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先对大鼠“内关”、“膻中”穴进行针刺预处理,然后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NO含量.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I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从而使心肌得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LDH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先对大鼠“内关”、“膻中”穴进行针刺预处理,然后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LDH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LDH含量。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从而使心肌得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CK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先对大鼠“内关”、“膻中”穴进行针刺预处理,然后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CK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CK含量。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心肌缺血耐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从而使心肌得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针刺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IR)、心肌缺血预处理组(IP)、针刺预处理组(AP),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针刺预处理组,采用“推管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空白组除外)。成模6h后取心肌组织,观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结果:针刺预处理组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心俞预处理对凋亡相关蛋白有调整作用,可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对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对2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糖尿病再灌注损伤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格列齐特组、糖尿病再灌注损伤+格列齐特组。将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损伤组。分别于平衡灌注后、缺血再灌注开始及再灌注60 min末3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释放量;在再灌注末,取左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ATP敏感性钾离子(KATP)通道组成亚基Kir6.2和SUR2A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于糖尿病非药物治疗大鼠,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与糖尿病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冠脉流出液中LDH、CK、CK-MB无明显差异;Kir6.2和SUR2A mRNA及蛋白表达也均无明显差异。而与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糖尿病再灌注损伤+格列齐特组比较,糖尿病缺血预处理+格列齐特组均降低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流出液中LDH、CK、CK-MB释放量(P<0.05);也使Kir6.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SUR2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再灌注损伤+格列齐特组比较,糖尿病缺血预处理+格列齐特组SUR2A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明显(P<0.05)。结论格列齐特对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无不利影响,反而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川芎嗪预处理组(LI)。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TNF-α和IL-6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LI组与IR组比较,TNF-α、IL-6均显著降低(P〈0.01),p38MAPK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川芎嗪可降低p38MAPK的活性,抑制TNF-α和IL-6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高脂血症大鼠心肌RyR2 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脂血症大鼠心肌肌浆网兰尼碱受体蛋白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mRNA表达的变化,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艾灸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高脂血症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推管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心肌进行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测定Ry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艾灸预处理组及缺血预处理组心肌肌浆网RyR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心肌RyR2 mRNA表达的下调,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9.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中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揭示针刺预处理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先对大鼠进行针刺顸处理,然后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动物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含量变化。结果: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顸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灸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手捻针预处理日1次组,电针预处理日1次组,手捻针预处理日2次组,电针预处理日2次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心肌HSP70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增加,HSP70mRNA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预处理使心肌细胞凋亡减少、HSP70mRNA表达增加,且针刺预处理日2次组作用强于针刺预处理日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结论:针刺预处理能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上调心肌HSP70mRNA的表达。针刺预处理每日2次的作用强于针刺预处理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探讨心脑通络液预处理联合针刺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小,其中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组与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说明其具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心脑通络液预处理联合针刺后处理效果优于心脑通络液预处理、针刺后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温阳通脉方组(WY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及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T (cTn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表达, western-blot检测akt、 p-akt表达。结果 WY组、 IP组血清cTnT含量低于IR组(P 〈0.05),高于假手术组(P〈0.05)。 WY组、 IP组bax表达低于IR组(P〈0.05)。 WY组和IP组bcl-2、 akt蛋白表达高于IR组(P〈0.05)。 WY和IP组血清cT-nT含量及心肌bcl-2、 bax、 akt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akt通路,上调bcl-2,抑制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SD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番茄红素5、15 mg/kg+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番茄红素组术前15 d开始ig给药,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1次/d。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再灌3 h,收集血液,测定血清中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以及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中生存素的表达。再灌24 h后取心脏,依文思蓝–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番茄红素可显著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P〈0.05),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CK、LDH水平(P〈0.05),显著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SOD水平而降低MDA水平(P〈0.05),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P〈0.05),显著逆转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的生存素表达(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SD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激活生存素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偏瘫康复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脑组织VEGF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栓线(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偏瘫康复丸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VEGF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偏瘫康复丸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为学评分,改善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并可以显著减少VEGF和c-fos阳性细胞数量(P〈0.05,P〈0.01)。结论:偏瘫康复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VEGF和c-f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川芎嗪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SOD、GSH-Px活性,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组SOD(P<0.01)、GSH-Px(P<0.05)活力显著升高,HSP70mRNA(P<0.01)及其蛋白(P<0.05)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OD、GSH-Px和HSP70是心肌中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川芎嗪可增加SOD、GSH-Px活性,并诱导HSP7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花黄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红花黄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黄素预处理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观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I增加,Bax阳性表达增强,Bcl-2阳性表达减弱(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红花黄素预处理组AI、Bax阳性表达下降(P<0.01),Bcl-2阳性表达上调(P<0.05)。结论红花黄素预处理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起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177;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IP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结果:逆灸“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灸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各穴后,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鼠脑各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内BDNF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高,针刺加缺血再灌注组的表达较前者更高(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表达升高,利于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针刺治疗可促进脑内源性BDNF蛋白的合成,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后处理组(AD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SP70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AD组HSP70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AD组明显高于I/R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I/R组与AD组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且AD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腺苷后处理可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有效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效应的差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穴区组、眼针穴区外组与体针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眼针穴区组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穴区外组选择眼针同名穴区的外3 mm处针刺。体针组取"曲池""足三里"穴针刺。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72 h后脑内BDNF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72 h脑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眼针穴区组和体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模型组大鼠减轻(P〈0.01),眼针穴区组与体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穴区组和体针组较模型组大鼠脑内BDNF mRNA和蛋白含量均升高(P〈0.01),眼针穴区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体针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接近,两种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均与脑内BDNF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脑组织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