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应用 VEGF及拮抗VEGF对骨折愈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10 5只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两组分别应用 VEGF多克隆抗体及 VEGF,另一组为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 )。在伤后 8、2 4、72小时和 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 ,在 1、3、5及 8周摄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应用 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 8小时~ 3周较对照组增高 ,但 X线片却未见明显差异 ;而 VEGF多克隆抗体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在各时相点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并阻碍了骨折的愈合进程 ,最终使骨折端形成骨不连样改变。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缺乏 VEGF将严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 ,并导致骨不连接 ,应用外源性 VEGF可能通过增加骨折端血流量而对骨折愈合有益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流量变化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5只,随机分对照组,VEGF组抗VEGF组,各线于伤后8、24、72H,1,3,5,8周利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测定骨折端血流量变化。结果:应用VEGF使骨折端血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较对照组增高;抗VEGF可导致骨折端血流量明显减少,结论:VGEF对骨折端血压血流量变化可能影响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硝酸甘油对于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术后骨愈合的影响,探究不同剂量的硝酸甘 油对于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2只 作为假手术组(A),余48只作为实验组,去势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右股骨骨密度,确 定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建立右侧股骨干骨折模型,随机将实验组分为低(B),中(C),高剂 量组(D),对照组(E)。实验组大鼠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NTG)灌胃,分别于给 药4,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X线片观察对比各 组骨折愈合情况,抽取静脉血后,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HE染色 观察对比各组骨痂处骨小梁的数量,体积,形状。结果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硝酸甘油组体内 NO浓度较对照组高,低剂量和中剂量组骨折愈合情况较同期对照组与高剂量组好,骨痂处骨小梁数 量较多。结论低剂量,中剂量硝酸甘油促进骨折的愈合,高剂量的硝酸甘油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促进骨折愈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比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on connector,SMC)与加压接骨板(compression plate,CP)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形截骨,左侧以SMC、右侧以CP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SMC组骨折部位血管长入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CP组,8周时SMC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CP相比,SMC组骨折端血管长入的时间较早,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吻合血管的骨膜瓣和筋膜瓣联合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骨膜瓣和筋膜瓣联合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先预制家兔骨不连动物模型将5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只。A组单纯用带血管的骨膜瓣包绕骨折端;B组单纯用带血管的筋膜瓣同法处理;C组(实验组)两者联合应用。术后1、2、4、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及碱性磷酸酶检查。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63例。结果 C组愈合时间较A、B组早1-2周,且愈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临床X线随访:2个月大量骨痂生长,3.5-4.5个月骨折线基本消失。结论 用吻合和管的骨膜瓣和筋膜瓣联合治疗难治性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旋聚乳酸(PDLLA)混合壳聚糖(CHS)短状骨髓内钉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骨为实验模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分成6组,实验组(A组):为(PDuA+CHS+b-FGF);对照组:5组,每组18只:B组用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C组用单纯PDLLA髓内钉固定(PDLLA);D组用单纯PDLLA加b-FGF;E组用单纯克氏针;F组用克氏针加b-FGF.术后于4、8、12周处死动物,实验组每次10只,对照组每次各6只,进行放射学、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第20 d有2只兔术侧跟部皮肤溃破,外科换药后痊愈,其他健康存活到观察时间.在大体标本骨折愈合方面:A组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最终愈合与克氏针固定时无差异.A组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组骨折愈合效果较好.在X线评分及组织学骨折愈合观察:A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其他对照组.加用CHS对骨折愈合有利,加用b-FGF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结论]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排异反应小,有利于骨与关节功能恢复.而且加用b-FGF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低应力部位骨折尤其在手外科指骨骨折内固定中,本方法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卵巢切除后3个月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SD大鼠72只,于股骨中段制造骨折模型,再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给药组手术次日给予10mg/kg.d氟伐他汀灌胃,疗程为6w,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给药组和对照组骨折后3、7、14、21、28和42d骨痂中VEGF、VEGF mRNA的表达,并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作图像分析。结果给药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及VEGF mRNA基因表达的细胞定位无差别,且表达模式基本相似。术后14d,阳性细胞的阳性程度给药组比对照组显著性强(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的合成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促进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的成骨生长肽(sOGP)经静脉应用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5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胫骨中段截骨、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从术后第1d开始每天注射sOGP0.5μg·kg-1至取材前1d,对照组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1、2、3、4、6周每组宰杀3~5只,测定血清ALP、BGP;同时取材测定骨折端骨密度、摄X线片后,再行组织学检查和形态分析,观察骨痂的大小及其组成成分的变化;其中术后6周的标本还进行了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实验组血清ALP、BGP水平高于对照组。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均愈合,第3、4周实验组外骨痂平均面积比对照组大,3周时为265.44mm2、209.95mm2,4周时为233.10mm2、209.21mm2。第3、4、6周的骨密度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其中第4周的骨密度经F检验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形态分析显示第2、3、4周的外骨痂平均面积实验组比对照组大;所有实验组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2、4周经F检验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6周骨折端平均最大破坏载荷及最大位移实验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应用sOGP对不稳定固定的兔胫骨横断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X线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7例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联合传统X线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一次复位成功率、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术后24小时满意度,比较平均复位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VAS评分、转开放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复位成功率、术后24小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复位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转开放复位率、术后1年关节总活动度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X线引导用于指骨骨折闭合复位,有助于提高一次闭合复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但对术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4例,平均年龄39岁。使用11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