总有效率61.1%。盐酸噻氯匹啶不良反应与肠溶阿斯匹林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10.5%。  相似文献   

16.
大鼠sc异丙肾上腺素(Iso)与ip地奥心血康(DAXXK)与单用Iso相比,其血清CK、LDH、心肌含水量、心肌钙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减少47%,61%,3%,37%和30%;血浆TXB_2降低33%(P<0.01)、血小板粘附率、1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分别降低38%,47%和44%(P均(0.05),血浆6-kto-PGF_(1α)增加41%(P<0.01)。表明DAXXK对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蝙蝠葛碱对心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蝙蝠葛碱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心血管病患者每日口服本品900mg.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20%~30%。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阿斯匹林、蝙蝠葛碱和硝苯吡啶均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其中阿斯匹林、蝙蝠葛碱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Inhibitory effects of nimodipine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thrombosi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和抑制率;电刺激法测定Nim对体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放免法测定Nim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6ketoPGF1α/TXB2)含量的影响.结果:Nim45,9,18和36mg·kg-1·d-1ig4d可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IC50(95%可信限)为26(9-44)mg·kg-1.Nim45,9,18mg·kg-1·d-1ig4d可显著延长电刺激诱导的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Nim9和18mg·kg-1可明显改善血浆中6ketoPGF1α/TXB2的比值.结论:Nim抗血栓作用部分与改善6ketoPGF1α/TXB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赖氨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赖氨匹林(LAS)体内给药90.4mg·kg-1(相当于乙酸水杨酸50mg·kg-1)可明显抑制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LAS90.4mg·kg-1可降低大鼠血小板粘附率,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实验性血栓的重量,同时LAS70mg·kg-1可明显延长小鼠尾动脉出血时间。上述结果提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是LAS抗血栓和延长小鼠尾动脉出血时间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第5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4±7.8)%US(56.2±12.1)%,P〈0.05]。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无反应患者、低反应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21.6%、27.4%。结论:ACS患者呈现出血小板高聚集状态。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呈现明显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无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患者(P〈0.05)。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