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好转出院后复查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7日至3月25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出院后的58例COVID-19患者胸部低剂量CT表现,由两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CT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并计算信噪比(SNR)、背景噪声(SDair)及辐射剂量。结果 出院前常规剂量组和出院后复查低剂量组图像主观评分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4.45±0.22、3.88±0.33(P>0.05)和4.37±0.18、3.91±0.35(P>0.05);低剂量组的SNR与SDair分别为4.39±0.95和7.19±2.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14±1.06(Z=-5.551,P<0.001)和6.48±1.57(Z=-3.217,P<0.001),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低剂量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为(2.41±0.09) mGy、(88.03±5.33) mGy·cm和(1.23±0.17) mSv,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0.53±1.03) mGy,(338.74±34.64) mGy·cm,(4.74±0.48) mSv,Z=-6.568、-6.624、-5.976,P<0.001)。结论 COVID-19患者出院后可采用胸部低剂量CT复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上肢血管内瘘造影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时,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质量相当的最适合的低剂量水平。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将150例拟行上肢内瘘血管CT造影成像(CTA)检查的患者按照同期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FBP重建,4个低辐射剂量的实验组应用正弦波图形法迭代重建,管电流分别逐级降低至常规对照组管电流(110 mAs)的70%、60%、50%和40%。取锁骨下动脉近肩关节层面以及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口相近层面作为两个感兴趣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的差异。图像质量(各组的管腔对比度、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及图像总体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4分法,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测得77、66和55和44 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70%、55%、40%和25%。感兴趣区1中77、66和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18,20.386,P<0.05);77和66 mAs组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4 mAs组低于常规剂量组;55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2中77、66和55 mAs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34、13.818,P<0.05);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图像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的结果,77、66和55 mAs组和常规剂量组得分较好,均≥ 3分,44 mAs组图像质量下降出现2分评价。5组图像的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和总体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268、14.542、15.840和11.01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55 mAs组为能够维持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组的最适合的低剂量组,曲线下面积为0.844,95%置信区间为0.705~0.982。55 mAs组有效剂量为(3.545±1.396)mSv,约为常规剂量组剂量(9.271±2.892)mSv的40%。结论 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在剂量降低为常规剂量FBP 4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与之相当的图像质量。由此,可使患者上肢血管内瘘CT造影成像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至3.545 mSv。  相似文献   

3.
颅脑CT检查患者辐射剂量最优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蒙特-卡罗分析平台基础上,探讨根据头围调节管电流时间积(mAs)在颅脑CT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敏感器官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中的因为不同临床症状被建议行颅脑CT检查的儿童及青少年,共92名。不限定头围尺寸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测头围大小是48.1~59.2 cm。剩余70例患者归入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根据不同头围尺寸又分为3个亚组:A组,54.1~57.0 cm,22例;B组,51.1~54.0 cm,26例;C组,48.1~51.0 cm,22例。根据头围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定mAs,因此,常规组和低剂量A、B、C组的管电流(mAs)分别为250、200、150、100 mAs。利用蒙特-卡罗分析平台记录敏感器官(脑实质、眼晶状体及唾液腺)辐射剂量值,并对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常规组和低剂量A、B、C组脑实质辐射剂量分别为(34.37±3.62)、(25.91±0.99)、(3.18±6.11)和(17.38±3.2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1,P<0.05);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分别为(41.54±1.04)、(33.03±0.35)、(26.18±2.72)和(20.88±4.45)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75,P<0.05);唾液腺辐射剂量分别为(35.04±4.94)、(25.92±0.99)、(22.93±6.54)和(14.96±2.6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4,P<0.05)。常规组和低剂量A、B、C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7±0.13)、(4.77±0.49)、(4.67±0.49)和(3.98±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P<0.05),但常规组和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低剂量A、B、C组灰质信噪比分别为(18.69±3.55)、(16.76±2.87)、(15.05±2.80)和(13.65±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信噪比分别为(17.46±3.72)、(15.54±2.81)、(13.71±2.43)和(11.77±2.1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儿童和青少年头围尺寸调节mAs可使扫描方案更加个性化,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敏感器官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迭代算法对超低剂量CT肺部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方案对胸部仿真体模行CT扫描。超低剂量方案:管电压分为80和100 kV组,每组分别采用10、15、20、25、30 mAs扫描。常规低剂量方案:120 kV、30 mAs。各方案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和迭代算法重建(迭代组)。比较各方案的肺组织噪声和有效剂量(E)。结果 管电流和管电压一定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8.070,P<0.05)。管电流一定时,80 kV时FBP组的肺组织噪声均高于100 kV时FBP组,80 kV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100 kV时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9~7.841,P<0.05)。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比,各超低剂量方案FBP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80 kV时10、15、2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100 kV时15、20、25、3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0~23.028,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15、20、25、30 mAs的E较常规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5.9%、71.0%、79.8%、70.4%、60.3%、50.2%、40.0%。结论 超低剂量方案(100 kV、10 mAs)迭代算法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当,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 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 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 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 mGy、(107.57±32.81) mGy·cm、(1.51±0.46) 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 mGy、(261.65±73.93) mGy·cm、(3.66±1.03) 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技术对低剂量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至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NeuViz Prime CT行胸部CT平扫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低剂量组,B组为常规剂量组,分别采用100及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参考毫安秒分别为70及140 mAs。根据重建方法的不同,将低剂量组分为A1、A2两个亚组,A1组为低剂量迭代组,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重建图像;A2组为低剂量AI组,采用AI图像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A1组图像;B组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重建图像。通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的值,比较A、B两组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A1、A2及B组感兴趣区的噪声值(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以Likert 5级评分法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A、B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1.48±0.49)mSv vs.(5.30±1.40)mSv],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72.1%。在图像质量方面,与B组相比,A1组SD较高且SNR及CNR较低(ZSD=-4.24,ZSNR=-2.54,tCNR=-2.27,P<0.05)。经AI优化后,A2组的SD显著低于B组(ZSD=-28.24,P<0.001),且SNR及CNR显著高于B组(tSNR=-26.04,tCNR=-36.88,P<0.001);两组图像噪声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在肺内组织结构显示方面优于A2组(χ2=4.96、7.04,P<0.05)。结论 在辐射剂量降低约72.1%的情况下,经AI优化的低剂量胸部CT图像可达到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双源CT (DS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SBI)行CT泌尿系造影(CTU)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连续80例临床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注射,常规电压(120 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FBP)重建,试验组40例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80 kV),正弦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评估两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及影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共7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其中对照组39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为(3.93±0.85)mSv,低于对照组的(26.68±4.07)mSv (t=-33.7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9±0.79)分和(4.39±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信噪比(SNR)为127.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但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0.84±12.92和108.96±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NR值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宝石高分辨CT及64排容积CT扫描的辐射剂量,评价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对儿童颞骨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将60例因先天性耳聋的患儿按照性别、年龄及就诊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Discovery HD CT 750行低剂量颞骨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NI)为12,使用自适应流计迭代重建(ASiR)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ASiR权重值设为40%。B组采用Lightspeed VCT 64进行扫描,NI为8,使用滤波反向投影(FBP)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记录各组CT扫描的最大电流、最小电流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记录有效剂量及临近颞骨密度相对较均匀的脑组织客观噪声,同时评价和记录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平均管电流和CTDIvol值分别为(110.40±21.72) mA和(26.43±3.48) mGy,B组分别为(168.56±24.36) mA 和(39.66±4.17) 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13.31, P < 0.05)。两组患儿临近颞骨密度相对较均匀的脑组织NI分别为:A组(33.13±2.68)、B组 (33.79±2.9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 (4.06±0.03)和(4.05±0.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获得同样质量图像的前提下,与GE Lightspeed VCT 64的FBP方法相比,GE Discovery HD CT 750采用40%ASiR方法并提高4个单位NI值的扫描方案可有效减低儿童颞骨CT扫描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 kV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三低”技术,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算法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5年7-1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滤过反投影(FBP)重建,对比剂注射速率4.5~5.5 ml/s,注射时间10 s;B组为80 kV低管电压组,分别使用FBP和IMR进行图像重建,得到B1和B2两组图像,对比剂注射速率3.5~4.0 ml/s,注射时间10 s。测量并计算A组、B1组、B2组的图像动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按照5分法进行评价。3组图像间动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SNR和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检查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B1和B2组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范围分别为3~5分、2~4分和3~5分,B1组有12例患者图像之间评分≤2分,图像无法诊断。A和B1、A和B2、B1和B2图像之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6.58、-2.03,P<0.05)。B2组与A组的图像客观指标SNR和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2和A组图像的SNR、CNR均优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4、13.39、-9.96、9.45,P<0.05)。B组CTDIvol[(1.7±0.2)mGy]比A组[(8.9±1.0)mGy]减少了80.9%,DLP[(77.9±9.0)mGy·cm]比A组[(415.5±56.7)mGy·cm]减少了81.3%,B组对比剂注射速率[(3.9±0.1)ml/s]比A组[(5.0±0.2)ml/s]减少了22.0%,B组对比剂总量[(39.2±1.9)ml]比A组[(50.3±2.2)ml]减少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32.2、20.8、20.8,P<0.05)。结论使用80 kV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率和用量,并使用IMR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进行头颈部CTA扫描是可行的。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使患者辐射剂量减少81.3%。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BOC-160100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辐射及低碘等渗对比剂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新生儿、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2岁拟诊先天性心脏病而需心脏CTA检查的57例患儿,依据检查号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双低组32例,采用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ml)及iDose4-4迭代算法;常规组25例,采用100 kVp、100 mAs、碘普罗胺(370 mg I/ml)及滤波反投影(FBP)算法。依据患儿体重采取个体化注射方案并计算碘摄入量。测量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气管分叉水平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主动脉弓中点、肺动脉干以及左右肺动脉、主动脉弓层面两侧胸大肌和竖脊肌CT值以及背景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扫描长度(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和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双低组、常规组对比剂碘摄入量分别为(2.53±1.09)、(3.46±1.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6,P<0.05)。两组间心腔、大血管CT值、主动脉弓层面肌肉CT值、背景噪声、SNR及C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5、0.76)。双低组CTDIvol、SSDE、DLP、E较常规组分别降低了57.19%、56.71%、58.74%、56.33%(t=54.107、40.217、20.824、14.063,P<0.05)。双低组、常规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6%、97.1%(P>0.05)。结论 80 kVp、80 mAs、碘克沙醇(270 mg I/ ml)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行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TA检查,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能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扫描方案A组动脉期100 kV,门静脉期120 kV,B组动脉期120 kV,门静脉期100 kV。各组管电流均固定为250 mAs。A组动脉期和B组门静脉期采用IMR,A组门静脉期和B组动脉期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动脉期,100 kV,IMR),B1组(动脉期,120 kV,FBP),A2组(门静脉期,120 kV,FBP)以及B2组(门静脉期,100 kV,IMR)。分别比较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有效剂量A1组较B1组、B2组较A2组明显下降(t=11.05、11.64, P<0.01)。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A1优于B1组、 B2优于A2组(Z=6.391、3.200、6.559、3.409, P<0.01),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A1组低于B1组,B2组低于A2组(t=12.889、15.163, P<0.01),SNR和CNR A1组高于B1组,B2组高于A2组(t=15.458、1.325、15.308、3.136, P<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FBP重建相比,低管电压联合IMR重建可显著降低肝脏增强CT的辐射剂量,并提高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Philips iCT扫描仪为例,探讨机器极限低剂量进行儿童胸部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建议胸部CT扫描的连续28例儿童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个月~7岁,中位年龄8个月。采用Philips iCT 25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极限低剂量扫描方案扫描:80 kV,10 mAs,0.625 mm×128,螺距1。首先用迭代重建(iDose4 4)、分别以肺算法和标准算法获得肺算法组和标准算法组两组4 mm层厚图像,再回顾性重建层厚0.67 mm图像(iDose4 4,Smooth A),转换为4 mm层厚图像(图像转换组)并重组出气道冠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和容积成像图像。3组横断面图像在同一肺窗条件下进行噪声测量(SD值)和主观评价(5分制)。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结果 肺算法组、标准算法组和图像转换组的SD值分别为26.7±7.6、15.1±5.5和16.7±4.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6,P<0.05),肺算法组噪声高于标准算法组和图像转换组(均数差分别为11.6和9.6,P<0.05),标准算法组与图像转换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3组图像均完全达到诊断水平。冠状面MPR和容积图像帮助更好地阅读横断面图像。平均DLP和E分别为(8.65±2.97)mGy·cm和(0.21±0.10)mSv,最低分别至4.40 mGy·cm和0.08 mSv。结论 以Philips iCT扫描仪为例,机器极限低剂量应用于儿童胸部CT扫描完全可行,充分利用迭代重建算法和图像转换可保障图像质量,结合三维重组可更好地进行胸部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最佳摄影条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曝光方式,分为自动曝光模式组(AEC)、手动曝光模式组(FIXED),以固定kV、依次改变相应mAs的方式,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剂量曝光指数(DEI)、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最优化试验组参数与回顾组进行辐射剂量及主观评价比较。结果 AEC组ESD与kV呈负相关(r=-0.973,P < 0.05),在相同mA条件下,DEI随kV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弧线型变化,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1.96±0.56),DEI与主观图像评分呈负相关(r=-0.840,P < 0.05)。FIXED组ESD随mAs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呈正相关(r=0.845,P < 0.05),DEI与kV、mAs成正相关(r=0.628、0.674,P < 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4.33±0.79),与DEI无相关性。选择最优化实验组与回顾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增加,辐射剂量降低明显。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受检患者,采用手动曝光模式,80 kV/1.25~1 mAs、75 kV/2~1 mAs、70 kV/2.5~1.25 mAs、65 kV/3.2~1.6 mAs和60 kV/3.2~2 mAs为最优化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常规剂量扫描情况下模拟低剂量CT图像的方法,以此生成训练数据集中与常规剂量CT具有对应关系的低剂量CT图像,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用于低剂量CT图像的降噪。方法:使用Philip Brilliance CT Big Bore模拟定位机,其不同算法重建的CT图像具有不同的噪声水平,其中iDose4算法噪声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kV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以及相关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连续31例门静脉成像患者纳入研究,以3.0 ml/s速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射欧乃派克(350 mg I/ml) 90 ml,使用256层CT(Philips Brilliance iCT)机型分别完成动脉期(120 kV,150 mAs)和门脉期(80 kV,120 mAs)扫描,记录两次扫描时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对门脉期数据采用4组不同滤波函数进行回顾性重建:A组,滤过反投影(FBP)+平滑函数;B组,FBP+标准函数;C组,迭代4(iDose4)+标准函数;D组,迭代6(iDose4)+标准函数。在工作站上分别完成门脉血管重建的最大密度投影 (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投影重建(MPR)显示,并在门脉分支中心层面分别测量腹主动脉、门脉、肝右叶实质3个结构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值。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和1位CT技师共同评价门脉图像质量。结果 门脉期扫描(低剂量)的DLP与E分别是(81.23±7.46)mGy·cm和(1.22±0.11)mSv,均明显低于动脉期(常规剂量)的(353.45±31.46)mGy·cm和(5.30±0.47)mSv(F=2197.23,P<0.05);各组间SD值有明显差异(F=54.364,P<0.05),以D组(57.09±13.59)最小,B组(115.55±31.12)最大。所有4组门脉图像均符合诊断图像质量要求,C和D两组门脉显示优于A和B两组。结论 80 kV结合迭代算法的低剂量MSCT门脉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结合迭代算法在家兔肝脏CT灌注成像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每只兔子分别进行两次肝脏CT灌注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为24 h。第1次扫描作为常规组,使用100 kV和370 mg I/ml对比剂,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重建图像;第2次扫描作为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和270 mg I/ml对比剂,并采用第3代适应性迭代降噪(AIDR-3D)重建图像。两名医师对获得的肝脏灌注图进行双盲法评分,并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对两组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灌注指数(HPI)及全肝灌注量(TLP)值和腹主动脉平均CT值、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优良指数(FOM)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算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有效剂量E和碘的摄入量。结果 两组肝灌注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0.76)、(4.3±0.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1,P<0.05)。两组中的PVP、HAP、HPI及TL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剂量E为19.85 mSv,较常规组的32.43 mSv降低38.79%。双低组总碘量较常规组减低27.03%。结论 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管电压肝脏灌注检查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胸部高千伏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确定数字化X射线摄影最佳曝光剂量。方法 选择胸部高千伏摄影管电压120 kV,摄影mAs从1 mAs逐档增加至25 mAs,对模拟人体胸部厚度摄影体模与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摄影,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由5位观察者独立阅读体模影像,比较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图像质量因子(IQF),确定高千伏胸部摄影最佳条件。比较4和10 mAs条件下正常人体胸部摄影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胸部高千伏摄影体模曝光条件从1 mAs增加到25 mAs,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0.067 mGy增加至1.468 mGy。随着X射线入射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影响因子IQF值不断减小,观察者阅读体模信号的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在1~4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5),4~10 mAs时所对应的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4和10 mAs所对应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为0.250和0.606 mGy,两种条件下胸部图像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4.8±1.64)、(25.8±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数字化X射线摄影剂量的增加所获得图像信息量增加。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人体胸部高千伏数字化X摄影最佳剂量为0.250 mGy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窦多层CT(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鼻窦图像,计算其平均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值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扫描参数(kV及有效mAs),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迭代算法(iDose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可以符合诊断需求的参数组合。结果 冠状位图像的CNR高于水平位图像(t=-6.86,P<0.05)。120kV、100mAs/层、iDose5算法与常规扫描参数FBP算法所得图像CNR相当;100kV、6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满足对炎症的诊断,100kV、8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同时满足对炎症和外伤骨折的诊断,有效剂量可分别降低82%和75%。结论 使用iDose算法对鼻窦炎症及骨折的诊断,可以在保证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